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二)

试卷更新日期:2024-05-0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毛泽东评价台儿庄战役时说: “每月打一个较大的胜利,如像台儿庄战 役 ,就能大大沮丧敌人的精神 ,提振我军士气 。”这说明台儿庄战役( )
    A、极大地消灭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B、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 C、振奋了我国军民的抗战精神 D、促使日军完全丧失了侵略野心
  • 2. 日本人岩崎昌治在他的日记写到: “将昨夜(16日) 在城内的大约2000名支那人集中起来,在今天黎明前把他们全部杀死了。仅扬子江边上就横七竖八地躺着大约 5000 具尸体。”该段日记反映的日军暴行是( )
    A、“三光”政策的实施 B、重庆大轰炸 C、“囚笼”政策的推行 D、南京大屠杀
  • 3.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
  • 4. 1937 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 ( )
    A、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 5. 2020 年 8 月,电影《八佰》热映。该片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区 88 师 524 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中国 军队正面战场的哪次会战( )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
  • 6.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下列属于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①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前期的战果 ③卢沟桥事变 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7. 有报社对某战役发表社论:“(1940年)在全国各战场相当沉寂的今天,华北出击胜利是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的地位”。社论所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长沙会战
  • 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 9. 对下图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

    《新年中的东北人民的音乐》(陈树东 1934年)

    A、抒发东北人民故土沦丧的悲痛 B、揭示东北人民抗战的艰难历程 C、展示中国民众抗战的多种手段 D、反映沦陷区中国人民热爱音乐
  • 10. 一次战役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 1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5年底写道:“中国正在苏醒过来,在几天的时间里,青年团体在北平、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像雨后春笋般产生,游行示威开始席卷全国。”他的这一记录见证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 D、卢沟桥事变
  • 12. 某年级学生在进行历史剧表演时选用了如图所示的道具,依据图片判断,该历史剧的主题可能是( )

    A、五四风云 B、北伐凯歌 C、长征岁月 D、抗日烽火
  • 13. 据学者统计,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和伪军的比例如图所示,由此可见( )

    A、百团大战后日军放弃正面作战 B、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C、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东方主战场 D、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 14. 《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中记录到:“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记录的是( )
    A、割占香港岛 B、南京大屠杀.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皖南事变
  • 15. 以下数据反映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情况,这说明( )

    A、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B、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C、中国的抗日战争获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支持 D、抗日战争扭转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的屡败局面
  • 16. 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 17.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战场上留下的一封封家书成为历史水远的见 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向题 

    材抖一“宁儿:.....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 …在你长 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壮的!”

    —— 东北抗日联军政委赵一曼 1936 年 8 月牺牲前留下的家书

    材料二“上月二十六日电,知道你们已平安的到达延安....你们火时正是百团大战第一阶 段胜利开展之时,不久结束第一阶段又开始了第二阶段,也获得了预定之战某 … …本来 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写给妻于的家书

    材料三“余此次率命固守同古(注:缅甸地名),国上而大计木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 又快,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壮, 以报国享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 国民革命军第二 OO 师师长戴安澜 1942 年 5 月绝笔家书

    (1)、材料一中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三省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东北 三省沦陷始于 1931 年日本发动的哪一事变? 这一事变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左权将军所在的八路军改编之前的名称是什么?该部队改编 的历史背景是日本发动的什么事件?家书中提到的"百团大战"在抗战中 有怎样的地位? “获得了预定之战果”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 “国民革命军"的组建和哪一军校有关家书中的 “上

    面 ”指国民党中央 ,此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迁到了哪里?戴安澜将

    军 1942 年山征缅甸 ,与美英盟军共同抗击日寇 。这体现出中国的抗日

    战争有着怎样的国际意义?

    (4)、 结合材料 ,说说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 。
  • 18.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26日致电台湾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回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外敌入侵】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三: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携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哪些?
    (2)、材料二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3)、材料三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4)、综合上述材料,回顾国共两党的历史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