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物理试题(港澳台班)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现象中属于波的衍射的是(  )
    A、敲响一音叉,另一个完全相同的音叉也响了起来 B、挂在同一水平绳上的几个单摆,当一个振动后,另几个也跟着一起振动起来 C、打雷时听见空中雷声会轰鸣一段时间 D、水波向前传播时,遇到突出水面的小树枝不受影响地继续向前传播
  • 2. 如图所示,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1n2=21 , 电路中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100V , 额定功率为80W。当输入端接有效值为220V的正弦交变电源时,灯泡L正常发光,则电路中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

    A、50Ω B、45Ω C、25Ω D、1.25Ω
  • 3. 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泸沽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一名游客在湖面上某处用木棍点击水面引起水波(视为简谐横波)向四周传播,木棍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波经t=2s , 传播了2.9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面上的落叶会随波移动 B、该波的波速为2.9m/s C、该波能绕过宽度为0.1m的障碍物 D、如果湖面上有一艘猪槽船向着波源方向运动,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小于10Hz
  • 4. 图1是钓鱼时使用的浮标,钓鱼时浮标竖直浮在水面上的上下振动可看做简谐运动。从t=0时刻开始计时,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其振动的xt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浮标的振动周期为6s B、1分钟内浮标上某点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15cm C、t=1s时,浮标振动的加速度最大 D、t=4s时,浮标的速度为0
  • 5. 如图所示是舞蹈中的“波浪”表演。演员手挽手排成一行,从左侧第一位演员开始,周期性地举起或放下手中的扇子,呈现出类似“波浪”的效果。这个情景可以简化为一列振幅为A , 波长为λ向右传播的简谐波,“波浪”的振动周期为T , 则下落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浪”的传播速度v=λT B、“波浪”是纵波 C、在一个振动周期T内,每把扇子运动的路程为2A D、某时刻某演员的坐标为(λ0),则经T4后,该演员的坐标为(5λ4λ
  • 6. 如图所示为受迫振动的演示装置,在一根根张紧的绳子上悬挂几个摆球,可以用一个单摆(称为“驱动摆”)驱动另外几个单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个单摆摆动过程中多次通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可能不同而加速度一定相同 B、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则其他单摆的振动周期都等于2πLg C、如果驱动摆的摆长为L,振幅为A,若某个单摆的摆长大于L,振幅也大于A D、如果某个单摆的摆长等于驱动摆的摆长,则这个单摆的振幅最大
  • 7. 小明在一次科技实践活动中,使用手摇交流发电机连接一个微型电动小风扇。已知手摇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u=30sin100πtV , 微型电动小风扇的内阻r=2Ω , 当小明以稳定的速度摇动手摇发电机时,小风扇正常工作,通过小风扇的电流I=1 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手摇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0 V B、该手摇交流发电机的输出频率为100Hz C、小风扇正常工作时的发热功率为2 W D、小风扇正常工作时的输入功率为30 W
  • 8. 将一个力电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并显示不同时刻的力,如图甲所示,O点为单摆的固定悬点(与力电传感器相连),将质量m=0.1kg的小摆球(可视为质点)拉至A点由静止释放,摆球在竖直平面内的A、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的最低点,AOB=COB=θθ小于5°且是未知量。摆动稳定后由A开始计时,由计算机得到的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π3.14 , 根据力学规律和题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球摆动中回复力是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 B、单摆的摆动周期约为1.26s C、单摆的摆长为1.0m D、摆球运动中的最大速率为0.8m/s
  • 9. 某次地震时,震源同时产生P波(纵波)和S波(横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8km/s和4km/s,某监测点记录到P波比S波早到达120s。假设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5s,地震波沿直线传播,则(  )
    A、P波的频率为S波的一半 B、P波的波长为S波的一半 C、P波的波长约为5.0km D、震源距监测点约960km
  • 10. 如图甲所示为一平静的水面,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均为0.5m , a、i两点各有一个振源且均由t=0时刻开始振动(振动方向与直线垂直),ai振源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且形成的水波的波速v=1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竖直向上 B、e点的振幅为10cm C、a、i两点间(不包括a、i)有3个加强点 D、a、i两点间(不包括a、i)有3个减弱点
  • 11. 如图所示,用长度为L的轻质细绳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一个质量为m的子弹自左向右水平射穿此木块,穿透前后子弹的速度分别为v0和v。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和空气阻力不计,木块和子弹可以看作质点,以木块初始位置为零势能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穿透木块过程中,子弹、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子弹刚穿透木块时,木块速度为Mv0vm C、子弹刚穿透木块时,绳子的拉力为Mg+m2v0v2ML D、子弹刚穿透木块后,木块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mv0v22Mg
  • 12. 如图,质量为2m、带有半圆形轨道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长度为2R,现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正上方h0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点进入半圆形轨道后从B点冲出,在空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4h0(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 C、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3R D、小球第二次上升距A点的最大高度H>12h0
  • 13. 如图,一滑块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两相同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连接。t=0时两弹簧均处于原长,以此时滑块位置O为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滑块向右的初速度为v0。设滑块位移为x,速度为v,所受合外力为F,运动时间为t。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滑块从t=0时刻到第一次回到O点的过程中,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

  • 14. 发波水槽是演示波动过程的重要实验仪器。其中包括波的形成、传播以及波的干涉和衍射等的物理现象。如图所示,某同学使用发波水槽观察到一列水波通过障碍物上的缝隙后再水面上继续传播。

    (1)、图中可观察到波的(  )
    A、干涉 B、衍射 C、折射 D、反射
    (2)、水面各点的振动均为(  )
    A、自由振动,频率由水体自身性质决定 B、自由振动,频率由波源决定 C、受迫振动,频率由水体自身性质决定 D、受迫振动,频率由波源决定
    (3)、若使波源保持振动情况不变匀速向缝隙靠近,则在狭缝右侧的水波的增大,减小。(选填波长/频率/波速)
    (4)、若将缝变大,则可在狭缝右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选填“明显”、“不明显”)。
  • 15. 将一单摆a悬挂在力传感器的下面,让单摆小角度摆动,图甲记录了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随后将这个单摆和其他两个单摆bc拴在同一张紧的水平绳上(c的摆长和a的摆长相等,b的摆长明显长于a的摆长),并让a先摆动起来。则单摆a的摆长为 , 单摆c的摆动周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单摆b的摆动周期。

  • 16.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10cm左右的橡皮绳

    C.直径为1.5cm左右的塑料球

    D.直径为1.5cm左右的铁球

    (2)下面测定单摆振动周期的方法正确的是

    A.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到某一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摆球,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计时,当摆球再次回到原来位置时,按停秒表停止计时

    B.以单摆在最大位移处为计时基准位置,用秒表测出摆球第n次回到基准位置的时间t,则T=tn

    C.以摆球在最低位置处为计时基准位置,摆球每经过最低位置,记数一次,用秒表记录摆球n次经过最低位置的时间t,则T=tn

    D.以摆球在最低位置处为计时基准位置,摆球每从同一方向经过摆球的最低位置记数一次,用秒表记录摆球从同一方向n次经过摆球的最低位置时的时间t,则T=tn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再以T2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乙所示,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用k表示)。

    (4)甲同学正确完成实验操作后,整理器材时突然发现:实验中,他一直将摆线长度作为摆长l,利用T2-l图像能否消除摆长不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请分析说明理由

三、解答题

  • 17. 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2s时刻的波形图,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cm , 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该简谐波的波速大小;
    (2)、质点P的横坐标;
    (3)、质点Q的振动方程。
  • 18. 如图所示是一列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质点P的坐标x=4.8m , 从此时刻开始计时。

    (1)、若t=4s时,质点P再次经过0时刻位置,且向y轴正方向运动,求该列机械波的波速;
    (2)、若t=4s时,质点P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求该列机械波的波速;
    (3)、若t=4s时,质点P恰好经过平衡位置,求该列机械波的波速。
  • 19. 如图所示,圆心角θ=53° , 半径R=3m的光滑圆弧轨道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末端C切线水平;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4.5m的木板D、E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上表面与C端等高且平滑接触;水平传送带固定,且沿顺时针转动。现将质量m=2kg的物块A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离开传送带后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BC轨道,已知物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 , 物块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4 , AB间竖直高度h=0.8m , 传送带长度为x=1.5m , 木板D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2 , 木板E下表面光滑。取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物块A滑到C点时,在C点受到圆弧轨道支持力的大小;
    (2)、物块A到达B点所用时间;
    (3)、物块A与木板E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 20. 如图,半径为R和2R的同心圆a、b将足够大的空间分隔为I、II、III区域,圆心为O。I区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II区存在沿半径方向向外的辐向电场;III区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图中未标出)。一带电粒子从P点沿半径方向以速度v0射入I区,偏转后从K点离开I区,穿过II区后,以速率v02进入III区。已知∠POK=60°,忽略带电粒子所受重力。

    (1)、判断粒子的电性并求出其比荷qm
    (2)、求a、b之间的电势差Uab
    (3)、若粒子第三次从II区进入III区之前能经过P点,求III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