【中考真题】湖北省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5 类型:中考真卷

一、少年正是读书时。为探索多样化的阅读方法,班级将开展系列专题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活动一:爱朗读,感受文字的力量;积累与运用(20分)

  • 1. 小雨为本次活动撰写了主持词,请你帮他完善一下。

    每一个文字都有力量。文字的力量来自音韵声调的顿与抑扬,来自文化基因的唤醒与碰撞,来自内心情感的____。

    诵古代经典,我能听到智者的“黄钟大吕”在空中回荡;读今人文章,我能感到自己的情思在文字中绕。读《出师表》,要读出诸葛武侯的沉郁颤抖;读《安塞腰鼓》,要读出黄土高原的律动张扬;读《秋天的怀念》,我会和史铁生一起流下痛悔的泪水;读《带上她的眼睛》,我会在小姑娘无边的孤寂中理解牺牲与崇高

    不要错过那些美好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不要着急赶路呀,让我们在咀中聆听文字的回响!

    (1)、请你为主持词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顿        ②        ③咀

    (2)、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主持词的横线中,使文段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音韵和谐。
    A、浑厚与深沉 B、深沉与浑厚 C、投入与激荡 D、激荡与投入
    (3)、小雨准备在第二段嵌入一副对联,上联是“字正腔圆读经典声声入耳”,请你从下列各项中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A、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含韵 B、横平竖直写人生笔笔通神 C、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含韵 D、点横撇捺写人生笔笔通神
    (4)、小雨对画波浪线的句子重音把握不准,请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帮他找出一处重音并说明理由。
  • 2. 为增强主持词的感染力,小雨增补了一些古诗文,请你帮他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

    读“乱花渐欲迷人眼,①”,要读出游春之乐;读“君问归期未有期,②”,要读出羁旅之思;读“问君何能尔?③”,要读出陶渊明的淡然;读“枯藤老树昏鸦,④ , 古道西风瘦马”,要读出马致远的惆怅;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⑤”,要读出孟子的雄辩气势;读“⑥ , 在乎山水之间也”,要读出欧阳修的陶然自得;读“会当凌绝顶,⑦”,要读出杜甫的雄心气概;读“⑧ , 西北望,射天狼”,要读出苏轼的英武豪情。

二、活动二:会研读,聆听文化的和鸣;阅读与鉴赏(45分)

  • 3. 小雯在阅读古诗文时做了读书笔记,请你和她一起整理完善。

    摘录一:

    晓至湖上    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 泛泛逐清景。

    【注】①与天永:与天相连。②野凫:野鸭。

    摘录二: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摘录三:诗贵得江山之助。王荆公居钟山,每饭已,必跨驴,一至山中,或舍驴,遍过野人家,所云:“独寻寒水渡,欲趁夕阳还”,“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也。苏子瞻黄州,布衣芒屦,出入阡陌 , 每数日,辄一泛舟江上。晚贬岭外,无一日不游山。故其胸次洒落,兴会飞舞,妙诣入神。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注】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节选自廖景文《罨画楼诗话》)

    【注】跼蹐(jújí):拘束而不敢放纵。

    (1)、【批注】诗中“”两句与“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意境相似。
    (2)、【随感】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诗中的“”“”“清”等词将西湖晨晓的特色尽写无余。
    (3)、【圈点】小雯在摘录中标注了四个疑难字词,请帮她解释。

    ①拏:

    ②拥:

    ③谪:

    ④阡陌:

    (4)、【释义】小雯用横线画出了最喜欢的句子,请你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句读】小雯发现摘录三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断句,请你用“/”标示(限两处)。

    我辈才识远逊古人若跼蹐一隅何处觅佳句来?

    (6)、【理解】下面是小雯对摘录三有关内容的概述,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荆公每次到山里,都会丢弃自己的驴子。 B、王荆公的不少诗句都描绘了钟山的景色。 C、苏子瞻谪居黄州,是在晚年被贬岭外之前。 D、苏子瞻游历山水,心胸开阔,文采飞扬。
    (7)、【反思】小雯认为摘录二的内容能证明“江山之助”也适用于写文。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 4. 小雯邀请你一起编辑班刊,在实践中探究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方法。

    黄河的觉醒

    孙现富

    ①随着壶口瀑布的一声声咆哮,黄河岸边冰雪融化,春天苏醒,这让人联想起《黄河大合唱》奏响的情景。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激昂旋律从这里迸发,吹响了抗敌救亡的号角。

    五天时间,四百多行诗句

    ②光未然站在壶口滩头,看红日高照,黄河滚滚,金光迸裂。拉纤的船夫,喊着高亢的号子,在巨浪与激流中奋勇前行。这一幕深深地震撼了光未然。黄河的伟大和厚重、屈辱与抗争、愤怒和觉醒……澎湃的激情,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五天时间,四百多行诗句,《黄河大合唱》的八首歌词就这样诞生了。

    ③1939年3月11日,抗敌演剧三队举行歌词朗诵会。光未然朗诵了刚刚完成的心血之作:“你到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昏暗的煤油灯,挡不住诗人眼中的光芒。四百多行诗句,他一气呵成,高亢的激情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应邀参会的冼星海,禁不住起身,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好!”

    ____

    ④延安的早春依然寒冷。冼星海的夫人曾在文章中写道:“我们用一小盆炭火取暖,我有时看他写累了,就煮一点红枣给他吃。那时候延安的木炭还是很缺乏的,夜深人静时,炭火熄了,窑洞里非常冷,但冼星海的创作热情却比火焰还要热!”

    ⑤那几天,冼星海病了,但他全然不顾。有时,他把光未然和战友请来描述黄河的壮观、渡河的惊险,学唱船夫号子。有时,他还跑到延河岸边,看着奔腾的河水,仿佛看到千百万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保卫祖国的勇敢身影。经过六天六夜,用坏的笔尖在桌上堆成小山。终于,他用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憎恨,让黄河怒吼变成了抗敌强音。

    创新演唱形式,发出大众呼声

    ⑥冼星海在演唱形式上大胆创新。运用独唱、齐唱、轮唱等形式,使各个乐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冼星海创作追求与创作实践的统一性。在他看来,这部作品除了提出保卫家乡的重要意义,也充满了美和悲壮的情感。

    ⑦开篇《黄河船夫曲》用劳动号子形式呈现,旋律急促,节拍动感,画面感强烈,让人仿佛置身于黄河急流之中。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没有具体的歌唱旋律,采用配乐诗的形式,音乐激昂,朗诵深情,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厚重与沧桑。《保卫黄河》乐章,用轮唱再现了风声、马声、涛声此起彼伏的场景,营造出波澜壮阔的战斗氛围;用齐唱展现了万众一心的气势,体现出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坚定信念

    ⑧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取得巨大成功,周恩来为之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⑨滔滔黄河水,激荡民族魂。《黄河大合唱》在激情中诞生,在战火中觉醒。在民族危亡之际,它像火炬,点燃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又像旗帜,引领人们向着胜利奋勇前进。

    (摘编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25年5月9日)

    【注】轮唱:演唱者分成两组或以上,先后交替演唱相同旋律,达到回环往复、此起彼伏的效果。

    (1)、为了便于浏览,请你在文中横线处补拟一个小标题。
    (2)、班刊设了“文艺史”“人物志”两个栏目,你觉得把本文放在哪个栏目更合适?请简述理由。
    (3)、班刊选用了小雯的《黄河颂》演唱设计稿。请你仿照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段话阐述设计意图。

    《黄河颂》演唱设计(节选)

    齐唱:啊!黄河!

    齐唱: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齐唱:向南北两岸

    (轮唱)女: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轮唱,渐强)男: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5. 小雯邀请你探讨小说阅读方法,一起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羡鱼耻

    张爱国

    ①早饭后,孟浩然信步来到山脚下,见一老者,戴一顶大斗笠,背着一只大鱼篓,扛着一根丈余长的鱼竿,精神抖擞,脚步悠闲。一只大白鹅紧随其后,昂首挺胸,霸气十足,一路“欧,欧”叫着。

    ②“老人家去哪里垂钓?”孟浩然紧走几步跟上。“湖里。”老者声音低哑,满是沧桑。

    ③反正也无事,孟浩然跟着老者来到湖边。洞庭湖巨浪翻滚,冲击着脚下的堤岸,巍巍岳阳城也似在整个震颤着。放眼北望,水气蒸腾,烟波浩渺,让人分不清何处是湖,何处是云梦泽,何处是天与云。

    ④“老人家,如此水势,哪里钓得上鱼?”巨浪声中,老者似是没有听清。孟浩然跟近几步,提高音量再问一遍。“哦,任他巨浪滔天,总有风平浪静处。”老者依旧以自己的节奏往前走。

    ⑤孟浩然不由慢下脚步,低头回味老者的话。好一会儿,等他抬头,眼前是一大片茂密的芦苇丛,老者已不见踪影。孟浩然踮脚张望,不敢进入,他听说芦苇丛容易使人迷失方向。“欧!”是大白鹅,它的大白脑袋从芦苇丛中探出来,高傲地看了一眼孟浩然。孟浩然急忙走近。老者蹲在岸边,大斗笠将他整个罩住。老者提竿,一条鱼吊在竿下,扭着身子,胡乱蹦跳。

    ⑥“好大一条鱼!”孟浩然不由惊叫,站到老者身后。这是一片港汊,三面是茂密的芦苇。老者不时提竿,每提一次,就有一条鱼出水。每一条鱼出水,孟浩然就会惊喜地叫一声。

    ⑦“你没有事吧?”声音从斗笠下传来,“我一个钓鱼的,你陪着我,可不值当哦。”

    ⑧“没事,没事。”孟浩然嘴上应着,心里却不由地琢磨起老者话里的话。

    ⑨“没事?还是没找事?”老者又提起一条鱼。

    ⑩“没……”孟浩然吃惊不已,老者何人?为何句句话里有话?

    ⑪孟浩然早年就有心出仕,也曾做过小官,但很快发现这官场暗流涌动,瞬息万变。他想不受搅扰,无关是非,安心办好自己的差事;再读点书,作点诗文,看点山水。于是他辞官退隐,流连于山水之间。如此几载,他左右徘徊,庸碌无为,眼巴巴地看着耕者有其入,仕者有其绩,隐者有其修。就像现在,同样的光阴,老者已收获半篓鱼,他却只是两手空空的看客,徒有羡慕。

    ⑫“从来人找事,何处事寻人?”老者仿佛已入化境,连声音也是静的。

    ⑬“找事?找事岂不是求人?”

    ⑭“不求人,待人求?”风吹偏了斗笠,老者微微倾两下头,斗笠恢复端正。

    ⑮“老人家,哦不,老先生,”孟浩然分明感觉到老者绝非普通的渔人,起身叉手施礼道,“请老先生指教。”

    ⑯“哦,你已迈出第一步。”斗笠下似有一丝笑意,“宜当遵从本心。”

    ⑰“老先生,在下有一忘年之友,但如今他身在高位……”

    ⑱“所以放不下身段咯?”老者收了竿,背起鱼篓,从芦苇丛里牵出一叶小舟,和大白鹅一起跳上去,鱼竿一点,消失于浩渺烟波里。孟浩然看得入了神……

    ⑲回到山上,孟浩然手书一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⑳孟浩然高声吟诵几遍,于卷前题上“望洞庭湖谒【注】张丞相”,刚欲搁笔,又觉不妥,乃至满脸通红,遂将“谒”字划掉,还重重涂抹几笔。

    ㉑好半天,孟浩然在划掉的字旁补写了一个“赠”字。

    (选自《2024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注】谒:拜见,进见。

    (1)、下列关于第③段中环境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话描写了洞庭湖巨浪翻滚的景象,展现人物活动的场景。 B、这段话渲染了烟波浩渺的迷茫之感,与孟浩然此时心境相合。 C、这段话隐喻了孟浩然的处境,引出后续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D、这段话暗示了孟浩然最终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丢失本心。
    (2)、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欧!”是大白鹅,它的大白脑袋从芦苇丛中探出来,高傲地看了一眼孟浩然。

    (3)、在第⑮段中,孟浩然为什么改变了对渔人的称呼?
    (4)、文末孟浩然将“谒”字改为“赠”字。请谈谈你对这个细节的理解。
  • 6. 小雯请你运用她总结的整本书阅读方法,和她一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目录
    第一章探寻红色的中国第七章到前线去的路上
    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八章在红军中(上)
    第三章在保安第九章在红军中(下)
    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第五章长征第十一章回到保安去
    第六章西北的红星第十二章回到白色区域

    选段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他们很认真地执行这个职务,把任何没有通行证的旅客带到苏维埃去审问。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他们做了一个求助的信号,几个孩子就从田野跑来加强他们的力量。

    彭德怀不得不写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

    总而言之,正如你们所可推想,中国苏区的“小鬼”们的言行中很难找出严重的错误。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我猜想大人们看到他们,往往会忘掉了自己的悲观,鼓起勇气来,想到自己正在为这一类孩子的未来而战斗。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好呀!”他们有坚忍、苦干、活泼的精神,有热烈的求知欲,你一看见他们就会感觉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会感觉到任何民族最有希望的都是少年人。如果这一类孩子都能被解放,受教育,使他们觉醒过来,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建造新世界的工程,那么从这里的少年先锋队就可以看出中国的未来。我想这样说来有点像说教,但任何人看见这些英勇的少年人都会感觉到中国人并非生下来就腐化,倒具有前途无量的人格。

    (1)、【浏览目录,整体感知】下面是小雯浏览目录后的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的中国”的时间顺序记录见闻的。 B、目录中多次出现“红”字,表明书中可能记录了中国革命进程。 C、“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可能讲述了某位领袖人物的成长历程。 D、从“在保安”到“回到保安去”能看出这本书是在保安完成的。
    (2)、【精读文段,前后勾连】结合选段和整本书,概括“红小鬼”的高尚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联读文本,迁移探究】

    小雯发现,《红星照耀中国》与《艾青诗选》中《黎明的通知》有许多可以相互印证的内容。

    《黎明的通知》(节选)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3)、为辅助理解“趁这夜已快完了”中的“这夜”,你建议重点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第几章?
    A、第二章   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 B、第五章   长征 C、第七章   到前线去的路上 D、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4)、“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中的“醒”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选段和整本书简要说明。

三、活动三:乐分享,诉说心灵的觉醒;表达与交流(55分)

  • 7. 专题学习活动即将结束,班级举行阅读方法分享会。请你续写下面这段话,完成发言稿。(80字左右)

    在这次专题学习活动中,我和小雨、小雯一起探究了多种阅读方法。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种我最喜欢的阅读方法……

  • 8. 从下列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一路走来,你见证了文字的觉醒、黄河的觉醒、孟浩然的觉醒,这是否让你想起了自我的觉醒,或者他人的觉醒?甚至想得更远一点,比如一粒种子、一只蝴蝶、一件文物、一个村庄……

    请将“的觉醒”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下面是“觉”字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写法,从图一到图三依次选自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唐代柳公权《玄秘塔碑》和《通用规范汉字表》。

          

    从古至今,“觉”字的构成都需要“见”。不仅字如此,人的“觉醒”,也需要“见”。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将你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