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202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24 类型:中考真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 (2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在初唐,新的诗歌开始(méng)芽、诞生,(zhēng)脱了过去百年间的浮靡和单调,换然一新。到了盛唐,诗人们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地向我们走来,带着盛唐诗人与身俱来的诗歌基因,每一位都像(sǒng)立云天的高山,才华就像(gǔ)汩清流。他们挥豪落纸 , 将诗情化作滔滔江河汇入伟大诗国的碧海之中。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méng) 芽 B、(zhēng) 脱C. (sǒng) 立D. (gǔ) 汩清流
    (2)、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换然一新 B、与身俱来 C、挥豪落纸 D、滔滔江河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宁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座森林城市,南北两山如碧龙盘踞,各色花卉绚烂绽放,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其独特魅力。 B、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子们在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学习内容,可谓信手拈来。 C、中国人使用一支富有弹性的毛笔,处心积虑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章法美,创作出艺术感十足的书法作品。 D、我非常感谢大家在研讨会上能抛砖引玉、各抒己见,这些建议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25年5月29日凌晨1时31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们观望了搭载天问二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空的实况。 B、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政策上的利好,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使得各种创新产品陆续发售。 C、德阳举办的“百校千企万岗”集中对接活动,以“院校+政府+企业”模式实现了教育培养、就业输送、企业发展的多维目标。 D、这次四川省科技志愿者培训活动的成员,除了各地中学生外,还有省内的大学生,以及研究机构的人员也参加了学习。
  • 3. 下面的句子排列组合,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的生命和生意

    ②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大生命世界

    ③正如程颢所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④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

    ⑤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

    A、②⑤①④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⑤④③
  • 4. 请你以“网络文艺”为主语,写三个句子来概括下面文字内容,每句不超过30字。

    网络文艺经历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移动互联网的迭代,是一种用数字化工具创作的文艺形式,经历了以文字创作为主的萌芽期,创作与传播平台开始完善、用户数量增多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的探索期,量质齐升、多媒体深度融合及跨平台合作的快速发展期,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纪录片、网络动画片、网络综艺等诸多子类。

二、现代文及名著阅读(39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十大高桥中我国占了八座,世界十大最长跨海大桥中我国占了六座。今天咱们就来看看我国建设的那些世界级大桥。

    获得六项世界之最——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

    2022年6月28日,我国首座全长超2000米的悬索桥,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比“前世界冠军”的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还要长277米,一开工就创造了六项“世界之最”。

    表1:张靖皋长江大桥的“世界之最”

    项目

    规格

    成就

    主航道桥跨度

    长2300米

    在建的世界最长的跨度悬索桥

    主塔高度

    高350米

    世界最高的悬索桥索塔

    南锚平台体积

    长110米、宽75米,相当于20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高83米

    世界体积最大的地连墙锚碇基础

    主缆

    长4400米, 强度2200兆帕

    世界最长和最高强度的主缆

    钢箱梁长度

    长3017米

    世界最大连续长度钢箱梁

    伸缩装置位移量

    3120毫米

    世界最大位移量

    实际上,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么多的世界之最,还是为适应当地的地质条件。张靖皋长江大桥所在区域为典型的长江下游软弱地基,河道多是松软的滩涂淤泥。在这样的地质上搭建地基是很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地基和锚碇修得足够大,这样在巨大的重力作用下,墙体才不会变形倒塌。

    未来,这座地处长三角经济中心的建筑,在张家港和如皋境内跨越长江,将更好地贯通苏州、南通、泰州和无锡四大城市,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跨海大桥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新第七大奇迹”,主要是因为它在创意、难度和艺术性上都无可挑剔,是真正集美观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工业瑰宝。

    这座从2009 年就开始动工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投资1200多亿,连接了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三大经济中心。由于建筑规模和施工难度巨大,历时9年,这座55公里的连接三地的跨海大桥才正式建成完工。

    港珠澳跨海大桥创造性地将桥、岛、隧道三部分融为一体,在东西两端各设置了一个人工岛,分别命名为蓝海豚岛和白海豚岛。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缩短大桥的跨度,从而增强其安全性。而这两座海豚岛也十分美观,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为了适应复杂的海洋气象环境和抵御海水的侵蚀,桥梁设计者不仅设计出了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还开发和使用了抗腐蚀性材料。这样不仅保证了大桥长达百年的使用寿命,而且一举打破了西方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壁垒,为今后更多跨海隧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说,这样一座大桥真是旷古绝今,宛如海上的摩天大厦。

    桥梁不仅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成为现代化城市的显著地标。我国的基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些刷新世界记录的各种高难度的超级工程背后,则是我们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

    (摘自“科普启示录”《中国四大桥梁:个个都是世界之最,这座世界第一高桥最为壮观》, 2022年8月5日, 有删改)

    材料二

    位于贵州北盘江上的花江大峡谷,两岸绝壁高近千米,被称作“地球裂缝”。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宛如一座连接“地球裂缝”的天桥,横跨于深邃峡谷之上。它全长2890米,是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的控制性工程,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大桥桥面与谷底水面的落差达625米,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相当。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最高桥和最大跨径的山区桥梁,未来也将是屹立在贵州群山间的一座新地标。

    粗粗的主缆是花江峡谷大桥的“脊梁”,是它的“生命线”,它的围度两个人都抱不住。每根主缆都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里面又是由91根高强钢丝组成。如果我们把这些钢丝连在一起,有9.3万公里长,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两圈还多。主缆的力量有多大呢?每根主缆承载能力可以达4万吨,相当于70多架空客A380的重量。

    为了破解山区峡谷风、高空大吨位吊装、悬崖陡壁上进行桥梁桩基施工等难题,建设者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风洞实验,还引入了观风雷达、激光雷达、北斗系统等科技成果,将架设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也使得大桥能抵御12级的大风。让建设者骄傲的是,这样一座世界级桥梁工程,是中国人自主设计、自主施工,并使用国产建材的自主品牌大桥。

    桥梁工程师称:“从最初阶段是向人家学、引进,再进行适应自家的环境,现在是自主研发。现在像这种造桥,特别是山区桥梁,应该说中国在世界上属于领先的地位。”

    对大桥的建设者而言,不仅有自豪,也有一份心愿。高空作业工人苏玉龙来自当地的山村,他带着“渴望”来这里修桥。

    苏玉龙称:“我小时候上学,要走三个小时。因为从小我就没有走出过大山,看到这种桥非常震撼。也是希望把这座桥修好,渴望我在家乡参与修一座桥,这种渴望也是很高的。”

    同样对大桥充满渴望的,还有峡谷两侧大山里的村民。贵州喀斯特山区,可耕种面积少,土层薄还存不住水,附近的村民只能种青花椒、火龙果、蜂糖李等一些耐旱作物,没有高速公路,农产品很难快速运出大山。苏玉龙说:  “把这些农特产品集中起来之后,实现‘黔货’  出山。”

    “县县通高速”让“黔货出山”“网货进山”更加便捷,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姓增收致富。世界第一高桥的“地标效应”,必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通车后,大桥附近将建成可以观桥景的服务区,打造餐饮、购物、娱乐综合体。桥塔上还将开办旋转餐厅,桥面下建设玻璃栈道,峡谷里推广游船观光,桥附近开展蹦极、攀岩、滑翔伞、飞拉达等项目。

    除了花江峡谷大桥,贵州近些年还建起了北盘江第一桥、鸭池河大桥、花鱼洞大桥、平塘特大桥等超级工程。截至去年底,贵州已建成2.9万座公路桥梁,世界上前100座高桥有近半数在贵州。贵州以“万桥飞架”铺就了“高速平原”,一举改变了闭塞的面貌,拉近了与长三角、粤港澳、东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助力了大数据、新能源、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

    (摘自“央视网”《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从“新地标”看我国桥梁建设向“全面领跑”迈进》2024年9月15日, 有删改)

    (1)、下面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与国外的1915恰纳卡莱大桥作比较,还用了标准篮球场来打比方,形象地突出了前者的特点。 B、文章采用表格的方式简洁、直观地展现了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六个世界之最,突出了我国在桥梁工程上的新成就。 C、港珠澳跨海大桥是集美观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大型基建工程,兼顾创意、难度和艺术性,被西方国家称为“世界新第七大奇迹”。 D、港珠澳跨海大桥为了保证大桥的使用寿命,开发和使用了抗腐蚀性材料,这为今后更多跨海隧道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2)、下面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介绍花江峡谷大桥时,采用了列数据、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多角度地表现了这座大桥的修建难度。 B、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者与同济大学合作,采用风洞实验、雷达测控、北斗定位等多种科技手段来保障大桥的建设。 C、引用当地工人苏玉龙的话,既表达了作为建设者的自豪与渴望,又说出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声:希望将山货更加便捷地运出山。 D、当地围绕“世界第一高桥”这个热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观光项目,实现了从“工程搭桥”到“旅游唱戏”的增值效应。
    (3)、下面对以上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相比,材料一偏重介绍两座大桥作为超级工程的“世界之最”,材料二偏重介绍贵州的大桥工程与当地发展的关系。 B、世界上前100座高桥有近半数在贵州,证明了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创新的应用重点区域,从东部发达地区转向西部欠发达地区。 C、无论是跨江海大桥还是高山峡谷大桥的规划建设,都充分考虑了地质地貌的客观条件,这体现了我国工程建设者的科学态度。 D、两则材料以具体的桥梁工程为例,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基础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彰显了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综合实力。
    (4)、有言论说中国的许多基建工程是为了追求“世界之最”,请你以材料中的三座桥梁为例来反驳这一言论。
  • 6.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微笑的茴香(周缶工)

    ①午后小憩,梦见进入一片森林,那林中植物好生奇怪,郁郁葱葱,枝不像枝,叶不似叶,却遮天蔽日。找不到出口,最后爬上其中一株,费尽力气攀到梢头,发现顶端长满淡黄的小花,生出嫩绿的果粒。摘取一颗放入口中,浓郁的香甜瞬间盈满口腔,沁入脾肺。原来是茴香!梦中察觉自己在枝头随风摇曳,大骇,无来由从高处掉落,就此惊醒。回想刚才那奇异的梦,床头柜上正放着未喝完的茴香茶,不禁哑然失笑。

    ②在我的故乡,客人进门,总会泡上一杯茴香茶,这是本地人的待客之道。因而不论乡野独居的人家,还是鸡犬相闻的屋场,门前窗后的空闲地方,家家户户都会种上几株茴香。茴香样貌多变,刚出土时嫩得像草,绿油油毛茸茸;长高点后一株株亭亭净植,似是文竹;成熟后主干拔节,又有丛竹的形态。入冬,其地表部分被冰冻后枯死,土里的根系安然保存下来。待第二年开春,老根再次长新苗,加上此前枝头掉落的籽也自然发芽,茴香丛又蓊蓊郁郁地挺立在原处了。

    ③小时候,每到特定的节气,祖母总要在菜园种一大片茴香。它们长势蓬勃,很快高过我的头,高过菜园的篱笆,高过祖母的肩膀。我问这一蓬绿色的火是何物,祖母答:是茴香苗,将来会生出你从嫔她(方言:祖母)茶碗里拈起的茴香。我问怎么只见枝叶,何时开花结果,祖母笑言:很快,心急吃不了热茴香茶。过些时日,我见那挺直碧绿的茎叶顶端,开出黄如新鹅的伞形花,而后,结出的果实也像朝天伸开的小伞,每一束都颗粒饱满,馨香诱人。阳光明媚的日子,祖母搬来木凳,让我爬上去,帮她用剪刀采茴香。

    ④采茴香有讲究,要连同细枝剪下整个小伞部分,老家人习惯叫“一爪”。我在空中摘个不停,祖母站立一旁用竹篮接住,最后将满篮的茴香倒在篾盘里,不消一日就晒干了。原本青翠欲滴的颜色此时变得内敛,稍稍发白,整个小伞也收拢起来了。这时,就可以将干茴香装入茶叶筒中贮存,待客来时再取出泡茶。

    ⑤泡茴香茶,先要在碗中放入几片老家的烟茶叶,再加一爪茴香,用滚烫的水沏开。茶叶未几沉入碗底,晒干的茴香则重又鲜活起来,恢复成长在枝头上的颜色,一把碧玉妆成的小伞再度撑起。客人端起茶水品尝,先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茴香拈出,放入口中细细品咂。此时近旁若有小孩,则对其招呼:来,吃茴香!小孩一把接过就送在嘴里,含着跑开。这是儿时的记忆,多年后,读到“拈花微笑”的典故,我总会想起故乡的女人家串门拉家常喝茶时拈着茴香的场景。想来,在她们喝下一碗碗茴香茶、打出无数哈哈的当口,或也体悟到了某些真谛——粗茶淡饭最养人,但凡俗日常之中间或有茴香般稍显辛辣的小小冲击,才会更有滋味。

    ⑥或许,当年场屋里的小朋友愿意跟着大人去人家做客,其实就贪图茶碗里那爪茴香。说来奇怪,老家那边的小孩是一个心性,似乎莫不喜欢这特别的甜香味道。大人聚在一起喝茶,小家伙们在旁边嬉戏,往往一个细伢子口含茴香过来,其他人也就争抢着去找自家长辈索要。如今,过去围坐喝茶的女人家都老了,当年的很多小伙伴离乡在外,偶尔打电话回来,总要提醒家人,别忘了给自己寄过去茴香。茴香,回乡,喝一口茴香茶,父母亲人仿佛就在身旁。

    ⑦茴香一直在顽强地生长,不占空间,不费养分。风俗随时代变迁,但故乡喝茴香茶的习惯改不了。就像茴香那多年生的根系,早已植入本土老百姓的生命中。外乡人过来做客,或许吃不惯茴香那浓烈的味道,而当地人总会拈起茴香,像把小伞一样擎起,嘴角笑出花来。城里来客将蔺香裁入盆中,当作盆景带回,老家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有扎根园间地头,放肆开花,随意结果,才是茴香最好的归宿。

    (选自《散文》2024年11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梦境开头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描写在奇异梦境中看到的遮天蔽日的茴香,惊醒后又看到未喝完的茴香茶,由此打开回忆的闸门。 B、第③段中“我问这一蓬绿色的火是何物”采用儿童视角,“绿色”是直接看到的茴香苗的颜色,喻体“火”写出茴香苗长势蓬勃,画面感强烈。 C、第⑥段中“茴香,回乡,喝一口茴香茶,父母亲人仿佛就在身边”一句巧用谐音,点明茴香于作者意味着对故乡的情思,一口茴香茶慰藉思念。 D、在文末写老家人对来客将茴香做成盆景带回的行为不认同,他们认为在外的人应该回归田园,像茴香,扎根园间地头,就能活出生命的本色。
    (2)、小阳同学制作了一系列“家乡风物”读书卡片,请你帮助他完成这张关于本文的卡片。

    写作角度

    要点概括

    原文出处

    功能用途

    在我的故乡,客人进门,总会泡上一杯茴香茶,这是本地人的待客之道。

    生长环境

    乡间空地

    长势蓬勃

    很快高过我的头,高过菜园的篱笆,高过祖母的肩膀。

    样貌多变

    刚出土时嫩得像草,绿油油毛茸茸;长高点后一株株亭亭净植,似是文竹;成熟后主干拔节,又有丛竹的形态。

    入冬,其地表部分被冰冻后枯死,土里的根系安然保存下来。……茴香丛又蓊蓊郁郁地挺立在原处了。

    (3)、回忆性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选文第⑥段写到大人聚在一起喝茶,小家伙们争抢着找自家长辈索要茴香吃。请你揣摩儿时的“我”作为小家伙的一员那时是怎样的心理?“我”在写作这一场景时又是怎样的心理?
    (4)、文章的标题是“微笑的茴香”,在文中多次出现“笑”,请分析文中加点的三处笑的不同意味。
  • 7. 名著阅读
    (1)、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我们阅读这类作品时也要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斯洛在本书中预言“红色中国”一定会获得胜利。 B、《简·爱》以第三人称叙述,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都洋溢着真挚深厚、丰富细腻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C、金圣叹赞《水浒传》“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同样打虎,描写武松表现他为朋友两肋插刀,描写李逵则表现他的狠劲。 D、《西游记》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称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唐僧取经,就是作者吴承恩想象虚构出来的。
    (2)、《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命中有哪些东西值得珍惜、值得追求?经典名著往往给予我们启示。请你在《艾青诗选》《昆虫记》《儒林外史》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内容回答这个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 (3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洪渥传 (北宋·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辄连黜;久之,乃得官。官不自驰骋 , 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渥乡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有兄年七十渥得官时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 , 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未果。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渥兄弟如此无愧矣。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予观古今豪杰士传,论人行义,不列于史者,往往务摭奇以动俗;亦或事高而不可为继;或伸一人之善而诬天下以不及,虽归之辅教警世,然考之《中庸》或过矣。如渥之所存,盖人之所易到,故载之云。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曾巩》,有删改)

    注释:①黜:贬退。②驰骋:这里指奔走、钻营。③拏: nú, 幼儿。④俸: 俸禄。⑤摭: zhí, 摘取。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

    渥死 [A]乃闻有[B]兄年七十 [C]余[D]渥得官时兄已老[E]不可与[F]俱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进士从乡举    皆美于徐公 B、欲返而居以其田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使人至麻城抚其孥    扶苏以谏故,上使外将兵 D、古今豪杰士传    此则岳阳楼之大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概述洪渥的生平事迹,他谦和平易,有才名,做官不善钻营,最终在任上去世。 B、第二段重点写了洪渥做官时省吃俭用,买田给兄长。洪渥死后,兄长接回了他的幼儿亲自照料。 C、尾段作者先评论古今豪杰士传,再道明自己作此文的目的:像洪渥这类境界大概是平常人容易达到的。 D、在这一篇人物小传中,作者没有将洪渥为官政绩作为重点,而较为详细地表现了他与兄长的手足情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

    ②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清溪行(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 ,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①清溪:江名。位于池州,李白仕途不顺,753年离开帝京游历此地。②新安江:江名。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诗人用一个动词“清”,表现清溪的水色给他的感受,和其他江水相较,用“异”突出清溪水色的独特。 B、第三、四句诗人向澄澈的新安江发问,认为它比不上清溪,这是用了衬托的手法,更加突出清溪水的清澈。 C、第五、六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以“明镜”“屏风”为喻,从侧面体现清溪风景之美,人鸟入画,极富画面感。 D、第七、八句诗人使用听觉,情景交融,写入夜时天涯游子听到了猩猩的啼叫声,营造出一个清幽空寂的境界。
    (2)、本诗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有相似的情感变化,请结合本诗内容加以说明。
  • 10. 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咏梅》)
    (4)、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人生道路上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有坦途亦有曲径,正可谓“。”(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四、作文 (60分)

  • 11.  小作文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老兵李爷爷的百岁寿辰将近,当年才17岁的他因八路军“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的宣传而参军,从此走上革命道路。请你作为青少年代表,为他写一段贺寿辞,致敬革命先辈,并表达你们的决心。

    要求:主题鲜明,情感真诚,用语得体。150字左右。

  • 12.  大作文

    现代文阅读(一)中的桥梁工程,连接了江海山川,让“天堑变通途”。那么人与人之间架起“心灵之桥”,又会怎样呢?

    请以“心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不得照搬照抄试卷文字,不得透露影响公平判卷的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