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墓葬中,五六四号墓随葬品共95件,远远超出死者生前生活所必需,而一七六号墓随葬的陶器仅有小垂罐、侈口罐各1件。据此推测,当时( )A、贫富分化明显 B、区域交流频繁 C、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工艺精湛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学派提倡“德治”,认为统治者应该以道德教化百姓,通过仁政和礼制来维护社会秩序。这一学派是(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3. 汉元鼎四年,汉武帝下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材料反映汉武帝( )A、尊崇儒术 B、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C、北击匈奴 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4. 有学者认为,真正考验曹操的重要战争有两次:第一次曹操作为弱者,战胜了强者袁绍;第二次曹操是强者,却败给了弱小的一方——孙、刘联军。其中,曹操失败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5. 唐朝时,大量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商人沿着丝绸之路往来于东西方之间进行长途贸易,形成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被传统史籍称为“商胡”或“胡商”。“胡商”的存在( )A、促进了中外交流 B、杜绝了军事冲突 C、开发了江南地区 D、加强了地方监管6. 变法以发展生产、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经济、军事、教育等多方面改革。这场“变法”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大化改新 D、王安石变法7. 军机处没有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决策机构 B、行政办事效率高 C、设有专门官职 D、强化君主专制8. 马克思指出:“19世纪中期,俄国作为,帮凶,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 有一首创作于19世纪末的歌谣:“洋人砍没数,铁道都扒断,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镇南关大捷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10.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11. 以下是1913—1921年中国人投资的纱厂发展情况。影响这一时期纺织业变化的思潮有( )
1913年
1921年
增长率
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数量
48.4万余枚
124.8万余枚
157.9%
全国华资纱厂织布机数量
2016台
5825台
188.9%
A、民主科学 B、变法图强 C、教育救国 D、实业救国12. 李明同学的学习笔记中有以下关键词:“1951年”“拉萨”“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与这一笔记相关的史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D、抗美援朝战争13. 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B、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 C、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 D、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14. 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重新设计提取方案,实验后发现青蒿提取物的中性部分抗疟效果最好。由此可知,中国医药发展的特点是( )A、依靠技术创新 B、借鉴西方经验 C、注重继承和创新 D、遵循医书古训15. 同学们收集以下历史图片资料进行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图1《荷马史诗》 图2 雅典卫城遗址 图3 苏格拉底 图4 《十二铜表法》
A、阿拉伯文化成就 B、古代欧洲文明成就 C、中世纪大学课程 D、古代亚非文明成就16. 1529年,葡萄牙人迪奥古·里贝罗绘制的《世界地图》,囊括迄今所知一切地方,翔实绘制了欧洲、非洲、中南美洲的海岸线和岛屿,首次展现了太平洋的真实跨度和连续的北美洲海岸线。世界地图绘制的突破源于(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 C、早期殖民掠夺 D、经济全球化17. 英国资产阶级利用自己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来限制王权,形成了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立宪君主制体制。这些法案中有(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和平法令》18.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电力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工业群出现。这说明两次工业革命( )A、促进工业化发展 B、推动城市化发展 C、激化了欧洲矛盾 D、加剧了贫富分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口估算示意图
隋朝国家大型粮仓示意图
隋以长安为首都,但关中地区地狭人多,生产量永远不能供应庞大之中央政府和驻军需要。因此自隋代开始沿大运河广设仓窖储粮。
大业二年置洛口仓,建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穿三千窖,每窖容八千石,置监官及镇兵千人守卫,是隋代第一大粮仓。开皇五年设置义仓,由“社司”专管账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义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修建国家大型粮仓的目的及其特点。
材料二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口估算示意图
——摘编自崔凯《谷物的故事:解读大国文明的生存密码》
(2)能够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学习的要求。仿照范例,提取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一个合理解释。
【范例】
信息:隋唐时期的水稻亩产量超过了麦子的亩产量。
解释:从南北朝时期到隋唐,适合水稻生长的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
材料三 1929年,“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收入下降到令人震惊的程度。美国政府给予农场主大量补贴以供其购买机械。1930-1940年,拖拉机的数量从92万台增长到156.61万台。1930年,用上电的农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0%,而这一比例到1940年、1945年和1948年分别为34%、50%和近90%。罗斯福政府还设立了土壤侵蚀局,成立了一支自然资源保护团来防止肥力衰竭和土壤侵蚀。
——摘编自[美]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上卷)》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政府为挽救“已经处于萧条状态的农业”所采取的措施。
(4)综上所述,归纳保障粮食安全的因素。
20.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清政府开启了一场以自强为号召的洋务运动,它客观上无助于恢复旧秩序,却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物。在救亡图存的背景下,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激烈对抗,意欲进行政体改良的戊戌变法运动持续百日而终。在人心思变的大潮下,革命派力量迅速成长,终致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王朝的覆亡。在辛亥革命4年之后,一场东方的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中国蓬勃兴起。
——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探索的历程。【创新之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走出的最重要的“创新”之路。当中国共产党在边远农村和山区成功组建起红四军、红一方面军等队伍时,中国共产党就创立起了由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力量。根据地内通过完备的土地改革政策“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起群众保卫革命政权。
——摘编自金冲及《星火的启示: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等
(2)根据材料二,写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出的革命道路。并概括这一道路的“创新”之处。【复兴之路】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1979-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跃升至518942亿元,年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2.8%高7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下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并结合我国的实践成效说明其正确性。(4)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你对中国选择道路的认识。21.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同学们对此展开探究学习,收集了下列资料。材料
历史资料
①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节选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②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指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者也。
——节选自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
③图1 诺曼底登陆 ④图2 1942年1月,26国代表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
⑤图3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1)、在以上材料中,找出能够相互印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资料。(写出序号即可)并指出这些资料的类型。(2)、根据以上材料,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运用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