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瓦特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
    A、压强 B、功率 C、 D、
  • 2. 下面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大
  • 3. 在滑雪运动员从山上往山下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沿山路向上 C、重力对运动员没有做功 D、运动员滑到山底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 4. 图所示为某同学锻炼身体时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的情景,由此可估算出他完成一次悬垂状态到屈臂引体状态所做功约为(  )

    A、3J B、300J C、3×104J D、3×106J
  • 5. 如图所示,是读小学一年级的小英和爸爸回家上楼的场景。她们从地面开始走楼梯回到家里用时一样多,则她们( )

    A、做的功一样多 B、小英的功率大一些 C、爸爸的功率大一些 D、小英做功快一些
  • 6. 超市进了一批洗衣粉,每箱10kg , 搬运工要把它们搬到二楼的柜台上,假设他身体可以提供的功率P与他所搬运物体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要尽可能快地把这批器材搬上去,那么他每次搬运的箱子数应为( )

    A、2 B、3 C、4 D、6
  • 7. 如图甲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0~6s内拉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则在2~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率为( )

    A、5W B、15W C、25W D、30W
  • 8. 如图所示,小明连续做15个规范的引体向上,同学们测量小明做引体向上的功率,下列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小明的身高 B、手臂的长度 C、小明的质量 D、完成15个引体向上的时间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比乙物体所处的位置高,则甲的势能比乙的势能大 B、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的动能比乙的动能大 C、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说明它具有能 D、一个物体具有能,说明它正在做功
  • 10. 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后压弹簧的示意图,a点是小球下落的最高点,b点是弹簧自然伸长点,c点是弹力与重力相等的点,d点是弹簧压缩后的最低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动能最大 B、b点的重力势能最大 C、c点为动能最大 D、d点为弹性势能为零
  • 11. 起重机吊起货物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下列关于货物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动能不变,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 12. 高空抛物现象曾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会带来很大的社会危害,这是因为处在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动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以上都不是
  • 13. 下面几个实验探究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①“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保持探头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变,改变液体密度

    ②“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桌腿陷入沙子的深度反映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③“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保持液体密度不变,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④在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运用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 14. 我国古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jiàn,引水的竹、木管子)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筒车(如图甲)这样一种以水流为动力来取水的机械,其模型如图乙所示,筒车的转动速度不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取水筒内的水,在取水处时动能最大 B、取水筒内的水,在倒水处时重力势能最大 C、取水筒内的水,从取水处到倒水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 D、筒车取水时转得越快,功率越大
  • 15. 如图所示,把一个铁锁用绳子悬挂起来,将铁锁拉到男生鼻子附近的A点处,由静止释放,铁锁向前摆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锁摆回时会打到鼻子 B、铁锁在往复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C、铁锁从高处摆到低处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铁锁从低处摆到高处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 16.  为了纪念对物理学的巨大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功的单位。人用力推车,但车未被推动,则人对车功。(填“做”或者“不做”)
  • 17. 如图1所示,小华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沿着粗糙水平面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路程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甲乙所示。0~2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N,0~2s内木箱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为J;2~5s内木箱运动速度为m/s,2~5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

  • 18. 打篮球时,当接住一个向你飞来的篮球,你的手会向后移动一段距离进行缓冲,来减小手受到的冲击力。假设接球过程中手受到的冲击力恒定,动能全部用于对手做功,现让一个具有30J动能的篮球,推着你的手缓冲30cm后静止,则手受到的冲击力约为N;如果缓冲距离只有1cm , 则手受到的冲击力约为N。
  • 19.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30 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由此可知,鸡蛋的重力势能与有关,下落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 20. 如图1所示,小球在光滑无摩擦轨道的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忽略空气阻力)。经过B点和C点时,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如下表所示。已知AEBDCG分别等高,则:

    位置

    动能/J

    重力势能/J

    B

    2

    4

    C

    6

    0

    (1)、小球从A点到C点的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能转化能;
    (2)、经过D点时,小球的动能为J;重力势能为J;
    (3)、小球能否运动到F点?若能,请写出小球在该点的机械能大小;若不能,请写出一种能让小球释放后能够经过F点的做法。(选填“能”或“不能”),
    (4)、若小球越过最高点F后继续运动到水平轨道上,请在图2中大致画出小球在水平轨道GH段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像
  • 21. 如图,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小球从同一斜面某处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1)、该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选填“小球”或“木块”),小球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能转化为动能,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2)、分析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探究出的结论是:
    (3)、在三次实验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甲实验中若木块的重力为1N,水平移动的距离是30cm,则重力对木块做功J;
    (4)、若斜面光滑,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滚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其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则(选填“能” 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 22.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小球在梯形顶端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两个光滑的斜面滑下,忽略空气阻力。甲球先后经过A点和B点;乙球先后经过C点和D点。A点和D点离地高度相同。

    (1)、甲球从梯形顶端滑到B点的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2)、甲球在B点的机械能(选填“>”、“=”或“<”)乙球在C点的机械能;你判断的依据是
    (3)、甲球在A点的速度(选填“>”、“=”或“<”)乙球在D点的速度。

四、计算题(共2题,共15分)

  • 23. 某智能机器人的质量为60kg , 其轮子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5×104m2 , 在水平地面上工作时,该机器人匀速直线移动的速度为0.5m/s , 所受阻力是机器人重力的0.05倍。

    求:

    (1)、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时的牵引力;
    (3)、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移动30s , 此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
  • 24. 如图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这种校车的性能完全符合校车12项安全标准。中考期间,城南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和学生总质量为9000kg , 车轮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0.15m2 , 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

    (1)、校车和学生的总重力;
    (2)、校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若校车以12m/s的速度在某段平直路面上是匀速行驶10min , 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4500N , 求校车发动机牵引力做功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