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51分)
-
1.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数量为K/2时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属于增长型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2. 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活动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3. 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下图所示的结果。据此图不能推断出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4. 下列有关陆地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能抵抗干旱 B、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约占地球已知种类的一半 C、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是沙漠中的优势植物 D、荒漠的植被极度稀疏、生长缓慢5. 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群落所在的地理位置 B、群落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 C、群落的物种组成 D、群落的生物数量6.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7. 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8.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9.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10. 群落中的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 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 a 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 a 代表占优势者11.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12.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测得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曲线对应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图中b、c属于细胞中的生物(细胞)膜系统 C、图中a、b、c都具有蛋白质加工功能 D、35S进入细胞和被细胞排出都要通过细胞膜完成13. 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14. 在活细胞中,蛋白质的作用有( )
①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②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催化作用 ⑤性激素的主要成分 ⑥调节细胞代谢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⑥15. 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 )A、催化作用 B、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运输物质 D、调节16. 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林龄(年)
土壤有机碳(g·kg–1)
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
18
14.72
64
35
30.90
66
51
26.20
41
A、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 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 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越高17.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去的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现在黄沙满天、水土流失的现状是人类过度破坏群落结构导致群落退化的结果 B、人类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植树等手段加速次生演替的步伐 C、我国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有利于群落演替的进行 D、在沙漠上不能演替出稳定的群落二、非选择题:共49分。
-
18.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和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4)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19. 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 , 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甲
+
+
+
+
-
B1
乙
-
+
+
-
+
B2
丙
+
-
+
+
-
D1
丁
+
-
+
-
+
D2
戊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20. 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绿色由基因C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型1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突变为C1所致,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型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2)、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C1转录产物编码序列第727位碱基改变,由5'-GAGAG-3'变为5'-GACAG-3',导致第位氨基酸突变为 , 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解释突变体叶片变黄的机理。(部分密码子及对应氨基酸:GAG谷氨酸;AGA精氨酸;GAC天冬氨酸;ACA苏氨酸;CAG谷氨酰胺)(3)、由C突变为C1产生了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从突变型1叶片细胞中获取控制叶片颜色的基因片段,用限制酶处理后进行电泳(电泳条带表示特定长度的DNA片段),其结果为图中(填“I”“Ⅱ”或“Ⅲ”)。(4)、突变型2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的另一突变基因C2所致。用突变型2与突变型1杂交,子代中黄色叶植株与绿色叶植株各占50%。能否确定C2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填“能”或“否”),用文字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