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2025年湖北省高考真题 地理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19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走进北京通州航天育种基地,色泽鲜艳的“太空樱桃”“太空番茄”引人注目,形态各异的“太空南瓜”“太空辣椒”令人大开眼界。基地依托种业科技园区,与众多企业共同构建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育种产业链,不仅把高品质的粮食、果蔬端上了百姓餐桌,更攻克了一批种源“卡脖子”技术,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图示意该基地在北京市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基地位于通州而非北京其他地区,主要是因为通州(    )
    A、交通运输便利 B、育种基础雄厚 C、气候条件优越 D、土地资源充足
    (2)、太空种子对农作物品质的提升(    )
    A、打破了农业生产地域性 B、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C、弱化了农业生产季节性 D、保障了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3)、航天育种对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表现在( )
    A、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B、减少农业劳动力投入 C、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D、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
  • 2. 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依托良渚文化和运河文化,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主导,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2024年,该区文化产业产值占杭州市的一半以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余杭区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①运河沟通南北,信息通达性高

    ②文化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得力

    ③传统产业发达,劳动力较充足

    ④数字技术先进,人才储备雄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文化+科技”模式对余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B、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重工业向郊区转移 C、持续加大产业投入,推进产业均衡发展 D、提升交通建设水平,扩大物流辐射范围
    (3)、为促进余杭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大力开发未利用土地建设文化园区

    ②引入高校资源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

    ③健全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激励机制

    ④放宽文化企业准入标准以扩大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某观测小组在当地以星空观测为主题,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在准备的星空图上标识了不同季节太阳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组开展星空观测时,为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天气

    ②纬度

    ③经度

    ④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观测发现,某夜晚23:54天琴座位于天顶附近,则第2天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刻是(    )
    A、23:50 B、23:54 C、23:56 D、23:58
    (3)、图所示太阳视运动方向和周期是(    )

    ①自东向西

    ②自西向东

    ③1恒星年

    ④1回归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西北太平洋某珊瑚岛礁属热带季风气候,呈长条形,沙堤环绕,植被繁茂。该岛沙嘴区受盛行风主导呈季节性变化,亦受波浪和潮汐作用。此外,极端风暴事件也会对沙嘴区造成重要影响。移动固沙障根据需要灵活布设。图示意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该岛沙嘴区的岸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受冬季风影响,该岛沙嘴区冲淤特点是(    )
    A、北侧、南侧皆以侵蚀为主 B、北侧淤积为主,南侧侵蚀为主 C、北侧、南侧皆以淤积为主 D、北侧侵蚀为主,南侧淤积为主
    (2)、极端风暴事件对该岛沙嘴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植被受损,岸线向海扩张 B、表层海水流速减弱,淤积加剧 C、风浪增强,岸线侵蚀加剧 D、表层海水流向转变,淤积加剧
    (3)、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该沙嘴区的岸线变化表明(    )

    ①沙嘴区受季风影响呈季节性冲淤交替

    ②沙嘴向西延伸的凸出部分基本无变化

    ③冬季时移动固沙障应主要布设于北侧

    ④冬季时移动固沙障应主要布设于南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 在长江上游川江段,散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江心岛。根据地貌差异可将江心岛分为山地型和平坝型两类,其中山地型地形起伏较大,平坝型地势较为平坦。岛上以传统农耕为主,在长期渐进式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图示意川江段江心岛路网与聚落空间关系的结构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地型江心岛路网与聚落空间关系结构模式为(    )
    A、带状延伸型 B、环状延伸型 C、十字环绕型 D、自由树枝型
    (2)、符合平坝型江心岛聚落空间组织特点的是(    )

    ①沟谷湾田,依坡筑舍

    ②密林沃野,集中聚居

    ③丘麓片田,择缓而居

    ④环林围田,逐路而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川江段江心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差异化的聚落布局模式,其特征包括( )

    ①小规模散布,形态自由

    ②集中连片,布局紧凑

    ③放射状蔓延,多轴推进

    ④组团聚居,错落有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澳大利亚悉尼的人口从东部沿海中心区沿交通线向西扩散,奠定了悉尼都市区的基本框架,之后人口又出现回流。随着都市区的发展,空间发展不均衡加剧。为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悉尼都市区规划于2018年发布。该规划围绕不同核心,布局差异化产业,完善各层级中心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将悉尼都市区重塑为由东城、中城、西城三个特色各异、相互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多中心都市区。规划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增加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恢复与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提升都市区的宜居性。图示意都市区规划的空间布局。

    (1)、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悉尼城市中心区人口向西扩散,试推测原因。
    (2)、分析西城建设成为悉尼都市区新中心的有利条件。
    (3)、说明该规划措施对提升悉尼都市区宜居性的作用。
  • 7.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面临着设备损耗快、电网稳定性差、生态保护压力大等诸多挑战。为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措施,以保障青藏高原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高质量发展。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
    (2)、从白然环境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
    (3)、提出提升青藏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主要措施。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虚线所示区域是南极洲土壤类型多、成土条件好的区域。该区年均温约-2℃,年降水量200~1000mm;地衣、苔鲜等低等植物散布,企鹅、黑背鸥等动物栖息在海岸区。区内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其中部分区域土壤冻融扰动明显,导致土壤有机质在垂直迁移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分布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区内土壤性状、成土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图2示意该区某典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

    (1)、指出该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2)、据图2,归纳该类十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区土壤形成与演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