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科学专项复习:微小世界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10 类型:复习试卷

一、填空题

  • 1. 微生物分为两大类:一是分布广泛、浮游生活的。(如绿藻、衣藻等)。二是 , 这些微小动物种类繁多,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如草履虫等。
  • 2. 池塘水中生活着众多微小的生物。它们。除了少数水绵等肉眼能勉强看到的动物或植物外,绝大多数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清楚地观察到它们。
  • 3. 发霉是由于的大量生长而引起的,产生霉变的条件是
  • 4. 使用显微镜时我们要先调节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
  • 5. 根据观察结果,野外小溪里的水(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饮用。
  • 6. 约一个晚上后,加了干酵母粉的面团会明显地膨胀起来。在发面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在干酵母粉里,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 , 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要要以把面粉中的一些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体,促使面团的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变得松软可口。
  • 7. 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 8. 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关于病毒的知识。病毒是一类没有的特殊生物,由组成,病毒个体十分微小,肉眼很难观察到。
  • 9.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为医学界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疟疾的元凶是疟原虫,它用肉眼无法看到,需要用放大 1000倍左右才能观察。
  • 10. 、降低温度 、等方式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

二、判断题

  • 11. 使用干燥剂和活性炭可以防止墙面潮湿发霉。(      )
  • 12. 疫情期间期去超市可以不用戴口罩。(      )
  • 13. 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保持张开。(        )
  • 14. 豆腐乳是谷物发酵食品。(     )
  • 15. 除了真菌外,细菌和病毒也属于微生物。(      )

三、单选题

  • 16. 制作酸奶最关键的步骤——(     )。
    A、添加鲜牛奶 B、添加酸奶 C、保存的环境
  • 17. 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A、细胞 B、细菌 C、微生物
  • 18.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的菌落,那就是____。
    A、乳酸菌 B、木耳 C、霉菌
  • 19. 在实验课上,琪琪想要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望远镜 B、显微镜 C、放大镜
  • 20. 农民伯伯总是将粮食晒干之后入仓,这样做是为了(    )。
    A、增加质量 B、防止发霉 C、减轻质量
  • 21. 妈妈放在桌子上的橘子发霉了,这是下列(    )这种微生物导致的。
    A、乳酸菌 B、霉菌 C、酵母菌
  • 22. 下面有关病毒说法正确的(       )。
    A、个体最微小的生物 B、能独立生活 C、不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
  • 23. 如右图所示,在使用显微镜时,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 24.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使显微镜的视野从模糊的①变成清晰的②,应该(    )。

    A、调整反光镜 B、慢慢移动标本 C、眼睛注视目镜慢慢向上转动调焦旋钮 D、眼睛注视物镜慢慢向下转动调焦旋钮
  • 25. 小明想把观察到的昆虫触角放得更大,可选用以下( ) 放在图中的放镜处。

     

    A、 B、 C、

四、连线题

  • 26. 把食物放入冰箱里                          隔绝空气中的细菌

    食品盒里放干燥剂                          紫外线杀灭细类

    食品杀菌后真空包装                        低温环境霉菌不易繁殖

    在太阳下喝晒衣服                          干燥环境中霉菌不易生长

  • 27. 将下列观察工具与观察范围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

  • 28.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全球范围内肆虐,尤其是在热带地区,造成了无数的死亡。当时传统的抗疟药物逐渐失效,因为疟原虫(引发疟疾的病原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中国政府发起了“523项目”,任命屠呦呦为研究负责人。药学家屠呦呦带领团队,成功从青蒿中提取出具有显著抗疟活性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虽然屠呦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但她的发现对微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疟原虫是一种微观寄生虫,虽不是微生物却与微生物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与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从自然界中寻找能抑制病原体的新物质。科学家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抗生素的研究,与青蒿素的研发思路一脉相承。

    青蒿素的成功研发启示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寻找药物(包括微生物代谢物)可能是解决抗药性问题的关键途径。屠呦呦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1)、在进行微观研究时,我们可以使用的放大观察的工具是 , 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使用此工具观察微生物的人。
    (2)、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微生物的特征有
    (3)、请简述材料中在微生物研究上对医学的贡献
  • 29.  微小世界。
    (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保卫细胞是(填序号);草履虫是(填序号);喇叭虫是(填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小明发现标本不在视野中心,然后他慢慢把标本向右移动,最终到了视野的中心,请你判断他最先看到的标本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3)、显微镜观察微小生物时,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其目的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控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与范围 C、为草履虫提供营养 D、为草履虫提供合适的环境
    (4)、小明购买的显微镜分别配有10×、20×的目镜和10×、20×、50×的物镜,选择目镜和物镜的组合,能使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5)、下列是显微镜观察某种植物细胞的四个图像,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六、简答题

  • 30. 使用显微镜有哪几个步骤?
  • 31. 在我们的生活中,霉菌广泛存在。根据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至少写三条)
  • 32. 目前新冠肺炎已经流行2年了,常态化防控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举例说明常态化防控疫情你将如何做?(至少要写出4种)
  • 33.  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 34. 微生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至少说三点)

七、实验探究题

  • 35. 请将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正确排序

    (  )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 36. 微小世界

    苍蝇因其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易于饲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神经生物学、行为学等多个科研领域。小科利用实验室的观察仪器也对苍蝇标本展开了观察。

    (1)、若小科想看清更多细节,应该选择放大镜(    )。
    A、 B、 C、
    (2)、苍蝇位置不变(如图),小科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 )

    A、 B、 C、
    (3)、小科打算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苍蝇翅膀的玻片标本,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⑤③④ C、②①③⑤④
    (4)、小科观察苍蝇翅膀时,在显微镜里只看到了一个亮斑(如图),但完全看不到细节,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光线太暗,需要重新对光 B、调焦没调整 C、镜片上有少量灰尘
    (5)、小科还想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进一步观察苍蝇身上可能携带的细菌。你觉得可行吗?请判断并写出理由。答:我认为 , 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