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训练(一)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6-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如图是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的动物纹提梁卣,1988年出土自湖南省衡阳市赤石古墓群,现收藏于衡阳市博物馆,它是古越人迁徙到湘江流域后,为祭祀而制作的一款盛酒器,此卣铸造精良,造型规整。这说明了(     )

    A、标志了青铜铸器技术的成熟 B、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经济水平 C、体现了社会生产规模的发达 D、证明了春秋时期发达的铸器水平
  • 2. 秦统一以前,粮价较稳定,大致粟石三十钱左右。秦朝统一全国后,粮价急剧上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六年(前216年),关中“米石千六百”。这一变化可能是源于( )
    A、农民起义导致社会动荡 B、法家统治思想阻碍农业发展 C、大兴土木使得民失农时 D、长期战乱后的社会经济凋敝
  • 3.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面的图片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
  • 4. 唐代文学家元稹曾对唐初政治总结道:“房、杜、王、魏之徒,议可否于前;天下四方之人,言得失于外。不三四年而天下大理,岂文皇独运聪明于上哉?盖亦群下各尽其言,以宣扬发畅于天下也。”与元稹评论相关的政策是(     )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 B、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C、勤俭节约,戒奢从简 D、各取所长,导之使谏
  • 5. 契丹建国后向东扩张,灭渤海国后,包括女真、铁骊、达卢古、鼻骨德等东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成为辽朝羁縻统治下的属国属部。辽太祖在渤海故地仿旧制建东丹国,辽太宗时诏命东丹举国西迁。辽朝在东北的扩张(       )
    A、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 C、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 6. 《宋会要·职官》记载,崇宁五年(1106年)三月四日,诏:“广州市舶司旧来发舶(民间船只),往南蕃诸国博易回,元丰三年(1080年)旧条,只得却赴广州抽解(交税)……”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 B、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 7. 清初保持满族传统的宁古塔人,“尚淳实,耕作之余,尤好射猎。近年汉字事件日增,竞谈文墨”。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降旨:“盛京等处旗民杂处,而地广土肥,贫民携眷出口者,可藉资口食,即人数较多,断不致滋生事端,又何必查验禁止矣。”乾隆帝的上述举措(     )
    A、试图改变清廷闭关自守政策 B、促使汉语逐渐成为满汉通用语言 C、导致满汉民族交融步伐加速 D、推动汉民开始大量移居东北地区
  • 8. 下表为1926年至1927年间部分省市国民党党员人数及增长率影响党员人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上海

    江苏

    长沙

    1926年10月

    2266人

    3225人

     

    1927年4月

    16000人

    27872人

    190000人

    增长率(%)

    606

    764

     
    A、国共合作实现 B、国民政府成立 C、北伐胜利进军 D、北洋政府瓦解
  • 9. 1992年1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改变了过去偏重于定指标、分投资、分物资的做法;重点放在正确分析下一年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市场环境,合理确定宏观经济目标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这一变化体现了(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制定计划的做法被彻底抛弃 D、市场环境决定国民经济走向
  • 10. 如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

    A、繁琐的宫廷礼仪 B、复杂的官僚体系 C、奢华的贵族生活 D、丰富的物产资源
  • 11. 1217年版英国《大宪章》规定:“自由人今后不得将他的土地赠赐或出卖得这样多,以至剩余的地产不足以维持应向封地领主履行的义务。”这折射出当时英国(     )
    A、封君封臣制面临危机 B、封建君主权力的增强 C、大规模开展圈地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12. 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曾经高度评价过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在摧毁宗教神学、培育无神论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由此可知(       )
    A、近代自然科学追求民主 B、自然科学推动启蒙思想发展 C、法国工业革命成果显著 D、启蒙运动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
  • 13. 就亚非地区而言,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的斗争阶段,19世纪晚期后,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导致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无产阶级政党的推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 14. 基于对自身安全性的忧虑,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伙同比利时于1923年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引发国际危机。由于英美支持德国,法国不得已撤军;美国又推出“道威斯计划”,以帮助德国经济复兴为手段,促使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这反映出(     )
    A、凡尔赛体系欠缺内部协调机制 B、美国事实上赢得战后世界霸主地位 C、法国与德国的宿怨基本得到了解决 D、一战的阴云是二战爆发的主因
  • 15. 如图所示为1960—2018年德国(联邦德国)国有企业占国内投资比重。对此的合理解读是(     )

    A、政府根据社会形势变化调整经济政策 B、国有企业的缩减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C、私有化浪潮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有助于改善民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2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                                                

    ——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之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

    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资治通鉴》

    (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中枢机构体制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951 年上半年,村里分地,我帮忙登记。那时,天天都在村部,与农会的干部同吃同住。我们家也分了一点地,大概十来石。有了地的农民,大家很上心,忙着给自家的地增肥。过去到了冬天,农民们基本不干农活。土改过后,冬天大家也下地了,做些平整修补的活计,地里连一块石头都给捡出来,崩掉的缺口更是修得好好的。家家户户都养起了猪。 平常就是喂的是菜和猪草,催肥的时候喂粮食。猪吃得多,拉得也多。还   有鸡,鸡粪也多了。肥料就有了。这样,农业生产很快就上去了。我们村的情况是,产量翻了番。

    ——摘编自《段应碧口述:我所亲历的农村变革(1949—1978)》

    材料二:1998年10月,有亲历者总结农村改革过程时指出:“农村改 革并没有一幅事先描绘好的蓝图。它是在农民、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和中夹领导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农村改革的成功是因为出现了改革力量得以成长的环境,农民的力量得到显示,各种政策主张得以充分释放。

    ——摘编自《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

    材料三   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须证工作,确定了对土地承包经营权 的物权保护,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九”,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坚持把依法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 脚点,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 不动摇。要运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扎实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段应碧所述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改革成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农业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