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夯实基础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曹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B、牺牲(shēng) 小信未孚(fú) 忠之属也(shǔ) C、败绩(jì) 下视其辙(zhé) 彼竭我盈(yíng) D、三而竭(jié) 登轼而望(shì) 望其旗靡(mí)2.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乡人曰 吾视其辙乱 B、故克之 公将鼓之 C、登轼而望之 再而衰 D、何以战 可以一战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 C、肉食者鄙 , 未能远谋 D、夫战,勇气也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二、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
6. 《曹刿论战》通过了曹刿与鲁庄公的和曹刿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和卓越的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7. 左丘明,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时期著名的、。为逃避灾难,全家人先到楚国,后又辗转来到鲁国。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多以解释《春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叙说详明,文字生动简洁,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史书,也是一部有着极高成就的文学著作。他撰写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著作,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三、综合性学习
-
8. 《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的论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让同学们想到了“智”字。在我国,“智”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班级开展的“智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
[源流追踪]
(1)、“智”甲骨文, 左边即“木制武器”,右边即“矢,弓箭”,中间即“口,谈论”。“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的“智”意为:。“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的“智”意为:。
(2)、儒家把“智”与“仁”“义”“礼”“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班级举办“‘智’达天下”文化传承活动,请你写出一个活动形式,并简单说说活动内容。9. 班级正在开展以“勇于担当,兼济天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左右)(2)、【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①上联:能文能武迎挑战
下联:
②上联: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下联:
(3)、【论述修改】李明同学在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后写了一篇心得,请你帮助修改。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甲】纪录片播出后发生了广泛影响。【乙】人们不仅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为他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担当需要能力,需要技术,更需要奉献精神。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应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民谋福,为国出力。
①【甲】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
②【乙】处画线句中有语序不当的问题,修改意见:。
10. 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学习了课文《曹刿论战》后搜集了以下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
四、文言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文言文句子和成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B、弗敢加也 雪上加霜 C、下视其辙 如出一辙 D、公问其故 故弄玄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点出“远谋”,后文多次写曹刿的“远谋”,“远谋”二字乃全文“眼目”。 B、“将鼓”“将驰”刻画出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体现出曹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才能。 C、选文将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以突出曹刿爱国、护国的责任感和政治热忱。 D、全文剪裁合理,笔墨精练,详写战争起因、曹刿言论,略写战争经过、取胜原因。(4)、曹刿和毛遂皆“古今奇人”,他们“奇”在哪里?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分析。[链接材料]
曹刿请见,毛遂①自荐,皆古今奇人也。草茅下士,朝不列,燕不与②,急国家之难,奋义来前。刿一出而齐师败,遂一出而赵纵合。有此识见,故能鄙夷一切。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曰“公等碌碌,不足比数③”,直将千古庸流④,一齐抹倒⑤,有志者可以知所自处矣。
(节选自清代高建章、高麟超《左史比事》)
[注] ①毛遂:战国人,秦军围赵时,毛遂自荐,促成楚、赵合纵抗秦。②朝不列,燕不与:不能位列朝廷之上,不能参与朝廷宴会,指地位低下。③比数:凑数。④庸流:庸人。⑤抹倒: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