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卷】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章末检测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2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根据下图所示的足印判断,四种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 2.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氧气、甲烷等 C、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可以产生原始生命 D、任何地球环境也可能形成原始生命
  • 3.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米勒实验充分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全过程 B、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氢气、氨、氧气等 C、地球上最初出现的生物应该是原始单细胞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 4. 深海热泉高温、缺氧、无光,与地球早期生命诞生时的环境极其类似,热泉中的自养型细菌能利用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和能量,制造有机物,其他动物则以这些细菌为食。迄今科学家已发现数十个这样“暗无天日”但却生机勃勃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根据以上事实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生命起源可能与深海热泉有关 B、有的生物无需阳光也可制造有机物 C、最早诞生的生物可能是细菌 D、所有生态系统都需要利用太阳能
  • 5. 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推断,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A、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D、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
  • 6.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此实验证明了(  )
    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 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 C、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 D、无机小分子能形成有机小分子
  • 7. 根据科学家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过程的顺序是(   )

    ①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②形成有机小分子;③形成原始生命;④形成有机大分子

    A、②③④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 8. 下列对勒模拟实验(如下图)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模拟了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④内产生了蛋白质等多种大分子有机物 D、该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可以合成小分子有机物
  • 9. 图为生活在某区域的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与长臂猿的亲缘关系最近 B、大猩猩的形态结构比长臂猿复杂 C、灵长类动物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D、人类位于灵长类动物进化的最高等级
  • 10. 脊椎动物各类群的进化关系如图,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

    A、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 B、节肢动物和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D、哺乳动物和节肢动物
  • 11. 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千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是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 B、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间接的证据 C、在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 D、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情况可推测生物进化的历程
  • 12. 研究发现,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5亿年前,历经漫长的岁月,才进化出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如图表示植物的进化历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蕨类植物 B、②表示裸子植物 C、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类群 D、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由从陆生到水生
  • 13.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氧、氢气、氨、甲烷等 B、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是可能的 C、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原始海洋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陆生到水生
  • 14. 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高等 B、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比较不同生物体蛋白质的差异,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D、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 15. 如图是六种常见的植物,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具有而⑤不具有的器官是花和果实 B、将图中所述的六种植物按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④→⑥→③→⑤→①→② C、①有两片子叶,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胚,②有一片子叶,其储存营养的结构是胚乳 D、⑥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它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是因为它的根吸水力不强
  • 16. 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云南罗平发现了2.44亿年前的一种新的大型古鱼类化石——张氏翼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张氏翼鳕化石中观察不到鱼鳍 B、由化石在地层中的位置可推测生物出现的大致时间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程
  • 17. 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一直大量开采煤矿,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的枝干,该煤层主要是在(     )地质年代形成的。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 18. 某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如图),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乙、丙、甲
  • 19. 云南澄江化石群距今5.3亿年,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寒武纪早期,种类繁多的多细胞动物突然在海洋里大量出现。澄江化石记录了这段特殊时期生物群的全貌,成为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关于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C、寒武纪之前地球上没有生命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 20. 英国有一个小山村,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颜色的桦尺蛾,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这个小山村变成工业城市后,工厂排放的黑烟把树干渐渐染成了黑色。导致深色桦尺蛾的数量增多,浅色桦尺蛾的数量减少。能解释两种桦尺蛾数量改变原因的理论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动物迁移 D、外国进口
  • 21. 抗生素能有效杀灭和抑制侵入人体的细菌,但是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的滥用,超级细菌出现了。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这类细菌能对抗生素有强大的抵抗作用,能逃避被杀灭的危险。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下列有关超级细菌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抗生素后,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定向变异 B、遗传和变异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前提条件 C、抗药性的增强是抗生素对细菌不断选择的结果 D、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可以将该抗药性遗传给后代
  • 22.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 23.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24.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 25. 炎热的夏季,睡觉时嗡嗡乱飞的蚊子令人讨厌,很多甲乙丙驱蚊效果良好的蚊香使用一段时间后,效果越来越差。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蚊子接触蚊香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因为燃烧的蚊香数量太少,蚊子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蚊子存在抗药性变异,蚊香对这种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蚊子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 26. 滥用抗生素易导致某些细菌抗药性增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下图是某同学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抗药性是细菌的一种性状,这种性状由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决定 B、抗药性细菌之间没有生存斗争,细菌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在抗生素的选择下,抗药性强的细菌生存下来并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 D、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起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 27. 叶海龙是一种海洋动物,以漂浮的海藻和游近的小虾为食。它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并非用来游泳,而是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下图中①~④代表的生物与其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列关于叶海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B、叶状附肢有利于隐藏自身 C、其形态结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图中与其亲缘关系最远的是④
  • 28. 达尔文发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源于共同祖先的、生活在不同岛上的地雀,经漫长的进化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特征。如部分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关系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雀喙的特征与其食性相适应 B、地雀间喙特征的差异属于变异 C、不同特征喙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不同地雀的基因组成都相同
  • 29. 下图是脊椎动物部分进化树的示意图,据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B、哺乳类、两栖类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依次是①②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30. 人类从未停止过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探索。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直立行走 B、不同类型的食物对达尔文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选择作用 C、化石证据表明,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中趾越来越退化 D、许多科学家认为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是生命起源的第二步

二、读图理解题(共2题,共13分)

  • 31.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研究的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且营养丰富。普通水稻籽粒的果皮是白色的,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一株果皮为黑色的特殊水稻(图一所示)。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图二中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利用特殊技术,科研人员发现水稻细胞核中12号染色体上的部分DNA片段可以控制水稻籽粒果皮的颜色,并能够将性状传递下去,这说明水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控制
    (2)、利用黑色果皮水稻与普通水稻进行杂交,结果如图一所示,可判断黑色果皮为性状。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子二代中黑色果皮的基因组成为
    (3)、由研发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再次刷新纪录,高达1603.9公斤,通过杂交获得高产性状的变异属于(填“可遗传变异”或“不可遗传变异”)。新品种耐盐碱“海水稻”产生“增加1亿亩耕地,多养活1亿人口”的巨大社会效益,这种培育是利用了的多样性。
    (4)、未使用吡虫啉之前,稻飞虱中就有抗药性弱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强的个体,这种变异是的(填“定向”或“不定向”)。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分析图二中的①—④,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请用序号和“→”表示)。稻飞虱体内极高水平的抗性是经过长期的结果。
  • 32. 生物从无到有、 到如今种类繁多, 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该过程中进化与适应观、 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 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它们汇集到原始海洋中经过漫长岁月才形成原始生命, 最终进化成现在的生命。其中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2)、关于进化的原因, 以洞穴生活的墨西哥脂鲤盲鱼 (如题34图所示) 种群出现为例说明: 脂鲤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它们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 。脂鲤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变异是 (填 “定向” 或 “不定向” ) 的; 正常脂鲤遗传时变异产生了盲鱼, 而盲鱼在洞穴生活中是 (填 “有利变异” 或 “不利变异” ) 更容易生存, 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最终形成新的种群。
    (3)、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 。生物的适应性普遍存在, 请完成下表。

    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特征适应点解读

    ①小肠(答出一条即可)

    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

    ②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生活

    (4)、生物通过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 生生不息,而生物的进化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

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

  • 33. 综合运用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地球上的生物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请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0      
    响尾蛇 17 0    
    海龟 7 22 0  
    金枪鱼 17 26 18 0
      响尾蛇 海龟 金枪鱼
    (1)、在图一中,经A注入该装置的气体与现代火气成分相比较,不包括的气体是 , 在该实验装置的(用图中标号表示)处将会搜集到关于生命的证据,通过该证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合成
    (2)、图二中的甲、乙、丙三图,分别对应的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请排序)。

    ①生物进化的动力    ②生物进化的内因    ③生物进化的结果

    (3)、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解释,在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图三所示曲线之所以出现bc段的原因是具有变异的个体能够生存下来,且其抗药性逐渐加强并大量繁殖,农药在烛果的进化中起了作用,最终使烛果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性。
    (4)、科学家通过分析比较鸭、响尾蛇、海龟、金枪鱼等4种动物的细胞色素c,发现鸭的细胞色素c和其他3种动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有些差异,如图所示。

    ①上述研究生物进化关系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②如果用生物进化树表示鸭、响尾蛇、海龟、金枪鱼4种生物,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动物依次为

四、资料分析题(共10分)

  • 34. 古生物学家在一枚琥珀中发现了一只如蜂鸟般大的、几乎完整的小鸟。这只鸟是目前在琥珀中发现的发育程度最高的古鸟类,因为在发掘过程中损失了部分皮肉,这只鸟很“薄”,因此被专家们称为“煎饼鸟”。据测定,此琥珀大约形成于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该时期生活在缅甸北部潮湿的热带环境中的动植物,常常被柏类或南洋杉类所流下的树脂包裹,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1)、“煎饼鸟”与蜂鸟同属鸟类,推测其生殖具有受精、生的特点,主要呼吸器官为 , 主要运动器官为
    (2)、“煎饼鸟”生活的一亿年前正是恐龙生活的时代,其地质年代为代。这一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 , 主要的陆地植物是植物。
    (3)、自然界能完好保存的动植物琥珀标本极其稀少。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主要的证据是。此证据显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类动物。
    (4)、树脂能从柏类或南洋杉类的树皮中出来,说明树皮中有运送有机物的管。

五、综合应用题(共8分)

  • 35. 色素c是一种具有104~1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表是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响尾蛇

    氨基酸差别(个)

    0

    1

    11

    13

    14

    生物名称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螺旋菌

     

    氨基酸差别(个)

    21

    35

    44

    45

     
    (1)、分析上表可以推断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2)、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鸡所属动物类群是由表中所属动物类群进化来的。
    (3)、螺旋菌与表中其他生物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银杏和小麦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4)、若将表中的黑猩猩、猕猴,狗归为一类,将鸡,响尾蛇、金枪鱼归为一类,则分类依据是
    (5)、金枪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小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生物学观点。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是长期的结果。
    (6)、将狗和响尾蛇一起从5℃的环境移至25℃的环境中,其细胞中耗氧量变化曲线分别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