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月(zhēng)    和(cān)    翠(fěi)    水传(hǔ) B、马(lǘ)     的(shì)    戏(zàng)    吞(yàn) C、(huo)    汤(chí)    嘟(nang)   堂大笑(hōng)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腊月  通宵        宴会        天崖海角 B、糊涂        严骏        惆怅        焉知非福 C、拜年        远眺        外套        欣喜若狂
  • 3.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B、要留清白在人间(指高尚的节操。) C、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无论。)
  • 4.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搬到岸上。

    A、陆续 B、继续 C、连续
  • 5.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万象更新 , 农民伯伯又开始耕种了。 B、某地发生了一起警匪枪战事件,罪犯被当场击毙,真是死得其所 C、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总结原因后这次考试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 6.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C、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
  • 7. 小红想选择一条名言警句来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下面列出的名言警句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C、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8.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品出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二、积累运用。(26分)

  • 9. 在语境中辨音识字,夯实基础。
    (1)、当我正pái huái不定时,爸爸突然开口说话了:“我yuán liàng你了,虽然你dān wù了我的正事。”
    (2)、他一边fān xiāng dǎo guì , 一边niàn dao着:“我的笔记本到哪里去了呢?”
    (3)、愚公不愿意搬迁房屋。为了走出piān pì的大山,他套上牲口,拉着开山用的tiě chuí和凿子,踏上了挖山不止的漫漫征程。
  • 10. 选择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正确音节。
    (1)、一阵 (xuán xuàn)风吹来,地上的枯枝烂叶不停地 (xuán xuàn)转。
    (2)、面对同学们的 (mái mán)怨,小明感到左右为 (nàn nán).
  • 11. 按要求完成句子。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2)、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4)、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利用句中相同的景物,描写“我”心情不好的状态)
  • 12. 回顾课本内容,完成练习。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是“。”
    (2)、当我们面对滚滚东逝的流水,想到朱自清的《匆匆》时,《长歌行》中的诗句“”又萦绕耳边。
    (3)、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
    (4)、“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或。”这两句话选自课文《为人民服务》,此文是毛泽东在追悼(人名)的会议上作的演讲。

三、口语交际。(4分)

  • 13. 口语交际。

    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你最敬佩的革命先烈是谁?他的什么事迹令你感动?请你分享给大家。

四、阅读理解。(24分)

  • 14. 诗歌赏识。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表明石灰不怕牺牲的诗句是:“ ,  。” 
    (2)、“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等闲”的意思是
    (3)、诗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偶
    (4)、《石灰吟》是一首(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咏物诗 D、田园诗
  • 1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小明买了一个保温杯,以下是产品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成练习。

    保温杯说明书

    ①内外层皆为不锈钢材质,安全不易碎,无异味。

    ②两层不锈钢中间抽真空,阻隔空气传热,保热、保冷效果佳。

    ③本品不适宜存放碳酸饮料及易腐败乳制品类。

    ④请勿将保温杯置于明火上或微波炉中加热。

    ⑤杯中若存放热水或饮品,请勿放置在幼儿可以随手拿到的地方。

    ⑥以下是“保温参数表”(装进90℃热水)。

    时间

    0.5小时

    1小时

    1.5小时

    2小时

    温度

    75℃

    65℃

    60℃

    55℃

    (1)、早晨放在保温杯中的汤有些凉了,奶奶打算把保温杯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你觉得奶奶的做法是的。(A.正确. B.错误)
    (2)、陈明打算将冷藏后的可乐装进保温杯带去春游,姐姐仔细看过说明书后,对他说:“。”
    (3)、上午十点,妈妈将90℃的热水装进保温杯,到十二点时,她要用杯里的水冲泡维C泡腾片(必须用40℃以下的水冲泡)。这时候,陈明指着说明书提醒妈妈说:“ 。”
  • 16. 课外阅读。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祈望将来,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欢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

    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说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除夕之夜的吃,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唐人诗中有首《守岁》;表达了一年又将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蓬啪!”“劈里啪刺,劈里啪刺……”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选文按顺序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年夜习俗:包括吃年夜饭、、接灶君、、燃爆竹等。其中,对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发芽豆和黄豆、柑子、 等食物。
    (2)、选文还引用了两句俗谚。民间俗谚生动形象,我也知道一些,课外我也积累两句:
    (3)、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习俗,你还知道下列传统节日的哪些习俗呢?(至少列举两个)

    元宵节:

    清明节:

    (4)、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它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我能写出其中两句:

五、快乐习作。(共30分)。

  • 17.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笑过,哭过,我们为取得好成绩而开心,也为输掉比赛而难过……哪件事给你的感受最深刻?回想事情发生的经过,以及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