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化学与生活、科技密切相关,我国科技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24年华为发布固态电池专利,固态电池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能量密度 B、WS20涡扇发动机是我国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其材料应注重高温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C、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壤样品中含磷酸盐晶体,其结构可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 D、宇树智能机器狗使用的关键材料是PEEK(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2.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明矾溶液显酸性,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B、溶液显碱性,常做烘焙糕点的膨松剂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二氧化硅中存在光的全反射,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可作光导纤维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述正确的是A、的电子式为
B、氰化物等毒性物质的运输标识为
C、基态As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D、邻羟基苯甲醛的分子内氢键可表示为
4. 某同学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欲类比探究与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检验产物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操作Ⅰ: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未观察到细木条着火燃烧;
操作Ⅱ:将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使用固体和70%的溶液为宜 B、若没有装置B,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反应产生干扰实验 C、操作Ⅰ细木条未着火燃烧可能是由于a口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未反应完全的 D、操作Ⅱ产生沉淀无法确定C中固体产物中存在5. 某同学设计利用乙烷燃料电池来电解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B、铬元素最终以形式除去 C、电解池右侧的Fe电极更换为石墨电极,对废水处理影响不大 D、若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有效利用率为60%,每处理掉0.2mol的 , 理论上N电极需要通入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6. 一种以低品位锰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在该流程条件下,、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和5.0,、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2和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浸”过程中只体现了氧化性(不考虑的自身分解反应) B、“调pH”中物质A可以是MnO C、“沉锰”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在空气中加热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7. 已知石墨是层状结构,可插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某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甲所示,晶体投影图如图乙所示。若该化合物的密度为 , 同层的最近距离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层中每个六元碳环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 B、该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石墨中碳碳键的键长为0.5apm D、碳层和锂层的最短距离d为8. 某同学在学习了与的反应后,欲类比探究与的反应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检验产物并观察到了以下现象:操作Ⅰ:用带火星的细木条靠近干燥管口a,未观察到细木条着火燃烧;
操作Ⅱ:将装置C中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溶于适量水配成溶液,在配成的溶液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有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使用固体和70%的溶液为宜 B、若没有装置B,水蒸气会进入装置C中反应产生干扰实验 C、操作Ⅰ细木条未着火燃烧可能是由于a口处气体中存在较多的未反应完全的 D、操作Ⅱ产生沉淀无法确定C中固体产物中存在9. 某同学设计利用乙烷燃料电池来电解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其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处理过程中存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B、铬元素最终以形式除去 C、电解池右侧的Fe电极更换为石墨电极,对废水处理影响不大 D、若电解过程中,电子的有效利用率为60%,每处理掉0.2mol的 , 理论上N电极需要通入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10. 一种以低品位锰矿(含、及少量、、)为原料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在该流程条件下,、完全沉淀的pH分别为3.7和5.0,、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7.2和8.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浸”过程中只体现了氧化性(不考虑的自身分解反应) B、“调pH”中物质A可以是MnO C、“沉锰”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D、在空气中加热氧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11. 已知石墨是层状结构,可插入石墨层间形成插层化合物。某石墨插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如图甲所示,晶体投影图如图乙所示。若该化合物的密度为 , 同层的最近距离为a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层中每个六元碳环实际占有2个碳原子 B、该石墨插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C、石墨中碳碳键的键长为0.5apm D、碳层和锂层的最短距离d为12. X、Y、Z、W、Q为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X、Y、Q处于不同周期,W、Q同主族。五种元素中,Z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现有这些元素组成的两种单体Ⅰ、Ⅱ,通过三聚可分别得到如图(图中未区别标示出单、双键)所示的环状物质(a)和(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电离能: B、单体Ⅰ中Y原子为sp杂化 C、物质(b)中键长:①② D、单体Ⅱ为非极性分子13. 现模拟HCl催化氧化制 , 发生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Cl和发生反应,HCl平衡转化率与X和L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L(、、)、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恒温恒容时,HCl平衡转化率与进料比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L代表温度,且 B、点a、b、c的正反应速率大小关系: C、若图2中HCl的初始浓度为 , 则M点的平衡常数K为 D、在实际生产中,若进料比太小,会增加和的分离成本14. 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氨水,体系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交点M、N、Q的横坐标分别为2.1、7.2、12.4.若改为向含和的酸性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会有沉淀生成。pH对沉淀中Fe和P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如图2所示,其中时,沉淀以为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B、N点满足: C、R点的沉淀中一定存在酸式盐沉淀 D、若向的浊液中加氨水至P点,沉淀转化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
15. 贝诺酯(分子式为 , 相对分子质量为313)是白色结晶性粉末,无味,熔点175~176℃,不溶于水,在沸乙醇中易溶,在冷乙醇中微溶;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神经痛等。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以下实验流程制备贝诺酯。
已知: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吡啶(
)是一种有机碱。
部分实验装置(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如下图所示。
步骤Ⅰ:制备乙酰水杨酰氯。
将9g阿司匹林(0.05mol,沸点321℃)、5mL氯化亚砜()(0.05mol,沸点78.8℃)、3滴吡啶加入干燥的三颈烧瓶中,接上仪器a.控制温度70~75℃,反应回流一段时间,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冷却,得到乙酰水杨酰氯(沸点108℃)。
步骤Ⅱ:合成贝诺酯。
在装有搅拌器及温度计的1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50mL水和10.6g(0.07mol)对乙酰氨基酚(
)。在10~15℃和搅拌下滴加NaOH溶液。滴加完毕,慢慢滴加步骤Ⅰ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的溶液。滴加完毕,调pH至9~10,继续搅拌反应1.5~2h,抽滤,水洗至中性,得粗品。
步骤Ⅲ:纯化与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 滴液漏斗相比于普通分液漏斗的优势是。(2)、实验步骤Ⅰ所用仪器均需干燥,是因为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加入吡啶的作用除了作催化剂外还可以。(4)、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不同实现分离)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填标号)。A、60min B、90min C、120min D、150min(5)、步骤Ⅱ中维持10~15℃主要是为了。(6)、步骤Ⅲ:得到的粗产品可以利用重结晶法进行提纯,请选择合适的操作补全实验(填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a.加热水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b.加热乙醇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水洗至中性
c.加热水溶解→趁热过滤→活性炭脱色→水洗至中性
d.加热乙醇溶解→趁热过滤→活性炭脱色→冷却结晶
该实验最终得到纯品9.39g,则贝诺酯的产率为。
16. 一种从废旧芯片(主要成分为单晶硅,还含有塑料和少量Au、Ag、Cu、Pd等金属,除Au外其他金属均可溶于浓硝酸)中回收和利用贵金属的流程如下。已知:Si在空气中加热不反应;Au被氧化成的反应平衡常数;可与发生反应:;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
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产物的分离提纯和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灼烧”的目的是。(2)、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比例为时溶解Au的效果较好,此时被还原为NO。写出Au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4)、“滤液2”中含有Cu、Pd等金属元素,可进一步将其分离提纯。①基态Cu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②溶液中的经过一定处理后可以得到四配位的沉淀,其有2种同分异构体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标号)。
A.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配位键、离子键
B.的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
C.a和b的空间结构均为四面体形
D.a的极性大于b
③某研究小组以为原料制备金属Pd.将21.1g配制成悬浊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后,用氨水调节pH至弱碱性,得到溶液。然后加入50.00mL8.0mol/L的水合肼()溶液还原,得到Pd的同时生成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假定二价Pd被完全还原,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5)、AgCl沉淀用氨水溶解后可直接用于表面电镀,将待镀元件制成电极放置于“氨溶”后所得溶液中通电即可进行电镀,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17. 利用催化还原不仅能减少碳排放,还可以获得化工原料甲醇。研究表明,在某催化剂存在下,和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Ⅰ.
Ⅱ.
(1)、已知CO和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和 , 计算的为;CO和是等电子体且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但沸点不同,其中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2)、和初始投料比为 , 以固定流速通过不同催化剂(cat.1和cat.2),不同温度(523K、543K、563K、583K)下,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如图所示。已知在四种温度下,两种催化剂均处于活性较高状态,且563K下,用cat.2进行的催化反应已达到平衡。①结合图像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标号)。
A.四种温度下,cat.1参与的反应均未达到平衡状态
B.从甲醇产率的角度思考,最佳条件为cat.1、583K
C.用cat.2进行催化时,从563K升温至583K时甲醇选择性降低是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
D.由图可知,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产率
②583K下,用cat.2催化时,的转化率为。
(3)、一定温度下,在初始体积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和4mol发生上述反应,经过10min达到平衡,此时和CO均为0.5mol,则的平均反应速率为;用分压表示的反应Ⅱ的平衡常数。(4)、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来减少碳排放,若所得溶液中 , 写出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此时溶液(已知:室温下,的、)。18. 从当归中发现了有抗癌活性的物质X。一种人工合成物质X的路线如下。(部分条件和溶剂已省略)已知:Ⅰ.Lindlar催化剂可选择性地催化还原碳碳三键为碳碳双键;Ⅱ.
, R为烃基,X为卤素原子;Ⅲ.
, 、为氢或其他基团。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2)、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3)、关于上述转化过程中涉及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标号)。A.化合物A中含有3种官能团
B.化合物B在核磁共振氢谱上有8组吸收峰
C.反应⑥中用到的
中所有的碳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
D.化合物X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4)、可通过酯化反应将化合物E转化为F,研究人员首先尝试了加入对应的羧酸并在酸催化下加热酯化,但最终没有采用这种方式,原因是。(5)、化合物F转化为X的过程中,可认为依次发生了加成、消去、脱羧(脱去羧基)三步反应,如下图所示。写出其中“消去”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写反应条件):。
(6)、哌啶()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碱。将下列化合物按碱性由强到弱排序:(填标号)。
a.
b.
c.
(7)、依据以上流程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以和为原料合成
的路线(简单的有机溶剂、无机试剂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