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11-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小题,满分28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问题。

    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可以感受自然之美:有范仲淹《岳阳楼记》“①____,静影沉璧”中洞庭湖月夜美景;有温庭筠《商山早行》“②____,人迹板桥霜。”中板桥清霜之景。也可以感受文人不俗的精神: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③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有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④____”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有李白《行路难》中“⑤____,⑥____”积极乐观的精神;更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yùn)____,有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⑦____,⑧____”希望突破时间的局限 , 打通空间阻隔,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阅中外经典,品小说情节。小说天地广阔无 , 丰富多彩。一本本小说就是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其中一段段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曲折的情节,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引领人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生能从小说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树人师生一同亲近小说,打破经典隔(____ , 开阔视野,提高写作水平,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冷峻的文笔展现丰富多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底(yùn) ②隔(mó)

    (2)、给加点字注音。

    ①无 ②真

    (3)、语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本本小说就是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小说是生活的教科书”。 B、人生能从小说中领略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解说:这是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C、“亭台楼阁”“中外经典”“天地广阔”“亲近小说”解说:以上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希望突破时间的局限 , 打通空间阻隔。解说:加点词语词性分别为副词、名词、助词。
    (5)、对比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用的手法。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
    A、《故乡》中“我”少年记忆中的故乡的风景和故乡的人事,与眼前所见的景象、人物,就形成了多重对比,尤其是体现在“闰土”这一人物的前后对比上。 B、《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笔下“于勒”形象的反转造成了尖锐的对比,小若瑟夫对待叔叔的态度也与父母形成对比,其中都蕴含了作者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和对人性的期望。 C、《孤独之旅》看似平淡,但同样也蕴含着鲜明的对比,如杜小康心灵成长前后的对比,展现少年成长之旅,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D、《敬业与乐业》这篇小说中,作者将“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与“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把需要敬业的道理分析得全面透彻,最后用“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做结。
    (6)、根据古诗文提示,完成①—⑧题。
  • 2.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下面思维导图的提示,用四字短语补全空缺处。

    (2)、阅读下面有关“火锅”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据考证,火锅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有唐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歌生动描写了古人邀友共饮、围炉畅谈之景。时至今日,人们对火锅的爱始终未变。在凛冽的冬日,屋外寒风呼啸, , 三五好友共聚一室,彼此嘘寒问暖,围着一口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快朵颐。有人偏爱白锅,在清汤中烫一缕青菜,下两块豆腐,可以象征清白淡雅;有人却喜红锅,在红汤里涮几块肉片,滚几片番茄,。人们对火锅的喜爱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几多期许,祈盼生活能像清汤煮菜一样平平淡淡却有滋有味,也能像红油滚肉一样轰轰烈烈又多姿多彩。这样看来, , 一锅的麻辣鲜香,皆是人世百味。

    (3)、下面是成都一家新开业火锅店以店家和顾客口吻各写的一则宣传语,请将两则宣传语修改得更为生动。要求:各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每则20字以内。

    店家:用料放心,美味多多,欢迎品尝!

    顾客:这家火锅味道巴适,还要来!

二、阅读理解(共5小题,满分35分)

  •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古时陈州,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所展示的画面。
    (2)、《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 , 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有删减)

    (注释)

    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上倾城出游西湖。

    ②擎療:举火把。

    ③俟:等待。

    ④皂隶:衙门的差役。

    ⑤舣(yí):同“移”,移动船使船停靠岸边。

    ⑥頮(huí):洗。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划线词。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夕好名

    课内迁移法:日更定矣

    以关门

    查找字典法:①惊惶,害怕。②恐吓。③恐怖。

    见篙击篙

    语境推断法或课内迁移法

    少刻

    近义辨析:“少刻”与“顷刻”是近义词

    (2)、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3)、下面是某同学根据知识卡片做出的分析和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____。

    教材分册

    篇目

    朝代、作者

    八年级上册

    《三峡》

    (北魏)郦道元

    《与朱元思书》

    (南朝梁)吴均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九年级上册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A、自然山水,或清幽,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古代诗文中有很多歌咏山水的佳作。 B、与本学期所学的山水散文相比,八上的山水小品表达出了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C、南北朝的山水小品以山光水色为主要描写对象,短小精悍,简练隽永。 D、一些古代的山水散文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及抱负。
    (4)、翻译文划波浪线句子的大意。

    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

    (5)、结合《湖心亭看雪》,联系其生平经历,简要分析作者的形象。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小说”出自《庄子•外物》,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百度百科)

    【材料二】

    ①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是不大对的。

    ②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这一点好处不是别的书籍所能供给我们的。

    ③哲学能教我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太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感到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地说,历史往往缺乏着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龙活现。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④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也就与别种书籍同样的有它独立的、无可代替的价值与使命。它不是仅供我们“玩”的。

    ⑤读小说,第一能教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一部小说中,有人有景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是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好的最丰富的模范文。

    ⑥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大概地说,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之,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⑦所以,我们读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而定去取,而是要以作者怎样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设计去表现,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文学修养,与处世的道理,都大有裨益的。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三】

    ①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②毕飞宇: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③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④毕飞字: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掌,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非常快乐幸福。

    ⑤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⑥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采访作家毕飞宇实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____。
    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四大文学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寓言。 B、材料二中老舍主张:哲学能教我们“明白”,它不仅比小说说得有趣,还亲切、动人。 C、材料三中,在毕飞宇看来,经典作品之所以需要反复阅读,是因为读者一生都很难与经典作家具备对话的能力和资格。 D、材料三中,毕飞宇对于小说的态度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掌。他会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2)、请你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3)、请你任选以下一篇小说,结合其中情节,说说你对“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这句话的理解。

    A.《我的叔叔于勒》

    B.《孤独之旅》

    C.《水浒传》

  • 6. 现代文阅读。

    苦恼

    【俄】契诃夫(汝龙译)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着。车夫姚纳周身白色,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往前伛着。那匹小母马也一身白,一动不动。还是在午饭前,他俩就出了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后来,街灯暗淡的光渐渐变得明亮生动,街上也渐渐热闹了。“车夫,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猛一哆嗦,看见一个军人。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撮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喷的一响。

    路上,一个赶四轮轿车的车夫朝姚纳咒骂,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就狠狠地瞪他一眼。姚纳坐在车座上惶恐不安。

    “这些家伙真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跑来撞你的。”

    姚纳回头瞧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一声。

    “什么?”军人问。

    姚纳咧开苦笑的嘴,嗓子里用一下劲,这才干哑地说出来:

    “老爷,我的……嗯……我的儿子在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说得清呢?多半是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车吧,赶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

    车夫又伸出脖子,挺起身子,笨重地挥动他的鞭子。他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闭着眼睛,分明不愿再听了。姚纳把车赶到维堡区,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附近停下来。

    三个青年沿着人行道走过来,两个又高又瘦,一个挺矮,驼背。他们互相谩骂,他们的雨鞋发出一片响声。

    “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人,二十个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撮得啧喷地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可他顾不得讲价了。青年们相互推着,骂着,拥上雪橇。

    “得了,快点赶车吧!你就打算一路上都照这样赶车吗?要我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嘻嘻!”姚纳笑了,“好有兴致的爷!”

    “呸!滚你的!”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给它一鞭子!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鞭子!”

    姚纳不住地回头看他们。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叽叽咕咕地说: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驼背咳了一阵说,“赶车吧!车子照这么爬,什么时候才会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给他一个脖儿拐!”

    姚纳回转身去,还想说说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这当儿驼背轻松地嘘一口气,说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

    他又孤单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广大得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姚纳看见一个看门人提着一个袋子,就下决心跟他攀谈一下。

    “现在什么时候啦,朋友?”他问。

    “快到十点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子赶开!”姚纳只好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爬起来,睡眼蒙胧地咳了几声,走到水桶那儿去。

    “想喝水啦?”姚纳问他。

    “是啊,想喝水!”

    “那就喝吧。喝点水,身体好……可是,老弟,我的儿子死啦……听见没有?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真是怪事!”

    姚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什么也没有。那年轻小伙子已盖上被子,蒙头睡着了。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跟别人好好地谈过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地讲一讲,应当讲一讲他儿子怎样得病,怎样受苦,临死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

    “出去看看马吧。”姚纳想。

    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

    “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亮晶晶的眼睛,“好的,嚼吧,嚼吧。对了,我呢,岁数大了,赶车不行啦,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他可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多好。”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一会,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突然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耐心地听。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1)、根据文中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姚纳向军人倾诉苦恼,军人闭着眼不听——(①)——向看门人倾诉苦恼,看门人不听还赶他走——(②)——最终姚纳和他的马儿倾诉苦恼,马儿耐心地听。

    (2)、小说开头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角度来鉴赏文中画横线句子。
    (4)、契诃夫与曹文轩生活在不同时代,国度也不同,但他们的作品《苦恼》和《孤独之旅》却有相通之处,请结合资料链接说一说《苦恼》中的“马”和《孤独之旅》中的“鸭子”在文中的妙用?

    【链接资料】鲁迅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那怎么才能更好的传递悲欢呢?小说家们往往会在创作小说时,挑选一些动物作为“道具”,《苦恼》中的“马”和《孤独之旅》中的“鸭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道具。道具可以代替人在主人公孤独时充当心灵的慰藉 , 同时它们常常还具有象征意义暗示着人物的命运。但不管怎么选道具,都是为主旨服务的。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张凡

    ①炒一份“余老师同款蛋炒饭”,以“抗疫加油”为主题进行一场水果拼盘大比拼,养护一盆绿植作为特殊的开学礼物,制作一个手工包送给妈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学生们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成长时光,这也成为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机会。一些学校开展“厨艺云课堂”“线上手工课”等活动,引导学生们参与形式多样的家务劳动。一份份特别的“作业”,让居家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

    ②“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要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

    ③《尚书》有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谚”通“喭”,粗俗,鲁莽)。”的确,没有挥洒过劳动的汗水,没有体会过劳动的艰辛,就很难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珍视劳动的价值。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因为“课业忙”“不重视”等原因,他们少有机会走进“实践的课堂”,难以对现实中的劳动有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才能不断夯实成长的基础。

    ④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仅意味着劳动技能的提升,更意味着劳动精神的培育。从农耕社会“耕读传家久”的传统,到现代社会“劳动创造幸福”的箴言,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始终未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于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⑤今天,我们大力提倡劳动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真正走进生活的课堂、走进劳动的现场,在扎根大地的劳动中,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实现成长。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③④段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
    (4)、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得到的启示。

三、名著阅读(共2小题,满分7分)

  • 8. 某出版社收到了《艾青诗选》封面设计稿,认为不够贴切。请结合《艾青诗选》内容补全优化方案并说明理由。

    《艾青诗选》封面(初稿)

    优化方案

    理由

     

    添加构图要素:①

    添加背景色彩:

    A.以斑驳暗沉的棕色作为主色调

    B.以鲜艳亮丽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 9. 同学们对《水浒传》进行梳理与探究,以下是其中一个梳理表,请你联系《水浒传》整本书参与探究。

    章回

    刺配人物

    刺配原因

    刺配地点

    刺配后反应

    第8回

    林冲

    沧州牢房

    感谢孙孔目维持,与张教头告别,欲让妻子改嫁

    第27回

    替兄报仇,斗杀西门庆、潘金莲

    孟州牢城

    和两个公人在刺配路上买酒买肉吃

    第36回

    宋江

    江州牢城

    洒泪拜辞父亲,嘱托兄弟照顾父亲

    第62回

    卢俊义

    被都管李固首告私通梁山“贼寇”

    沙门岛

    不想明日上路,但忍气吞声又不得不立刻走动

    探究结论

    结论1:刺配是古代一种在犯人面部刺字且发配边远地区的刑罚,《水浒传》中不同的人刺配原因各不相同。

    结论2:从面对刺配的不同反应能看出人物的不同性格,如

    结论3:刺配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联系各个情节的纽带,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体现了北宋末年动荡不安、黑暗腐朽的社会特点;有些人物在刺配路上无法忍受或多次遇到暗算而被迫走上梁山,突显了小说主旨“官逼民反”。

四、作文(共1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0分)

  • 10.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海涅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

    ——毛泽东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五、附加题(共3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2分)

  • 11.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如欧阳修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B、小锡听到爸爸跟王叔叔打电话询问王叔叔父亲的情况。爸爸说:“王弟,最近令慈身体可好?老人家也近七十花甲了,我抽时间去看望他。” 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题目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两篇文章描绘或虚或实的自然风光,寄寓作者的政治理想。 D、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
  • 12.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亚运会面向世界,奏响了“心心相融,爱达来来”的时代乐章。 B、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拱宸桥跃然于大运河之上,形态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C、中国元素刷新了人们对体育盛会的审美认知,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D、从参赛的举步维艰到办赛的举重若轻,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蜕变。
  • 13. 下面这段文字空缺处,填入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全省建亚运会竞赛场馆54处,各大亚运场馆都有着哪些亮点?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些场馆看看它们的特殊之处:____“小莲花”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国际网联二星认证的网球场地。

    ①未来杭州亚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将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场(大莲花)举行。

    ②未来它将作为杭州亚运会的主场馆,助力杭州打造成为国际赛事名城。

    ③除了“大莲花”,“小莲花”(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也同样采用“花瓣”设计造型。

    ④这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能容纳8万人的场馆,也是全国第三大体育场馆。

    ⑤与主体育馆不同,“小莲花”顶部的“花瓣”能够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开合。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②⑤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