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冲刺4【运动图像问题】—2025年中考物理考前素描40天终极冲刺宝典
试卷更新日期:2025-05-05 类型:三轮冲刺
一、选择题
-
1. 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记录了它们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②甲车达到600m处所用时间小于乙车到达此处所用时间
③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甲、乙两辆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 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用来表示匀速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A、(1)(2) B、(2)(4) C、(1)(4) D、(2)(3)3.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4.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第4s时,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 B、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D、在第4s~第19s这段时间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5. 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路程 B、
物体的质量 C、
机械所做的功 D、
物体所受的压强6. 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为某次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一地震监测站监测到这两种波到达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纵波和横波均匀速传播 B、纵波的传播速度为5km/s C、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D、震源距离监测站50km7. 心电图是现代医疗诊断的重要手段,医生通过测心电图上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心动周期),就可以计算出1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如图是A、B两人在同一台检测设备上做出的心电图。医生通过测量后获知A的心率每分钟60次,由此可推断出其图纸移动的速率以及B的心率为A、25mm/s、每分钟60次 B、35mm/s、每分钟60次 C、35mm/s、每分钟70次 D、25mm/s、每分钟70次8. 龟和兔在路程为S0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 C、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 D、在完成S0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9.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同时做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5s时,甲物体的速度为15m/s B、乙物体在0~10s内相对于地面速度为20m/s C、在5s时,甲物体比乙物体多运动了5m D、两物体在10s时,甲比乙运动路程少5m10. 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s﹣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一直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在运动了1.5km处相遇 C、前5min内,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D、从开始到最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相遇一次11.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2. 如图是某物体在5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B、在0~3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10m/s C、在1~3s内,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3~5s内,该物体速度为5m/s13. 甲、乙两名小学生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2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0s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多10m C、0~12s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0~12s内,甲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其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二、多选题
-
14. 物理图像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析物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甲图和乙图小聪和小慧分别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绘制图像描出的第一个点A 和 B,关于这两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中 A 点可求出此物体 2s 内运动的速度为 1.5m/s B、由图乙中 B 点可求出此物体 2s 内运动的速度为 1.5m/s C、由图甲中 A 点可求出此物体 2s 时运动的速度为 3m/s D、由图乙中 B 点可求出此物体 2s 时运动的速度为 3m/s15.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第4s时甲、乙相遇16. 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A、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7. 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18.
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B、第2次木块受到的拉力较大 C、第1次拉力做功的功率较大 D、第2次木块的速度较大19.在物理座标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表示某个物理量,图线的倾斜程度,图线围成的面积等也具有特定的物理意义,对如图所示的两个图象中所含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图a中图线倾斜角度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 B、图a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密度大小 C、图b中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D、图b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体在对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0.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其中0﹣1s内和3s﹣4s内的图象为直线,1s﹣3s内的图象为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 B、1s﹣3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 C、3s﹣4s内物体的速度为零 D、3s﹣4s内水平拉力一定为零21.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22. 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 B、
C、
D、
三、实验探究题
-
23. 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2)、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m/s;(4)、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24.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根据图甲可以看出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若测得小球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4.20cm,则在AC过程中,小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为m/s。
(3)如图乙所示的四个速度-时间的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2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1)、该实验原理是;(2)、除了图中的器材以外,还应该有的测量器材是;(3)、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选填“时间”或“路程”)的误差;(4)、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5)、小车经过AC中点时速度为v1 , 经过AB中点时速度为v2 , 则v1 v2(选填“>”“<"或“=");(6)、当小车通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将会偏 (选填“大”或“小”);(7)、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运动情况的是。四、计算题
-
26. 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7. 2023年5月,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图甲为某款智能机器人,质量为30kg,底部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150cm2 , 它在某次引领接待工作中沿直线行走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N/kg)(1)求智能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2)求智能机器人在0~6s内行走的距离和0~10s内的平均速度;
(3)在0~6s内,智能机器人受到的水平阻力为重力的0.05倍,求此段时间内智能机器人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8. 如图甲是中国海军十堰舰停泊在港湾时的情景,相关参数如下表;执行任务过程中,该舰以恒定最大推进功率航行;(g取)求:排水量
吃水深度
最大航速
最大推进功率
(1)十堰舰满载停泊在港湾时所受浮力大小;
(2)若十堰舰从静止出发,加速航行时达到最大航速,图乙是本次航行的图像,求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
(3)十堰舰以最大航速水平匀速直线航行时,十堰舰所受阻力大小。
29. 图是一艘完全依靠太阳能驱动的船,该船长30米,宽15米,排水量65吨,船的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功率为 , 若接收的太阳能只用来驱动船前进,在一次航行中,从某一时刻开始,太阳能船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船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太阳能物理量符号用E表示)求:(1)、轮船满载时太阳能船和所载货物的总重力;(2)、第60s到第80s内牵引力的功;(3)、第50s到第100s的运动过程中,太阳能船的效率。30. 某科考队在野外考察时,使用无人机和雷达测量仪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无人机携带雷达测量仪从地面竖直升空,到达树顶所在高度后悬停,通过雷达测量仪向地面竖直发射超声波信号,雷达测量仪记录从发射到收到地面反射回来的信号所用的时间为0.4s,无人机再以2m/s的平均速度竖直降落回地面,完成测量。如图是测量过程中无人机所在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这棵大树的高度;(2)、无人机升空过程的平均速度;(3)、图像中时间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