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化学期中试题 -初中化学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0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1—8小题每小题1分,9—13每小题2分,共18分。)

  • 1.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创新使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体现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B、露天焚烧生产生活垃圾 C、直接排放工厂废气废水 D、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 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C、贾不贾,白玉为床,金作马。  (《红楼梦》)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3. 文房四宝中的“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黑色物质 B、常温下呈固态 C、常温下炭黑不活泼 D、难溶于水
  • 4. 下图所示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溶解固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连接仪器
  • 5.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液氦沸点低一氦气可填充气球 B、标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作食品保护气 C、氧气支持燃烧一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制作霓虹灯
  • 6. 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B、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 C、酒精挥发——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放出热量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8.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液氦沸点低一氦气可填充气球 B、标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作食品保护气 C、氧气支持燃烧一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一制作霓虹灯
  • 9. “含氟牙膏“中的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C、氟的质子数是9 D、氟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成氟离子
  • 10.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灼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和排水法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移出水面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一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 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同种元素的粒子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2. 处理汽车尾气时,使其中的两种有害气体在催化剂和受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可能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13. 某兴趣小组探究“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传感器测出相关数据,压强和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2可知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 B、由图2可知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其原因是燃烧放热 C、由图3可知用白磷代替红磷,测定结果更准确 D、由图3可知火焰熄灭后,反应即停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一分,共32分)

  • 1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取平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C , 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氢气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化学性质有(填一点即可)。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15.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人类时时刻刻那离不开空气,人类对空气的探索之路从来停止。
    (1)、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氦气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来制备氧气,这主要是因为液态氮与液态氧的不同。
  • 16.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发生变化I前的物质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关于变化I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分子变小了                           d.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

    (3)、从变化II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属于变化。
  • 17.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应填 , ②应填 , ③应填 , 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

  • 18.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甲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乙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硫元素与氧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填“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图甲中,硫元素与氢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填“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或“核外电子数”)不同。
    (2)、图乙所示的粒子中共表示种元素,图乙对应的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 19. 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第1步: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第2步: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第2步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
  • 20. 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小童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操作过程中发现装置B需要改进后方可使用,他的改进建议是 , 若选用装置D作为收集装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若用如图2所示的多功能瓶收集氧气,则应从(填“a”或“b”)端进气。
    (5)、同组的小何阅读课外资料得知: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外,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小何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5%的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催化剂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I

    5.0mL

    t1

    II

    5.0mL

    0.5gCuO

    t2

    ①实验测得t2<t1 , 说明氧化铜(填“能”或“不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②将实验II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仍得到0.5g黑色粉末,说明其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再将获得的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15%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氧化铜的不变。

    ③写出氧化铜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预期结论】氧化铜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