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筑基提能同步练习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人教版2019)

试卷更新日期:2024-10-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筑基培根——建立物理观念

  • 1. 电子的发现揭示了(  )
    A、原子可再分 B、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原子核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2. 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人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下列图示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是(    )
    A、 B、 C、 D、
  • 3. 目前,“冷冻电镜”已经能确定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据此推测,该电镜的测量精度至少约为(   )
    A、105m B、1010m C、1015m D、1020m
  • 4. α粒子散射可以用来估算核半径。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如果把原子放大为直径是100m的球,原子核的大小相当于下列哪个物体(    )
    A、一粒小米 B、一粒葡萄 C、一个乒乓球 D、一个篮球
  • 5. 如图,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表明 (  ) 

     

    A、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B、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C、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的质量 D、核外电子在绕核做圆周运动
  • 6.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卢瑟福就是杰出代表之一。关于卢瑟福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的量子化,并且发现了中子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为24He+714N817O+11H 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的结构模型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7. 如图,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中,图中实线表示 α 粒子的运动轨迹,假定金原子核位置固定, abc 为某条轨迹上的三个点,其中 ac 两点距金原子核的距离相等(   )

    A、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理论 B、大多数 α 粒子击中金箔后几乎沿原方向返回 C、a 经过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 α 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α 粒子经过 ac 两点时动能相等

二、能力发展——科学探究与思维

  • 8.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C、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小 D、该粒子质量数为4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U92235+n01B56144a+K3689r+3n01 是核聚变反应 C、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D、1个 U92238 经过 αβ 衰变形成  82206Pb 的过程中,共有6个中子转变为质子
  • 10.

    如图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 C、放在C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 D、放在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
  • 11.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轨迹。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α粒子在b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B、α粒子出现较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α粒子运动到b时受到的库仑斥力较大 C、α粒子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变大 D、α粒子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 12.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出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表示该试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可能是(   )
    A、 B、 C、 D、

三、科学本质——质疑交流与创新

  • 13. 191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其速度约为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kg,1 MeV=106eV)
  • 14.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可以在有空气的条件下完成 B、该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实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发生大角度偏转 D、该实验证实了汤姆逊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2)、下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绝大部分 B、实验表明原子的中心有个很小的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电子 C、实验表明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几乎全部的质量 D、实验表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3)、有关α粒子散射实验的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A、 B、 C、 D、
  • 15. 二十世纪初,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如图1所示,有两个α粒子均以速度v射向金原子,它们速度方向所在的直线都不过金原子核中心。请在图1中分别画出两个α粒子此后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2)、如图2所示,一个α粒子以速度v射向金原子,速度方向所在直线过金原子核中心。由于金原子受到周边其他金原子的作用,可将α粒子与一个金原子核的作用等效为与一个静止的、质量非常大的粒子发生弹性碰撞。请推导说明α粒子与金原子核作用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超过90°)。卢瑟福根据该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作如下假设:

    ①将α粒子视为质点,金原子视为球,金原子核视为球体;

    ②金箔中的金原子紧密排列,金箔厚度可以看成很多单原子层并排而成;

    ③各层原子核前后不互相遮蔽;

    ④大角度偏转是α粒子只与某一层中的一个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如果金箔厚度为L,金原子直径为D,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数占总α粒子的比例为p,且 p<<1

    a.请估算金原子核的直径d;

    b.上面的假设做了很多简化处理,这些处理会对金原子核直径d的估算产生影响。已知金箔的厚度约 107m ,金原子直径约 1010m ,金原子核直径约 1014m 。请对“可认为各层原子核前后不互相遮蔽”这一假设的合理性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