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5:中考历史压轴重难题专训(九)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7 类型:三轮冲刺

一、材料分析题

  • 1. 外交:国家间交往的桥梁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西迁。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材料二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

    ——摘自《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的条件及其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全球经济疲软的危机,谈谈中国应如何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2. 水陆交通的改进见证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罗马帝国,帝国庞大军队的转运,繁荣的经济和贸易,需要先进而且数量极大的陆上运输工具。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制车匠发现了塞尔特人的四轮马车,并再加技术革新,使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鼎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具备80000千米平坦的大道,使这种四轮马车备受青睐。……

    罗马大道从不修成绕城高速,全部都是穿城而过,完全笔直,便于罗马军队迅速控制城市。随着罗马向外征服,大道的军事用途逐渐下降,经济用途逐渐上升,罗马路网逐渐从运兵网下沉为物流网。罗马境内的商贸及其繁荣和罗马路网这个超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贡献密不可分。

    ——摘编自李筠《罗马史纲》

    材料二   19世纪初期,由于民间技术力量的缺乏,美国联邦政府指示军方给予技术支持,到 1835年,联邦政府至少援助了20条铁路的勘测。在当时高关税的背景下,美国1830~1843年间对铁路进口器材减免关税达 600万美元。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联邦开始给予铁路公司直接的支持,贷款按铁路里程发放。联邦政府赠与铁路公司土地,到1871年底,铁路公司共实际获得大约1.31亿英亩的土地。铁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国内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摘编自朱寿清《美国19世纪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三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马帝国四轮马车备受青睐的原因,并指出罗马修建道路网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采用哪些方式支持铁路建设。
    (3)、据材料三,概括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4)、综上,归纳促进交通发展的主要因素。
  •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50—1850年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中国

    世界总人口

    1650年

    18.3

    18.3

    2.4

    22.9

    5.45亿

    1750年

    19.2

    13.1

    1.6

    30.9

    7.28亿

    1850年

    22.7

    8.1

    5.1

    35.1

    11.71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时间

    内容


    16世纪开始

    早期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积累,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18世纪中期

    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六七

    十年代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世纪五六

    十年代开始

    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自强:


    欧洲煤钢共同体旗帜  欧盟旗帜





    20世纪八九

    十年代以来


    下面是C919大型客机示意图(不同系统及零部件的生

    产来自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市场)

    材料三: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动辄以自由贸易大棒,以 所谓的国际利益和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对他国进行贸易制裁,公然践 踏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逆全球化潮流而动,遭到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谴责和抵制(如下列漫画)。

    漫画1:显示的是条大蛇把地球吞入口中

    漫画2《自筑壁垒》:画中人物正在用砖砌圆形井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两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表格第1~3栏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表格第4栏、第5栏的内容,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
    (3)、根据材料三图文和所学知识,指出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发展的突出表现。
    (4)、针对材料三中漫画反映的现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硼 (xing),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 在人身。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这是苦难深重的中国人的一次伟大觉醒。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不但拒绝了中国的要求,而且把德 国在山东侵占的土地和享有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极大地激怒了中国 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使他们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主要敌人,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他们在中

    国的代理人。

    ——摘编自闫志民《五四运动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三:在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北上到达陕甘地区前后,日本侵略 者加紧对华北的侵略,使平津上空战云密布,整个华北危在旦夕。面 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北平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 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共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在1935

    年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5年陈独秀试图唤醒青年,从而掀起了哪场思想解放运动。说出这场运动高举的两大口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拒绝中国的要求后,哪一群体率先觉醒?简要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平学生掀起的这场运动是什么。概括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
    (4)、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青年的每一次“呐喊”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 5. “体”“育”二字我国古语皆有之。“体育”一词寓强健体魄之意则是近代以来形成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以来,随着西风东渐,近代西方体育开始逐步传入我国。19世纪中后期,在我国的教会学校、洋务学堂以及资产阶级兴办的新式学堂中,西方近代体操课程开始出现。1903年,清政府在全国各级学堂推行以日式兵操为主的体育课程,标志着体育在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正式产生。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正式把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并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

    材料二: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宣布,要“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1940年成立了“延安体育会”,以组织和推动群众体育运动,增强军民体质。在陕甘宁边区的小学,体育是必修课,低年级以走、跑等活动性游戏为主:高年级除了赛跑、爬山、跳高、跳远等项目外,还有军事常识学习与操练。延安大学成立了体育系,培养了一批体育人才,这些学员大多被分配到部队和学校担任体育工作。在陕甘宁边区,从清晨到傍晚,到处都能看到学生、战士锻炼的身影,群众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摘编自刘宇《抗战时期根据地体育运动开展状况探析》

    材料三:新中国体育外交大事记

    时间

    事件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

    1952年,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的第一次奥运之行在奥运会临结束才赶到。

    1954年,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蓄谋制造“两个中国”。于是,1958年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及加拿大。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

    2008年,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22年,北京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据黄冶、陶锦《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至民国时期体育课程逐渐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抗日根据地体育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根据地开展体育教育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任意一个时段,概括该时段体育外交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 6.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天津成为通商口岸,以外贸为先导发展起来。洋务派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等工厂,天津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天津位于铁路沿线和江、海之滨,成为港城一体化城市。1880年,洋务派在天津设电报总局,并在上海、苏州等地设分局。至20世纪初,京汉、京张、津浦、京奉等铁路相继建成,以天津为中心的华北铁路网正式形成。同时期,天津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城市有轨电车系统。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流动,方便了市民生活。乘坐者必须遵守公共交通规则和章程,这也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

    ——摘编自杜希英《交通变革与天津城市近代化》等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中老铁路(中国——老挝)是第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老合作建设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天津兴起的主要因素,并概括近代天津社会生活的变化。
    (2)、通过观察材料二,列出“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设取得的两项成就。
    (3)、根据材料三,写出“中老铁路”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分析此线路的开通给两国带来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