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提升篇):10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17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理解
“枇杷”与“琵琶”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朋友,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朋友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旁边有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文中有人送给朋友的是( )。A、枇杷 B、箫管 C、琵琶(2)、“琵琶”和“箫管”都是一种 , 而“枇杷”却是一种。(3)、朋友收到礼单后“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A、欣赏的笑 B、开心的笑 C、嘲讽的笑(4)、“只恨当年识字差”是朋友( )。A、写书法作品时的落款。 B、自讽所作打油诗中的一句,是对那个不认真学习、写错字人的批评。 C、写赞美诗中的一句。(5)、谈谈你对“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这句话的理解。二、古诗文阅读
-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① , 道有梨,众争取啖②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有所遗③ , 一毫弗④义弗受也。
(选自《元史·许衡传》,有删改)
【注释】①甚:非常。②啖(dàn):吃。③遗:给予,馈赠。④弗:不。
(1)、联系上下文,请你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填序号)
之:①指梨;②指许衡。众争取啖之 或问之 非其有而取之
(2)、面对“道有梨”,许衡的做法和众人不同,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并发挥想象适当补充对话内容。(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许衡胆子小,怕日后被主人追究。 B、许衡是一个诚实的人,他还没有那么口渴,所以不吃梨。 C、许衡认为树上长满了梨却没有人摘,梨是一定是苦的。 D、许衡是一个有原则的人,能约束自己不贪不取,自觉抵挡住外界的诱惑。(4)、“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的意思是。正如《朱子语类》中所说:“ , 。”许衡真不愧是名君子!3. 文言文阅读。许衡不食梨
许衡尝暑中过①河阳,渴甚② , 道有梨,众争取啖③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④ , 一毫弗⑤义弗受也。” (选自《元史·许衡传》,有改动)
【注释】①过:走过,经过。②甚:厉害。③啖:吃。④遗:丢失。⑤弗(fú):不。⑥义:道义。
(1)、联系上下文,请你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填序号)之:①指梨 ②指许衡
众争取啖之 或问之 非其有而取之
(2)、面对“道有梨”,许衡的做法和众人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并发挥想象填一填。(3)、读完短文后,请你说说许衡为什么“不食梨”。4. 孟母断织孟子少时,诵书。孟母方绩,乃引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勤以成德,今而废之,宁能衣其夫子乎?”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遂成天下名儒。
(改编自《列女传》)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孟母方绩: 乃引刀断其织:
(2)、孟母“断织”的目的是( )。A、教孟子织布 B、警告孟子不可荒废学业 C、惩罚孟子贪玩 D、展示刀法(3)、文中“宁能衣其夫子乎”的意思是( )。A、难道能靠织布养活家人吗 B、衣服破了需要修补 C、织布比读书更重要 D、夫子喜欢穿新衣(4)、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孟子看到母亲断织后,仍然不认真学习。
②孟母认为勤学才能成就品德与名声。
(5)、孟子成才事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 小古文阅读。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①毛竖尾,四目对射② , 两不相下③。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①耸:竖起。②对射:互相瞪视,形容目光凶很。③相下:互相退让,指双方僵持不下。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①黄猫奋起逐之( )
A.追赶
B.放弃
C.隐藏
D.观察②白猫走入室( )
A.山洞
B.房间
C.草丛
D.池塘(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猫相斗的过程,并分析白猫最终失败的原因。(3)、如果你是黄猫,你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结合古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A、动物之间的争斗毫无意义 B、遇到困难要勇敢坚持 C、强者才能获得最终胜利 D、争斗需量力而行,适时进退6. 品读文言文,领悟语言智慧。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②群臣,使人牵一驴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③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④欢笑。乃以驴赐恪。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②会:聚集,会合。③因:于是。④坐:同“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A、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让我再添两个字。” B、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乞丐一支笔,让他写两个字。” C、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利益’两字。” D、诸葛恪跪下来求道:“请给我一支笔,我要写两个漂亮的字。”(2)、根据短文内容,分析孙权与诸葛恪的心理活动,完成填空。孙权
“我记得诸葛瑾长相 , 我。”
“有了! 。”
诸葛恪
孙权
“这小子 , 就把驴赏他吧!”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①文中的诸葛子瑜指的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
②孙权在集会时将写有“诸葛子瑜”的纸条贴在驴脸上,是出于对诸葛瑾的尊重。
③诸葛恪在纸条上加字后,化解了父亲被取笑的尴尬局面。
④“举坐欢笑”是因为大家被诸葛恪的机智所折服。
7. 文言文阅读。怀素①写字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③曰“绿天”。书不足④ , 乃漆⑤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⑥。
——《书林纪事》
【注释】①怀素:唐朝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庵:住所。④足:足够。⑤漆;用漆涂。⑥穿;破,透。
(1)、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贫无纸可书 以蕉叶供挥洒
(2)、下列表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无纸可书”的朗读节奏是“贫/无纸可书”。 B、怀素“以蕉叶供挥洒”,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盘板皆穿”的意思是“把木盘和方板都磨穿了”。 D、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怀素勤奋刻苦的品质。(3)、从这则小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4)、下面不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的是( )。A、颜真卿 B、王羲之 C、翁卷 D、柳公权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终身食鱼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①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② , 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选自《新序》,有删改)
【注释】①嗜:爱好,特别喜欢。 ②禄:俸禄。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昔者(从前) B、有馈鱼于郑相者(赠送) C、郑相不受(接受) D、或谓郑相曰(或者)(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郑相的思维过程,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用原文回答)(4)、从郑相的话中,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9. 智断羊皮支案人有负盐与负薪①者,二人同释②重担,息于树阴。少时将行,争一羊皮,各言为己藉③背之物。久未果,遂讼④于官。时雍州刺史李惠谓其群下⑤曰:“此羊皮可拷⑥知主乎?”群下咸⑦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选自《北史》,有删改)
【注释】①薪:木柴。②释:放下。③藉:垫着。④讼:诉讼,打官司。⑤群下:众僚属。⑥拷:拷打。⑦咸:都。
(1)、用组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息于树阴 久未果 群下咸无应者(2)、下列对“群下咸无应者”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害怕李惠,不敢作声。 B、大家都知道羊皮的主人是谁,不想告诉李惠。 C、李惠说话声音太小,大家没有听到。 D、大家都不知道怎样断此案,无法回答。(3)、根据提示,分析李惠的思维过程。遇到难题 思考分析 解决问题 二人为一块羊皮争论不休,难以判断羊皮的主人。 二人都说羊皮是用来(1)的,他们一人背着(2) , 一人背着(3) , 那羊皮上肯定会沾上其中一人所背的东西,可以通过(4)羊皮,看看上面沾了什么东西的办法来找出羊皮的主人。 羊皮的主人是
(5) , (6)认罪。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7)的人。
10. 下面是2组同学分享的古文英雄小故事,请你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岳 飞
岳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 ,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③ , 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营第:建造府邸。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母卒(去世) B、少豪饮(年轻时) C、飞辞曰(告辞) D、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有的人)(2)、请你梳理文章内容并完成下图。(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