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历史解释-中国近代史)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16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决定,红中社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社,简称新华社。材料中的革命斗争形势指(     )
    A、红军长征 B、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国民革命
  • 2. “‘十大联军’十万人,抗日救国一条心。步炮联合除倭寇,铁骑纵横扫妖气。”该歌谣反映出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
    A、持续时间长 B、抗战牺牲大 C、作战次数多 D、全民族抗战
  • 3. 在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众多奏折中,有一部分是他向朝廷介绍其他各国的现状,以及蒸汽机的运转原理。这表明其主张(     )
    A、固守传统之道,尊崇儒家思想 B、学习西方科技,富国强兵 C、学习西方思想,实现变法图强 D、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民国
  • 4. 如示意图中,从1924年到1931年国共两党的情况可以归纳出图示的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 5.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是指五四运动(     )
    A、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是一场爱国运动 C、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D、具有追求救国真理的进步性
  • 6. 下面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从该作品可以看出(     )

    A、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军阀割据给人民带来灾难 D、北洋军阀势力强大
  • 7. 下面是小文同学设计历史话剧中的一段台词(部分),据此可知该段台词反映的史实是(     )

    甲:这次要赔4.5亿两白银,咱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吧!

    乙:听说没?圣上严令禁止咱们参加反帝活动。

    丙:听说以后京城东交民巷成了使馆区,只允许外国人居住了。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8. 下面是一位英国少校阐述的侵略中国的计划。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计划可能制定于(     )

    “首先必须攻下广州,然后英军撤离,在虎门占领一个坚强据点,有效地封锁珠江,消灭贸易。其次,最大部分的军队应前往上海,占领这个城市和港口。从此,军队分成两支,一支泖扬子江而上,以占领南京和太平天国运动大运河的起点为目标;另一支开往白河,向北京推进。”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9.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强调争取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是(     )
    A、东北抗日联军 B、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C、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D、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 10.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属于“它”的重要成果是(     )
    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 11.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

    A、传播文化助交流 B、悬壶济世医天下 C、锐意改革促发展 D、抗击侵略卫主权
  • 12. 张鸣在《共和中的帝制》中写道:“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军阀割据,百姓获益 B、政局动荡,人民困苦 C、丧权辱国,分崩离析 D、维护共和,扩张军队
  • 13. “工人、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以上内容可能出自(       )
    A、三民主义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总理衙门
  • 14.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其结果也,不过党派之胜负,于国民根本之进步,必无与焉”,故要使“国民根本之进步”,陈独秀认为必须(     )
    A、发动暴力革命 B、改良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维护清朝统治
  • 15. 下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A、中华民国的创建历程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D、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 16.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方框内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袁世凯取消帝制 D、护法战争
  • 17.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18.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大暴动,十几年席卷大江南北,除带给社会巨大的破坏,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许的建树。而且,假如太平天国运动成功,……甚至远不如中国的传统帝制社会”。从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

    ①太平天国运动给社会带来巨大破坏                 ②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③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④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局限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19. 思维导图可以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帮助我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A、成立兴中会 B、黄花岗起义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二、材料分析题

  • 20.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强之梦】

    材料一:

    图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图二 轮船招商局

    图三 北洋舰队“定远号”铁甲舰

    (1)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

    【维新之梦】

    材料二:百日维新自1898年6月11日起实施,其变法内容主要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兴办商业体系、开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取消政府内部无用官职等。百日维新对传统教育的否定,促进了西式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近代中国教育史料》

    (2)材料二中哪一句话属于历史结论?根据材料二写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

    【民主之梦】

    材料三: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同奋斗。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又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和图片,这些不同阶层的“中国梦”是否实现了?为什么?(请选择其中一场运动说明理由)

  • 21.

    一页传记、一张照片、一份报刊、一座城市都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凤中初二某班学生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传记述平生】

    关天培(1781—1841),民族英雄。1803年关天培考取武庠生,此后逐步拔擢为副将。1834年授予广东水师提督的职位。一到广东,关天培就全身心投入调研与整顿海防工作。在朝廷还在讨论是否禁绝鸦片的时候,关天培配合两广总督邓廷桢查拿烟贩,后与林则徐形成了禁烟运动的“铁三角”。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与英军在虎门浴血奋战,以身殉国,朝廷追谥“忠节”,加封振威将军。在他的家乡淮安,人民修建了“关忠节祠”,世代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摘编自张德顺《悲情式的民族英雄——关天培》

    (1)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B:关天培整顿海防、抗击英军,做出卓越历史贡献,得到了家乡人民的爱戴。( )

    C:关天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一开始就得到了朝廷的坚定支持。( )

    【照片记过往】

    图1

    (2)图1中所展示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一页。根据材料,指出该不平等条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签订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报刊传思想】

    图2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2人物的姓名及他所领导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图中报刊的创办有何历史意义。

    【城市铭精神】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     )时期

    民国时期

    江宁-建康-集庆路

    应天府-南京-江宁

    天京

    南京、中山城(未使用)

    ——摘编自卢海鸣《南京历代名号》

    (4)南京既是六朝古都,也见证了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幻。请将表格补充完整,写出南京城改名为“天京”的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时间+事件”的形式,任意列举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两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