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精练 04 板块问题-备考2025年高考物理题型突破讲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18 类型:二轮复习
一、模型特点
-
1. 在水平冰面上,狗拉着雪橇做匀速圆周运动,O点为圆心。能正确地表示雪橇受到的牵引力F及摩擦力f的选项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3. 如图所示,质量为、长度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的物块(视为质点)放在木板的最左端,物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现用一水平恒力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木板运动的位移为x时,物块刚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则在这一过程中( )A、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木板通过的位移 C、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与摩擦力对木板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D、物块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为3J4. 质量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 , 现有一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从左端滑上小车,如图所示,最后在小车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B、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大小 C、在此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 D、若物块不滑离小车,物块的速度不能超过二、分析思路
-
5. 质量M=3 kg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F=11 N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如图所示,当速度达到1 m/s时,将质量m=4 kg的物块轻轻放到木板的右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块可视为质点。(g取10 m/s2)
(1)物块刚放置在木板上时,求物块和木板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木板至少为多长,物块才能与木板最终保持相对静止?
(3)物块与木板相对静止后,求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6. 如图所示,质量为2m、长为L的木板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b放在c的正中央,质量为m的物块a以某一初速度从c的左端滑上c,a与b发生弹性正磁,最终b刚好滑到c的右端与c相对静止,不计物块大小,物块a、b与c间动摩擦因数均为 ,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滑上c后与b碰撞前,b的加速度大小为 B、整个过程a、b、c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C、a、c相对静止时,a、b间距离等于 D、物块a滑上木板的初速度大小为7. 如图所示,质量为2m、长为L的长木板c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块b放在c的正中央,质量为m的物块a以大小为的速度从c的左端滑上c,a与b发生弹性正碰,最终b刚好到c的右端与c相对静止,不计物块大小,物块a、b与c间动摩擦因数相同,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碰撞前b与c保持相对静止 B、a与b碰撞后,a与b都相对c滑动 C、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内能为8.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质量M=4kg足够长的木板B,质量m=1kg的物块A静置于B上,物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现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F=2.5t(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6s物块A和木板B开始发生相对滑动 B、物块A和木板B的运动速度达到1m/s时发生相对滑动 C、t=4s时物块A相对木板B的速度为5m/s D、若地面不光滑,则物块A和木板B发生相对滑动时的速度不变三、分析滑块—木板模型时要抓住一个转折和两个关联
-
9. 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m的物块以水平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木板,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已知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块不能从木板上滑下,仅增大物块的质量,木板的加速度减小 B、若物块不能从木板上滑下,仅增大物块的质量,物块的加速度增大 C、若物块能从木板上滑下,仅增大木板的质量,物块在木板上的运动时间更长 D、若物块能从木板上滑下,仅增大木板的质量,木板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总位移将减小10. 如图所示,质量为4kg的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有一质量为2kg的物块,现对物块施加一大小为12N、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只要拉力F作用的时间不超过1s,物块就不能脱离木板。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物块可视为质点,取重力加速度大小。则木板的长度为( )A、0.8m B、1.0m C、1.2m D、1.5m11. 如图,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物块叠放在长木板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长木板的质量为M=2kg,物块的质量为m=1kg,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长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对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20N,作用0.9s后将力撤去,之后长木板和物块继续运动,最终物块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来。物块可看作质点,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大小取10m/s2 , 求:(1)、通过计算分析施加F后m和M是否相对滑动;(2)、求0.9s时各自速度;(3)、撤去外力F后经多长时间m和M速度相等。12. 如图所示,放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的薄木板的质量 , 木板中间某位置叠放着质量的小物块,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 薄木板足够长。现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 , 木板和物块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右运动,且运动位移为时,撤去拉力 , 木板和小物块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均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撤去拉力时,木板的速度 B、撤去拉力后,木板继续运动的位移为 C、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对两个物体所做的总功为 D、全过程中产生的总热量为13.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2kg的木板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质量设为m)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表面水平冲上木板,整个运动过程小物块未滑离木板,物块和木板的速度时间(v-t)图像如图乙所示,g=10m/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得物块在前2s内的位移为x=5m B、可求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µ=0.1 C、可求得木板的长度为L=2m D、可求得木板的最小长度为L=2m
四、解决滑块—木板模型中速度临界问题的思维模板
-
14. 如图所示,长木板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静置于长木板上右端的小物块B、C之间放有少量火药,某时刻点燃火药,小物块C获得2m/s的初速度向右离开长木板,小物块B在长木板上向左运动1.25m时与长木板的左端发生弹性碰撞。已知长木板和小物块B质量均为1kg,小物块C质量为1.5kg,长木板与水平面、小物块B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 , 小物块B、C可看成是质点,求:(1)、小物块B、C组成的系统因火药燃烧而增加的机械能;(2)、长木板因小物块B的碰撞获得的动能;(3)、整个过程中长木板运动的位移。15. 如图所示,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静置一木板,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的速度滑上木板,最终物块恰好到达木板的右端,木板沿地面运动的距离恰好等于木板的长度,已知物块的质量 , 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 , 求:(1)、木板的长度L;(2)、木板的质量M。16. 质量为M的粗糙长木板ae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c、d是ae的四等分点.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水平滑上木板左端,经过一段时间物块停在木板上.上图是物块刚滑上木板时的物块与木板的位置状态,下图是物块刚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的位置.关于木板与物块的质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17. 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有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从静止释放,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和图乙中的物块m都处于失重状态 B、图甲中的物块m不受摩擦力 C、图乙中的物块m不受摩擦力 D、图甲和图乙中的物块m所受摩擦力的方向都沿斜面向下18. 如图所示,物块A、B在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一起匀速下滑。已知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2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1)、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物块B对物块A的摩擦力大小。
五、解决滑块—木板模型中计算问题常用工具——两图四明确
-
19.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的长木板,将一质量为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上,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长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给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外力 , 利用拉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图中未标出)测得长木板和小物块加速度随外力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 , 则( )A、 B、 C、 D、20.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长木板b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将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a轻放在木板b上,同时对物块a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已知木板b与物块a的质量相等,物块a始终在木板b上,且物块a与木板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放到木板b上后,下列关于物块a、木板b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21. 如图(a)所示,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T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g取。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22. 如图(a),质量m1=0.1kg的足够长平板小车静置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m1=0.1kg的小物块静止于小车上,t=0时刻小物块以速度v0=11m/s向右滑动,同时对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恒定的外力F , 图(b)显示物块与小车第1秒内运动的v-t图象。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m/s1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与平板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B、恒力F=0.5N C、物块与小车间的相对位移 D、小物块向右滑动的最大位移是六、破鼎提升
-
23. 如图所示,4块完全相同的木板依次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块木板的长度 , 质量。一质量的物块静止在第1块木板最左端。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
(1)若给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 , 求物块滑离第1块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若给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 , 求:
①第4块木板在地面上滑动后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
②在物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4块木板与地面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24. 如图,一长度的均匀薄板初始时静止在一光滑平台上,薄板的右端与平台的边缘O对齐。薄板上的一小物块从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当薄板运动的距离时,物块从薄板右端水平飞出;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薄板中心恰好运动到O点。已知物块与薄板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大小。求(1)物块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运动的时间;
(2)平台距地面的高度。
25. 如图1所示,一物块叠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初始时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某时刻,给木板一初速度 , 图2为二者的图像,图中、、已知,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与木板的位移之比可表达为 B、整个过程,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为 C、板块间与板地间的动摩擦因数比值可表达为 D、26. 如图所示,木板质量初始时刻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右端与墙壁相距 , 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以初速度从木板左端滑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木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重力加速度 ,物块或木板与墙壁相碰,碰撞时间极短且都以原速率反弹,物块始终没有从木板右端掉落。求:(1)物块滑上木板时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
(2)若木板第一次与墙壁碰撞时,物块未与木板共速,木板第一次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
(3)要保证物块与木板始终不共速,某次物块和木板同时与墙壁相碰,木板长度的可能值。
27. 如图甲所示,质量为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的物块以初速度滑上木板的左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在物块滑上木板的同时.给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当恒力F取某一值时,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动的路程为s,给木板施加不同大小的恒力F,得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B段与横轴平行,且AB段的纵坐标为.将物块视为质点,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恒力 , 物块能从木板右端滑出 B、C点纵坐标为1.5m-1 C、随着F增大,当外力时,物块恰好不能从木板右端滑出 D、图乙中D点对应外力的值为3N28. 如图甲,足够长木板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时刻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 , 作用后撤去 , 此后木板运动的图像如图乙。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 , 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的大小为 B、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C、物块最终停止时的位置与木板右端间的距离为 D、时刻,物块的速度减为0七、直击高考
-
29. 一足够长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二者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时,木板在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某时刻,一小物块以与木板等大、反向的速度从右端滑上木板。已知到的时间内,木板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时刻,小物块与木板的速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物块在时刻滑上木板 B、小物块和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2μ C、小物块与木板的质量比为3︰4 D、之后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做匀速运动30. 如图,一质量为M、长为l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另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上的左端以速度v0开始运动。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当物块从木板右端离开时( )A、木板的动能一定等于fl B、木板的动能一定小于fl C、物块的动能一定大于 D、物块的动能一定小于31.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物块A和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缘对齐.A与B、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先敲击A,A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在B上滑动距离L后停下。接着敲击B,B立即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A、B都向右运动,左边缘再次对齐时恰好相对静止,此后两者一起运动至停下.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A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A;(2)、在左边缘再次对齐的前、后,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aB、aB';(3)、B被敲击后获得的初速度大小vB .32. 如图,一长度l=1.0m的均匀薄板初始时静止在一光滑平台上,薄板的右端与平台的边缘O对齐。薄板上的一小物块从薄板的左端以某一初速度向右滑动,当薄板运动的距离时,物块从薄板右端水平飞出;当物块落到地面时,薄板中心恰好运动到O点。已知物块与薄板的质量相等,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1)、物块初速度大小及其在薄板上运动的时间;(2)、平台距地面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