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期中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科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2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红楼梦中描述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描述的是声音三要素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2.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周末天气正好,小科一家去东钱湖游玩赏景,看了“影”,留了“影”。下列有关“影”的成因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水中杏树的倒“影”———光的反射 B、地上小科的人“影”——光的直线传播 C、小科对花的摄“影”——光的折射 D、树下圆形的光“影”——光的折射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辛弃疾留下的千古名词。人们听到蛙声的听觉形成于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大脑皮层4. 下列常见的生活用品中,不属于导体的是 ( )A、铅笔芯 B、铁锅 C、塑料尺 D、食盐水5. 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我们经常要进行噪声防治,下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 )A、有的道路旁设置隔音板 B、摩托车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C、工厂员工戴着防噪声耳罩 D、在居民居住区多植树种草6. 黑板表面做的比较粗糙的原因是 ( )A、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B、便于粉笔写字 C、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D、便于擦字迹7. 历史上科学家规定: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质子 B、摩擦后丝绸带负电 C、摩擦后玻璃棒质子数大于电子数 D、摩擦后丝绸得到电子8. 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A、2:35 B、9:25 C、2:25 D、8:059. 当一束光斜射入平面镜,与平面镜所成的夹角为20°,则反射角为 ( )A、20° B、40° C、70° D、140°10. 把一根竹筷插入水中,所见到的现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11. 在人脑获得的全部外界信息中,约有95%以上来自视觉,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瞳孔的大小由虹膜的扩张或缩小所控制,人从光下走到黑暗处,瞳孔变小 B、无色透明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了眼的折光系统 C、感光细胞存在于眼球的视网膜上 D、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手机容易引发近视12. 如图所示的道路设置示意图可以类比下列哪种电路连接方式 ( )A、B、
C、
D、
13. 小科为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实验。先在AB间接入10Ω的定值电阻 R1 , 移动滑片 P,读取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并记录;然后用15欧的定值电阻 R2替换 R1后,接下来的操作和操作后的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变大 B、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不变 C、注视电压表,并向左调节滑片 D、注视电流表,并向右调节滑片14. 小科通过整理甲、乙两个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数据,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据图像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元件中的电流与电压都成正比 B、乙元件是一个定值电阻且阻值大小为10Ω C、若将甲、乙两元件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当通过甲元件的电流为0.2A时, 甲、乙两元件电压之比为2: 1温州百优教育 D、若甲、乙元件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V的电源上,干路的总电流是0.6A15.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探究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列光路图能正确说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 )A、B、
C、
D、
16. 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时物距为50cm, 由此可推断出焦距为15cm<f<25cm C、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像就消失了 D、只移动蜡烛和光屏,当蜡烛处于10cm~20cm某处,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等大的像17. 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1、S2 , 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L1与L2串联 B、当开关S2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当开关S2断开时,通过L1的电流变小 D、电流表A1测L1的电流18. 如图甲所示,小科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温州百优教育 B、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将漫画靠近水杯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始终是掉头的 D、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 f<u<2f,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19. 如图所示电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当闭合S2、S3 , 断开S1时, 两灯都亮 B、当闭合S1、S2 , 断开S3时,L1、L2串联 C、当闭合S1、S3 , 断开S2时,L1、L2并联 D、当闭合S1、S2 , 断开S3时, 两灯都亮20. 如图甲所示电路中,R0、R2为定值电阻。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各电路元件均安全工作,移动滑动变阻器 R1的滑片,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0为2Ω B、V2示数变化图像为b C、电源电压为3.3V D、为保证各电路元件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节范围为0~18Ω二、填空题 (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
21. 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其中响度和音色相同;音调最低的为。22. 如图为“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a、c、d导体的材料相同,a、b、d导体横截面积相同,a、b、c导体的长度相同,本实验通过电流表示数来指示导体电阻的大小,电流表示数越大,说明接入电路的电阻阻值(填“越大”、“越小”或“无关”);选择电阻来探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23. 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入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角入射角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选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24. 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 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 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3)、入射光线不变,光斑B向左移动,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25. 如图是“静电章鱼”实验,用比塑料易失去电子的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把塑料丝往空中抛出后将塑料管放在下面,此时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1)、塑料管经毛皮摩擦后带电(填“正”或“负”);(2)、塑料丝向四周张开,静止在空中形状像“章鱼”,其科学原理是。26. 学习了“伏安法测电阻”后,小科想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但只有一个电流表。小科灵机一动,设计了只用一只电流表测未知电阻阻值的电路图,如下图。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S电流表A 的示数为0.3A;S、S1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5A,则电源电压为 , R2的阻值为。
三、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26分)
-
27. 小科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2)、探究“空气能传声”时,他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小科预测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填字母)。
A.转换法 B.理想实验法 C.控制变量法 D.类比法
28. 小科在光学学习中,对色彩斑斓的光学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识到熟练掌握物、像联动,并用其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巨大意义,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探索:(1)、如图甲,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2)、如图乙,平行光线经过该透镜后将会被(填“发散”或“会聚”);(3)、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一个凸透镜、光屏、高度为5cm的发光体以及焦距为10cm不变的凸透镜等器材进行了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f=10cm)物距 u/ cm
14
15
16
17
18
19
像的高度 h/cm
12.5
10.0
8.3
7.1
6.3
5.6
①上述结果可以说明的成像特点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②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投影灯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的,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50mm,则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范围应为;温州百优教育
③实验小组将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A放置在图丁所示位置,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像,他又将凸透镜A更换成一个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B,其它要素不变,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他认为此现象与(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因相似,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将光屏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29. 在探究“同一导体中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图甲电路图来进行实验。(1)、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错误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连接方式。(2)、在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最左端移到最右端的过程中,小灯泡始终不发光,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较大,经检查两电表均正常且导线连接正确,则电路故障是。(3)、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4)、如图乙所示是小科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电流I与电压 U关系的图像,发现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跟书本中的结论不一致,请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四、综合题 (本题共4小题,第30题3分;第31题6分;第32题4分;第33题7分,共20分)
-
30. 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请完成光路图。31. 小科同学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查阅资料发现:当光线以同一角度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水中的偏折程度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光线的偏折程度越大。为验证这一理论,小科开展以下探究。
①将带有一条狭缝的黑纸贴在玻璃水槽的一侧,在水槽底部放一张白纸 ABCD记录亮线的位置。在白纸上标注狭缝的位置为O。将一束平行光线以一定角度α从狭缝射入时会在水槽壁上留下一条亮线,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E;
②在水槽中加入适量20℃的水,在白纸上标注亮线位置为M,撤去光线,清空水槽;
③____,重复实验,在白纸上标注亮线的位置为 N;
④实验结束后,取出水槽底部白纸 ABCD,分别将水温20℃、60℃时测得的亮线位置标记汇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的设计方案中通过比较比较光线的偏折程度;(2)、请将步骤③补充完整:;(3)、实验中小明发现亮线位置过于靠近,不便观察,请写出一种能改进这一不足的方法。32. 小科学习“欧姆定律”后,设计了如图电路,电阻R2为30Ω。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1A。求:(1)、 R1的阻值。(2)、电源电压。33. 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0不变,初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最右端,但由于滑动变阻器某处发生断路,合上开关后滑片P向左滑过一段距离后电流表才有读数。且电压表读数U与x、电流表读数I与x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1)、根据图像可知:断点位置在x等于cm处,电源电压U0等于V。(2)、电阻R 等于多少欧姆?(3)、从断点处滑片P 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为多少欧姆?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是多少欧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