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看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用筒车灌溉田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2.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 3. “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 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 5. 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上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6. 遗址、遗迹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图文信息说明宋代( )

    A、瓷器制造发达 B、造船业的发达 C、政治上很强大 D、海外贸易发达
  • 7.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入“盛唐篇”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8. 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历史学习有着独特的价值。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某一子目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二、材料分析题

  • 9. 盛世局面·启迪后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摘编自刘洁《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政策——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二》

    材料三

       唐朝僧人鉴真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 绘画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到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甚远”。 唐初,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布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等地。他们贩卖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摘编自《中外关系史》

    (1)、材料一中“在下有”和“在上有”后面的省略号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它们产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史实对该政策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朝中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10.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古代建筑遗址承载历史变迁,体现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名称

    出现的朝代

    改进、传播人物(影响)

    造纸术

    西汉

    蔡伦(东汉,改进造纸工艺)

    印刷术

    隋唐

    A(北宋,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B

    经过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

    C

    唐朝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

    材料二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英]培根《新工具》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C三处的正确答案。

    A(人名);B(朝代);C(发明)。

    (2)、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应该说,宋代面临着来自内部与周边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最强劲的时期;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二 元代行政制度的建立,不仅从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行省制度的确立,无疑将中央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了边远地区,加强了中央和地方,中原和边疆的联系。……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增进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元朝的统治政策对中国民族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度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理国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