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提升篇):09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17 类型: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

  • 1. 梳理课文《杨氏之子》内容,补全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之间的对话,体会语言的魅力,并完成练习。
    (1)、补充对话。
    (2)、杨氏之子的言外之意是: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能一下子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展现了自己的霸道。 B、以“孔雀”为名来反问孔君平,这样可以贬低孔君平的身份。 C、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委婉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D、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体现出对长辈的尊重。
    (4)、下面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杨氏之子呢?请你选择。
    自以为是    思维敏捷        幽默聪明         有礼貌         意志坚定
    (5)、孔君平听完杨氏之子的话后,会怎样回复?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汝多智乎! B、真乃邯郸学步! C、妙哉!汝实可造之材。

二、课内阅读

  • 2. 课内阅读。

    楚 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盾:“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用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之曰 (称赞) B、之矛,陷子之盾(你) C、于物无不也(穿透) D、曰 (或者)
    (2)、请用“/”标不出句子中停顿处并写出它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4处)

    这句话的意思 是:

    (3)、楚人自认为他的矛 , 他的盾 , “其人弔能应也”的原因是(前两空用原文语句)
    (4)、如果你是这位楚 国人,该如何推销自的“矛”和“盾”呢?
    (5)、 “自相矛盾”已演变成一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现实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三、古诗文阅读

  • 3. 文言文圆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选自
    (2)、请把原文补充完整,并翻译所在句子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楚人有盾与矛者

    ②物莫能

    (4)、生活中如果自相矛盾是会闹笑话的。瞧,下面这位同学就是这样。聪明的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应答才能让他无言以对呢?

    某同学:“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我: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避室中,不敢复出。

    (1)、解释加点词:

    ;逐

    (2)、说说句子的意思:白猫走避室中,不敢复出。
    (3)、联系上下文,想象黄猫“逐”之时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5. 课内外对比阅读。

    【甲】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乙】何晏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魏武帝曹操。②奇爱:十分喜爱。③庐:简陋的屋室。④遣:送走。

    (1)、上面两则文言文都选自南朝编著的《世说新语》。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甚聪     明若神 B、父不在,呼儿出    晏画地令方 C、设果   欲以 D、孔指以示儿    人问其故,答
    (3)、同学们想把杨氏之子的故事改编成课本剧的一幕,请你一起来帮忙。(用自己的话,根据原文,在括号内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或动作,在横线上填写人物说的话)

    时间:某一天

    地点:杨家

    人物:孔君平、杨氏之子

    道具:水果

    杨氏之子 (端来水果并行礼)先生请吃水果。

    孔君平   【①】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之子 (微笑)②

    (4)、杨氏之子和何晏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人物事迹进行分析。
  • 6.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楚人有盾与矛者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物/莫能陷也 D、其人/弗能应也
    (3)、根据故事内容,梳理人物的思维过程,并完成练习。

    “弗能应”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
    (4)、下列对本文的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寓意是告诫人们做事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B、本文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能故意夸大事实。 C、本文的寓意是告诉人们要锻炼自己的口才,这样辩论的时候才能自圆其说。 D、本文的寓意是告诉人们卖东西前要了解产品,经过实践验证才能回答顾客的疑问。
  • 7. 下面是欢欢准备的文言文小故事,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徐孺(r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 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②若令:如果。③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④瞳(tónɡ)子:指眼球中间的小孔,即瞳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未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尝月下

    (2)、借助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②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3)、《杨氏之子》一文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主要是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4)、徐孺子的言语智慧体现在他用与月亮进行类比,以反驳“”(用原文回答)的观点。
  • 8.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无子家禽。”

    (1)、解释词语。

    诣: 慧: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用体会和你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文中那一句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的的语言巧妙?请用横线画出,并说明理由。
    (4)、《杨氏之子》选自《民说新语》一书,下面是书中另一则关于言语智慧小故事,请认真阅读并完成下面练习。

    徐孺子年九岁,尝用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①文中的小孩子姓 , ”戏”的意思是

    ②徐孺子的言语智慧在于他用与月亮进行类比 ,以反驳“”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