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5)七下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特性拔高培优试卷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小乐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将等量的30℃的温水和80℃的热水分别倒入3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并塞紧瓶塞,接着将3张相同的含水湿巾(其中一张对折)贴在3个锥形瓶的外壁上,最后将它们分别放在电子秤上一段时间(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开始时示数相等,结束时示数如图所示。若要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可比较实验结束时( )

    A、①②电子秤的示数 B、①③电子秤的示数 C、②③电子秤的示数 D、①②③电子秤的示数
  • 2. 小向同学陪妈妈去超市买厨房用品,他发现超市中同一品牌 同一种类的酱油,有两种规格:第一种是袋装450毫升,售价5元;第二种是瓶装500克,售价6元。已知袋装酱油的密度均为1.2克/毫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B、两种包装的酱油质量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C、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相同,袋装酱油更便宜 D、两种包装的酱油密度不同,瓶装酱油更便宜。
  •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中糖的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 4.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进行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熔化情况不能确定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面的熔化,上面的没熔化
  • 5. 如图,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这时瓶内的水就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瓶内的气压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所以水再次沸腾 C、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D、瓶内的气压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再次沸腾
  • 6. 在杭州上学的小金在实验室做实验:如图,将少量乙醚吸进注射器,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用手握住注射器的下端,发现液态乙醚消失了。由此可推断出乙醚的沸点可能是(     )

    A、34.6℃ B、50.6℃ C、0.6℃ D、-10.6℃
  • 7. 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  )

    A、属于晶体的是b B、熔化最快的是a C、熔点最高的是c D、无法熔化的是b
  • 8. C919型飞机为了减重,使用了大量新型合金材料,飞机某合金部件由甲、乙两种密度不同的金属构成,已知甲、乙的密度之比为10:3。若该合金部件比传统上全部使用金属甲时重量减少了50%,则该合金部件中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
    A、3:4 B、4:3 C、5:4 D、4:5
  • 9.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如图2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 10.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D、该物质熔化过程共持续了6min
  • 11.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12. 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
    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 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 13. 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4. 已知ρ酒精=0.8×103kg/m3 , ρ柴油=0.85×103kg/m3 , ρ汽油=0.71×103kg/m3 , ρ硫酸=1.8×103kg/m3 , 一个最多能装下1kg水的瓶子,能装下1kg的(   )
    A、酒精 B、汽油 C、柴油 D、硫酸
  • 15. 如图(1)所示,桌而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 16. 下列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白雾是干冰升华而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冰箱冷冻室里的霜是因为水蒸气凝华而来 D、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 17. 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露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冰化成水 D、霜打枝头
  • 18. 下面叙述的四种产生“白气”的现象中,有一种“白气”产生的原因与其他几种都不一样,这一种“白气”是( )。
    A、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 B、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冒出“白气” C、吸烟时, 嘴里喷出的“白气”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冒出一股“白气”
  • 19. 下面是二氧化碳的自述,其中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我的密度比空气大 B、我不能燃烧 C、我无色无味 D、我升华时需要吸热
  • 20. 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 21. 自然界中的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请分别填写下图描述的物理现象的成因。

    雾 露 霜 雪

    (1)、“缥缈的雾”是现象;
    (2)、“晶莹的露”是现象;
    (3)、“凝重的霜”是现象;
    (4)、“消融的雪”是现象。
  • 22.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2)、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温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该物质可能为(填物质名称)。
  • 23. 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酒精的蒸发使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酒精蒸发时要热量;由图线可知,到第秒钟时酒精基本装发完。

  • 24. 现有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四个正方体(A、B、C、D),其中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图所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g/cm3 , 正方体是空心的。
  • 25. 如图所示,图甲为某物质的凝固图像。
    (1)、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为(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成耗时min。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人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的冰将(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26.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甲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熔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图甲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
    (4)、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 27.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被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234℃,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的。

     由以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但对于某些气体,只使用的方法是不行的,还要
    (2)、将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液化的方法分离时,首先液化的将是
    (3)、氧的沸点是-183℃,氮的沸点是-196℃,氦的沸点是-268.9℃。利用液化的空气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态空气沸腾,首先分离出来的是____。(填字母)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同时分离出来
  • 28. 在某些干旱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子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29. 请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防冻冷却液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利用防冻冷却液在散热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热量带走,使发动机能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图甲)。防冻冷却液主要由水和不易汽化的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10℃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5℃以上。

    (1)、若用水代替防冻冷却液,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
    (2)、设某品牌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温度为90~101℃,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17℃,应选用(选填“35%”“45%”或“55%”)的防冻冷却液较合适,简述选用理由:
    (3)、现有原液含量为75%的防冻冷却液,长时间使用后,其中的水会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冷却液与原来相比,会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填序号)。

    ①质量    ②沸点    ③凝固点

  • 30.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发现彼此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两人烧杯中都装了200mL的水,小明加了1药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药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见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大,其凝固点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31. 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像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此时a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它属于一种(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1分)

  • 32. 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小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的表面积和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甲所示。按实验要求,选择图甲中两个样品进行对比,能够比较方便地进行研究;
    (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他这样做(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据此,你认为小丽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
  • 33.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给水加热,在安装此装置时,应先固定(填“铁圈M”或“铁夹N”)位置。
    (2)、当将温度计刚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原因是
    (3)、实验中,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丙所示。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
    (4)、加热时,水温的变化用图丁中的a表示,若实验时其他条件不变,水的质量变大,则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应该是图丁中的(填“a”、“b”或“c”)。
  • 34. 盛夏季节,沙漠地区的人们有时会将食物存放在“双层陶罐”中,通过降温来延长食物保鲜期。双层陶罐是将一个较小的陶罐放在一个大的陶罐中间,并在两个陶罐之间装入沙子,然后在沙里加水,通过湿沙层水蒸发吸热使食物降温,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1)、为了探究双层陶罐降温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用相同的双层陶罐,分别在不同的风速、空气相对湿度(RH)条件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在控制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测得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双层陶罐的降温效果指数(降温效果指数越大,表明降温效果越好),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不同因素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2)、有人用水代替双层陶罐的湿沙层,实验结果是用湿沙层降温速度更快。试解释其原因:

四、综合题(每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 35. 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直至倒满,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求:

     

    (1)、该杯子的质量
    (2)、计算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该杯子装满酒精时,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是多少? ρ=0.8×103kg/m3
  • 3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 C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 C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混合液的不同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
    A、30% B、40% C、60% D、90%
    (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其原因是
  • 37. 夏天躲在凉爽的空调房里,窗户的里面还是外面容易形成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