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市三模)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3-2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亨廷顿病(HD)是由基因中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引起的,CAG重复序列所编码的聚谷氨酰胺(R基中含有氨基)链会在蛋白质中形成异常的结构,逐渐引发细胞功能紊乱。研究发现,CAG重复数目为36至40之间的个体通常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而当CAG重复数目达到40次以上时,症状的出现年龄会提前,且病程更为迅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酰胺是一种人体可以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 B、聚谷氨酰胺链的氮元素只存在于氨基中 C、检测基因中的CAG重复数目,可作为有效的HD早期预警标志 D、开发药物抑制CAG重复序列的扩展,可能延缓HD的病程进展
  • 2. 生态位分化的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位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的物种,在资源短缺时的竞争压力小 B、群落中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使双方生态位发生有利于协同进化的改变 D、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能长期共存
  • 3. 在许多植物中,花的开放对于成功授粉至关重要。龙胆花处于低温(16℃)下会发生闭合,而在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光照条件下30min内会重新开放,这与花冠近轴表皮细胞的水分跨膜运输的变化有关,其相关机理如图所示。(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后运输水的活性增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通道蛋白磷酸化会引起该蛋白构象的改变,水通过它的运输方式是一种协助扩散 B、GsCPK16基因沉默促进花冠的展开,利于花的开放 C、当低温下外用CaCl2溶液,闭合后的花可能会提前重新开放 D、这种花能够反复开合的机制有利于在低温或阴雨天气下对花粉和胚珠的保护
  • 4. 生态足迹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占用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若某地区出现生态赤字,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C、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减小生态足迹 D、提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限制燃油汽车的使用等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缩小生态足迹
  • 5. 研究发现,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cAMP参与了相关酶的活化,相关过程如图所示,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ATP脱下磷酸基团后环化可转化为cAM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MP含有核糖和腺嘌呤,PPi中含有一个特殊的化学键 B、32P标记ATP的α位上的磷酸基团,可得到32P标记的cAMP C、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活化状态的酶P都能催化糖原的水解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由血液进入肝细胞内转变为葡萄糖
  • 6. DRP1-MFF信号通路在细胞线粒体分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当细胞受到轻度氧化应激时,MFF蛋白会招募DRP1蛋白到线粒体表面,促进线粒体的适度分裂,维持线粒体功能;当细胞遭受严重氧化应激时,过量激活的DRP1-MFF信号通路会导致线粒体过度分裂,使线粒体功能受损,进而引发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适度分裂有助于维持细胞内线粒体的功能稳定 B、抑制DRP1蛋白被招募到线粒体表面可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 C、DRP1-MFF信号通路受损会影响细胞内的能量供应 D、细胞凋亡是由过量激活的DRP1-MFF信号通路直接导致的
  • 7. 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且只存在一种基因型的雄配子部分致死。现对一批杂合红花植株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处理

    F1

    单独种植,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

    红花∶白花=5∶3

    常规种植,植株间能相互传粉

    ?

    A、由甲组结果推测,含a的雄配子致死 B、致死的雄配子成活率为1/4 C、乙组处理方式下,F1中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与甲组不同 D、两组处理方式下,随种植代数增加,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 8. 下表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设计方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大肠杆菌材料

    T2噬菌体材料

    检测结果

    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

    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T2噬菌体的放射性

    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

    32P标记的T2噬菌体

    A、该实验设计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B、甲组的子代T2噬菌体部分含放射性,乙组的全部含放射性 C、若甲组实验保温时间过长,子代T2噬菌体中含放射性比例不变 D、乙组含放射性的子代T2噬菌体个数与亲代T2噬菌体个数无关
  • 9. 某人从30℃环境进入0℃环境中一段时间,测定其散热量,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曲线也可以用于表示产热量的变化 B、环境温度由30℃到0℃过程中,人体细胞酶活性增强,加快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C、在t1~t2时段,骨骼肌的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 D、在t2~t3时段,散热量降低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 10. 醛固酮(ALD)是重要的盐皮质激素,会引起心肌纤维化(MF)。为探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某研究小组选取40只生理状态一致的健康雄鼠并将其均分为4组,每天进行相关处理,连续4周,相关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对照组

    模型组

    低剂量(25mg/kg)OMT组

    高剂量(50mg/kg)OMT组

    处理方案

    不作处理

    皮下注射含适量ALD的生理盐水,高钠盐饮水

    a

    b

    实验结果

    心肌纤维正常

    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溶解坏死

    症状减轻

    症状略微减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有醛固酮的特异性受体 B、严重脱水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加 C、a处理为皮下注射含适量ALD和25mg/kgOMT的生理盐水 D、OMT可改善ALD联合高钠盐饮水造成的心肌纤维化
  • 11. 《礼记·月令篇》里记载有古遗六法: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剂必得。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酿酒工艺的记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是酵母菌利用“秫稻”在无氧条件下的初生代谢物 B、“曲蘖必时”,酒曲中酵母菌的大量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时节) C、“湛炽必洁”,严格杀菌消毒,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杂菌对发酵的影响 D、“陶器必良”,选用质地优良、无渗漏的陶器,为酵母菌的发酵隔绝空气形成厌氧的环境
  • 12. SSR是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相同,可用于基因定位。为确定水稻长粒基因是否在Ⅱ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以水稻长粒单基因突变体与正常粒杂交得到F1 , F1全为正常粒,F1自交得到F2 , 共有正常粒320株、长粒106株。科研人员进一步特异性标记、扩增亲本和F2部分个体Ⅱ号染色体上的SSR序列,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长粒性状为隐性性状 B、图中F2的1~8号个体电泳结果说明长粒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C、理论上F2正常粒植株中电泳结果与4号个体相同的占比为2/3 D、若F1产生配子时不发生互换,F2长粒植株中电泳结果可能会有与2号个体相同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3.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如图甲),叠氮化物可抑制电子传递给氧;DNP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加入丙酮酸、ADP+Pi、叠氮化物或DNP,测定消耗的O2量和合成的ATP量,结果如图乙。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原剂NADH是一种电子受体 B、①②生理过程均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C、物质X是叠氮化物,水和ATP的合成都受到影响 D、DNP能使耗氧速率增大,使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中以热能散失的比例增加
  • 14. 蛋白A是动物细胞分泌的一种优质蛋白,为使得大肠杆菌具备合成蛋白A的能力,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图2表示3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A应选择的一对引物是引物2和引物3 B、为使得扩增出的目的基因带有限制酶的切割序列,上游引物序列为5'……GGATCCATTACGGATCG……3' C、抗生素M应为氯霉素,在该平板上能生长的菌落就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D、从动物细胞提取DNA扩增获得的基因A正确导人大肠杆菌后能正常表达出蛋白质A
  • 15. 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在特定条件下受外来移植器官的刺激,却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的现象。器官移植后不经药物处理也能存活的个体可视为自发免疫耐受。为研究自发免疫耐受机理,研究人员用B、L两种不同品系的多只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每组大鼠的生存率,结果如图1(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检测各组受体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主要是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B、L品系的大鼠比B品系更容易出现自发免疫耐受 C、L品系大鼠自发免疫耐受的产生可能与IL-2有关 D、若敲除L品系大鼠的IL-2基因,重复乙组实验,其生存率会显著下降
  • 16. 图1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在人群中该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10。用某种限制酶对图1中部分个体的该病相关基因切割后电泳,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病最可能是正常基因发生了部分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C、8号个体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 D、若9号为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44

三、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

  • 17. 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光合作用所能利用的量时,引起光能转化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光抑制。光抑制主要发生在光合系统PSⅡ,PSⅡ是由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组成的复合物,能将水光解释放出电子e- , 若e-积累过多会产生活性氧破坏PSⅡ,使光合速率下降。研究发现,某种真核微藻在低氧环境中,其叶绿体内氢化酶活性提高;部分e-流向参与生成氢气的代谢过程,如图甲。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提出“非基因方式电子引流”的策略,利用能接收电子的人工电子梭(铁氰化钾)有效解除微藻的光抑制现象,实验结果如下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和能量转化角度分析,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即在光能驱动下,水分解产生;光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NADPH和ATP中储存的化学能,用于暗反应过程。
    (2)、由图甲可知,O2最先在(填具体场所)释放,至少需穿过层磷脂分子才能离开叶绿体所在的植物细胞。
    (3)、低氧环境中,生成氢气的代谢过程会使该微藻生长不良。结合图示,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原因:
    (4)、据图乙分析,当光照强度由I1增加到I2的过程中,对照组微藻的光能转化效率(填“下降”“不变”或“上升”),理由是
    (5)、结合题目信息,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当光照强度过大时,加入铁氰化钾能够有效解除光抑制,原因是
  • 18.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子的胚乳由外向内分别为糊粉层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层为单层活细胞,主要累积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淀粉胚乳为死细胞,主要储存淀粉。选育糊粉层加厚的品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的营养。

    (1)、用诱变剂处理水稻幼苗,结穗后按图1处理种子。埃文斯蓝染色剂无法使活细胞着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胚乳中未染色细胞层数(填“增多”或“减少”)的即为糊粉层加厚的种子,将其对应的含胚部分用培养基培养,筛选获得了三个糊粉层加厚突变体A1、A2、A3
    (2)、若上述的3种不同突变体均只涉及一个隐性单基因突变。为了研究突变基因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两两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断这一对性状至少由对等位基因所控制。

    (3)、突变体A1与野生型杂交,继续自交得到F2种子,观察到野生型∶突变型=3∶1。利用DNA的高度保守序列(M1~M5)作为分子标记对F2植株进行分析后,将突变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上。根据图2推测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附近,对目标区域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了突变基因。
    (4)、由突变体A1建立稳定品系t,检测发现籽粒中总蛋白、维生素等含量均高于野生型,但结实率较低。紫米品系N具有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图3育种方案将糊粉层加厚性状引入品系N中,培育稳定遗传的高营养新品种。

    ①补充完成图3育种方案:

    ②运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对植物进行检测,在幼苗期提取每株植物的DNA分子进行PCR,加入野生型序列和突变型序列的相应引物,两种引物分别携带红色、蓝色荧光信号特异性识别位点,完成扩增后检测产物的荧光信号(红色、蓝色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绿色荧光)。图3育种方案中阶段1和阶段2均进行KASP检测,根据检测荧光信号分别从中选出应保留的植株是

  • 19. 植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协调自身生长和逆境响应(应对不良环境的系列反应)的关系,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分别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抗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
    (1)、IAA合成的原料是 , ABA合成的部位之一在根部的
    (2)、TS基因编码的蛋白(TS)促进IAA的合成。研究发现,拟南芥受到干旱胁迫时,TS基因表达下降,生长减缓。研究者用野生型(WT)和TS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ts)进行实验,结果如图甲。

    图甲结果显示,TS基因功能缺失导致

    (3)、为了探究TS影响抗旱性的机制,研究者通过实验,鉴定出一种可与TS结合的酶BG。已知BG催化结合态ABA-GE(无活性)水解为游离态ABA(有活性)。提取纯化TS和BG,进行体外酶活性测定,结果如图乙。由实验结果可知TS具有(填“促进”或“抑制”)BG活性的作用。

    (4)、为了证明上述第(3)问结论,可检测野生型和三种突变株中的ABA含量。请在图丙中相应位置绘出能证明上述结论的结果

    (5)、研究还发现,干旱或盐胁迫下植物产生的大量H2O2能够次磺酸化修饰TS蛋白的第308位半胱氨酸。综合上述信息可知,TS能精细协调生长和逆境响应之间的平衡,使植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请完善下面干旱条件下TS调节机制模型。

    ;②

  • 20. 海草是沿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其固定的碳部分被运输到根及根状茎,并固存于沉积物中。海草等的凋落物会释放溶解性有机碳,并通过水流输出生态系统或被浮游细菌分解,其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超过了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下,海草床悬浮颗粒物加速沉降以及沉积物再悬浮降低,可提高 , 从而提高海草的光合作用。海草床沉积物的周围一般为无氧环境,试阐述无氧环境对海草碳储存的意义:
    (2)、海草床生物种类丰富,可为海洋生态研究提供场所,还能够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稳定地质,从而保护海岸环境,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在保护和修复海草床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环境、气候等特点,种植适宜品种的海草,这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是
    (4)、海洋中的一些塑料垃圾被分解为微塑料,微塑料可在鱼类和人体内富集,其在生态系统中富集的渠道是
    (5)、近年来,沿海海洋水域的营养养分逐渐富集,营养盐浓度过高引起了大型海藻的快速生长,细菌活动能力增强,海草床的碳汇能力降低。海草床碳汇能力降低的原因是。(答2点)
  • 21. 2019年我国科学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体细胞BMAL1基因(产生昼夜节律必需的基因)敲除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型动物模型,其基本构建流程如图所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能在DNA特定位置进行切割,被切割的DNA修复时会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靶基因失活,第一代BMAL1基因敲除猴的5只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节律紊乱症状。为进一步获得理想动物模型,研究团队采集A6个体的成纤维细胞,经SCNT后最终获得多只第二代BMAL1基因敲除猕猴模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猕猴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
    (2)、经CRISPR/Cas9基因编辑和胚胎移植获得的第一代BMAL1基因敲除猴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节律紊乱症状,原因是
    (3)、实验中采集的卵母细胞通常在体外培养至期,进行动物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时置于含有气体的培养箱中。核移植成功后,用(填具体方法,写出2种即可)去激活重构胚。
    (4)、为提高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研究人员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组融合细胞,推测Kdm4d的mRNA的作用是
    (5)、与第一代BMAL1基因敲除猴模型相比,第二代猕猴模型用于研究生物节律紊乱及相关药物研发的优势是(写出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