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章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山地、大于500米 B、山地、小于500米 C、丘陵、大于500米 D、丘陵、小于500米2. 下列地形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3. 如图所示是位于阿根廷的中部沙漠地带的月灵谷,这里土地干燥、地表崎岖不平。很多天然形成的外表光滑的石头,如棋子一样散落在月亮谷中。这些石头的成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沙侵蚀 D、人工雕刻4. 地球从内部向外部分别是( )
①地核 ②地幔 ③岩石圈 ④地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①②④5. 地球内部结构中最薄的部分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一样厚6. 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假如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 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 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7. 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长江三角洲 B、
海边的怪石 C、
喜马拉雅山脉 D、
沙漠石蘑菇
8.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海拔高于b处 B、a、b两处相对高度为400米 C、河流处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9. 在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原与平原的共同特点都是地势低平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都是地势高峻 C、盆地的海拔可高可低 D、除平原之外的其他地形起伏都较大10.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 顶11. 台湾野柳地质公园中的“女王头”,作为台湾旅游业的一张名片,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如图是“女王头”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有专家推测其恐在5到10年内“断颈”。改变“女王头”的外力因素主要( )A、风力 B、气温 C、生物 D、冰川12. 如图是余姚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是指向标定向法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5km C、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50米 D、图中适合攀岩的是C处13. 以下余姚的名胜古迹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四明山山脉B、阳明古镇
C、梁辉水库
D、母亲河姚江
14. 飞云江是温州市的第二大河,发源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洞宫山白云尖,自西向东流经泰顺县、文成县,在瑞安市上望镇新村流入东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如图是白云尖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最可能发育飞云江的地形部位是( )A、A B、B C、C D、D15. 2023年杭州亚运会会徽称作”潮涌”,意源于钱塘江潮。钱塘江湖与钱塘江江口特殊的形状有关,造成江口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A、冰川 B、生物 C、风力 D、流水16. 小明同学从图中发现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最高处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过1000 m B、图中①②两点的实地距离为1000 m C、③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从山脚爬到山顶,沿BC线路较AC线路省力二、填空题
-
17.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是 层,B是 层,C是(层),D是层。(2)、地壳由图中字母 表示的层次构成,上地幔由图中字母 表示的层次构成。(3)、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和。(4)、被认为岩浆发源地的层次是 层,在图中用字母 表示。图中A、B、C组成的圈层叫 。18. 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B、C。(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所示圈层顶部。(4)、岩石圈包括字母所示圈层和字母所示圈层顶部。19. 学校组织学生去某山地研学。小科兴致勃勃地找到了该山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大约位于B地的什么方向( )。A、东 B、南 C、西 D、北(2)、小科欲攀登B高地,有CB、DB两条路线,他想选择坡度较缓路线,应选择哪条路。20. 根据如图所示的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村在丙村的方向。(2)、图中画了甲河的四条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条是错误的,并说明理由:。21. “山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图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部位是。(2)、小柯认为,从图中甲、乙两地爬到大青山顶,地比较容易。(3)、若图中虚线处发生泥石流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则合理的逃生路线为(填序号)。三、实验探究题
-
22. 如图是我市某公园的等高线地形图,小明班级开展了登山的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计划分两批从1、2两条路线登山。(1)、小明观察发现,有部分等高线的海拔未标出。据图推测C处的海拔为米。(2)、若要选出一个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作为1、2两条路线登山同学的集中休息点。应选择A还是B,结合等高线特点说明理由:。(3)、研学后,小明利用红薯、刀片、记号笔、竹签等材料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他将半个红薯模拟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签串好在白纸上依次描出每片红薯的边缘线,绘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两种切法合理的是。(选填"乙"或"丙")23. 阅读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形成小沟谷。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电吹风向里吹风。某同学想:风力不同,吹扬起的砂粒有什么不同呢?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后来发现:风力越大.吹扬起的砂粒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1)、实验一现象说明了是湿润地区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2)、由实验二可见,是造成干旱地区地形的主要原因。(3)、右图是一位同学外出考察时拍摄的照片,你认为该地貌所属的类型是____。A、海蚀地貌 B、冰蚀地貌 C、风蚀地貌 D、水蚀地貌(4)、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过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的有____(多选)。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马里亚纳海沟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 E、阿尔卑斯山脉的角峰 F、长江下游三角洲24. 在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后,小科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线模型,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1)、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况,制作过程中需注意____(双选,填字母)。A、尽可能挑选形状规则的马铃薯 B、画线时所垫的每块橡皮的高度要相同 C、画线时记号笔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步骤④中,俯视模型,若它代表一处山地地形,从(填“甲”或“乙”)地上山顶的路比较平坦。(3)、为了把等高线描绘在白纸,上,小科接下来的操作是。25.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户外活动专家的陪同和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野外综合实践活动。下图为他们出发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线地形图。(1)、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应选择(选填A或B)。(2)、小滨同学欲攀登A处,有DA和CA两条登山路线,你认为选择哪条较好,为什么?(3)、如若想体验攀岩的刺激和激情,地点应设置在(选填序号)(4)、帐篷露营是各种户外活动的主要宿营方式,露营地的选择关系到人身安全问题。以下是露营地选择的部分原则:近水、远崖、防雷、防低温等。图中(选填 “①②③”地最适合作为露营地。26. 地震时发出的波叫地震波。如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E为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F为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质中自由通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2)、岩石圈位于( )。A、①顶部 B、②的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③外部(3)、由图推测,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下不同深度温度的变化 B、地下不同深度物质组成的差异 C、地下不同物质厚度的变化 D、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