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走进微观》 筑基提能同步分层练习设计(提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沪科版2024)

试卷更新日期:2025-04-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原子的空间尺度约为10-10m B、初二年级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大约是200N C、一个中学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压强约50Pa D、老师从一楼爬到二楼做功约180J
  • 2. 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分子 D、原子核
  • 3. 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曾经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这种粒子一定不是(   )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质子
  • 4. 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 5.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电子带负电,原子核不带电
  • 6. 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B、0℃所有物质的分子都是静止不动的 C、组成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间是没有空隙的
  • 7. 关于分子直径的估量中,较为合理的是(  )

    A、0.1mm     B、0.1cm      C、0.1μm  D、0.1nm

二、实验填空题

  • 8.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火星车“祝融号”首次开始探测火星(如图甲所示)。“祝融号”高1.85米,重240千克,整体大小和一张桌子近似,有6个独立悬挂的轮子,并以太阳能供电。

    为了安全登录火星,着陆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三阶段是动力减速阶段,着陆器开启反推火箭发动机,为火星车减速。在着陆器距离火星表面仅有100米高时,着陆器这时会开始悬停,自主观察火星表面,快速计算出最佳着陆地点,最终水平移动到该点上方,伸出“四条腿”,并在稳定着陆后展开舷梯释放火星车。

    (1)、在第三阶段动力减速过程中,为火星车减速,应用到的力学知识有:(写出两点)。
    (2)、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 )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3)、为了让“祝融号”在火星顺利行驶,科学家在地球上进行了模拟前行,将火星车置于地球表面的水平地面上,假设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 , 此时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g取10N/kg)
  • 9. 如图是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一定带正电的是(填ABCD,下同),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是

三、解答与计算题

  • 10. 1cm3纯水的质量是1g,1 cm3水中有3.34×1022个水分子.试计算: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多少千克?
    (2)、若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0nm,将1cm3水中的水分子紧密排列成一条直线,共有多长?
  • 11. 1cm3的水里含3.35×1022个水分子,一滴水的体积是0.02cm3 , 它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如果一只微生物来喝水,每分钟喝进5×107个水分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喝完这滴水?

  • 12. 我们可以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一滴水的体积约是15mm3 , 请你计算一下一滴水中所含有的水分子数,并由此体验“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一观点的意义(提示:球体积公式V=43πr3).

四、综合题

  • 13. 如图所示是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由上图分析可得a粒子带(选填“正电”或“负电”),a粒子穿过金箔(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4)、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太阳系中的地球相当于原子中的(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 14. 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电的原子核和带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选填“甲”“乙”“丙”或“丁”)。

  • 15.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下列两种说法中的   (选填A或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

    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