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美。下列颜色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将氧气加压降温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2. 用来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A、火星四射 B、发出耀眼的强光 C、放出大量热 D、生成黑色固体3. 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质量增大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4. 下列操作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氮气和氧气 B、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应 C、海水晒盐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氢气用于填充气球
②氧气用于气焊
③氮气为原料制取氨
④利用液态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氧气、氮气等
⑤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④⑤6. 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常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描写事物的诗词中,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自《沁园春•雪》) B、白玉为床金做马(自《红楼梦》)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自((望庐山瀑布》)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自《无题》)7. 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 B、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 C、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8.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铝材做高压锅 B、
液化气做燃料 C、
炭黑做填充剂 D、
钢材制铁轨
9. 课本第一单元首页有一幅图(如图),其内容是一只小猫蹲着用火烧烤的玻璃板上安然无恙、该玻璃板实际上是一种具有一特殊性能的新物质.制作该玻璃板的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是( )A、隔热 B、透气 C、透水 D、导电二、填空题
-
10. 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铝的物理性质有;(2)、铝的化学性质有。11. 下列是对酒精部分性质和变化的描述,用序号回答问题:
①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易挥发;③易燃烧;④能溶解碘和酚酞等多种物质。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2. 利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等名词填空:(1)、湿衣服晾干了,为(2)、煤燃成了灰烬,为(3)、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为13.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① 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蜡烛燃烧;③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冰块熔化
14.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的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 , , , 。15. 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在通常状况下,①氮气是没有颜色;②没有气味的气体;③比空气稍轻;④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⑤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⑥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⑦氮气可用于合成氨;⑧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氧气合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16.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①在0℃时水结成冰; ②汽油可以燃烧 ;③煤块变成煤粉 ;④酒精易挥发; ⑤煤气燃烧 ;⑥鸡蛋变臭 ;⑦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 ;⑧铁的密度是7.86g/cm3.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
17. 今年寒假,项目化作业“麦芽糖制作”是七年级小明同学最开心的一件事了。他把制作过程绘图如下:(1)、任务一:培养麦芽
小明为探究小麦种子的萌发条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问题: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30粒饱满、结构完整的小麦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0℃
20℃
20℃
20℃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9粒
0粒
30粒
0粒
根据哪两组实验结果分析,光照不是小麦种子萌发的必要环境条件_______。
A、A B、B C、C D、D(2)、除了上述探究的因素,请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给项目小组提出几点操作上的注意要点,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至少写两点)(3)、任务二:发酵:混合麦芽与糯米
小明将糯米煮好后降温,再加入麦芽搅拌均匀后放入电饭煲保温发酵6小时左右,将发酵后的糯米过滤取汁。通过查阅课外资料发现,麦芽中含有α-淀粉酶,它能分解淀粉。麦芽和糯米混合发酵的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任务三:加热制糖过滤得到的滤汁先大火煮沸,煮到有气泡时不断搅拌,煮至挂起状态即为麦芽糖。
项目思考:本项目化学习耗费时间较长,小明的父母觉得他在浪费时间,这么做意义不大。对此,你怎么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与父母沟通?(至少说两点令人信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