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必考常刷题(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3-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在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上,与①、②、③处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隋朝灭亡

    A、①建立隋朝 ②统一全国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统一全国
  • 2.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ú)。”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隋朝的建立 B、大运河开通 C、贞观之治 D、安史之乱
  • 3. “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那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们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以上材料主要肯定了这种“考试制度”的(  )
    A、以德取士 B、分科考试 C、门第优先 D、公平竞争
  • 4.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
    A、唐高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肃宗
  • 5. 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秦、隋两朝的这一举措都(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推动了对外文化的交流
  • 6. 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三省六部制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
  • 7. (2分)如图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 8. 北宋宰相赵普曾推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夺其权”措施的是(    )
    A、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C、设通判监督知州,以分知州的权利 D、设置转运使,收回地方财赋权
  • 9. 结束了五代动乱的宋朝统治者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虽都是武人出身,但他们都深深懂得“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以文德致治”的道理,因而他们采取了重文政策,对科举取士给以很大的关注。其“关注”的具体措施是( )
    A、创立进士科 B、进士科开始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C、开创殿试制度 D、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
  • 10.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制约地方长官 C、控制财政大权 D、监视文武百官
  • 1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出现如下表所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6%

    15%

    4%

    17.2%

    24.5%

    46.1%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国家统一的实现 D、社会经济的发展
  • 12.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 )

    A、民族交融 B、北宋经济发展 C、宋夏和约 D、辽宋议和
  • 13. 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此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唐蕃会盟 B、澶渊之盟 C、宋金议和 D、宋夏议和
  • 14.  从下面诗词信息中可知三位作者(  ) 

    岳飞(1103-1142):填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陆游(1125-121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1140-120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A、都有抗金救国的情怀 B、都主张宋金和议
    C、都是北宋著名文学家 D、都是民族英雄
  • 15. “王朝兴废事,尽在钱币中”,宋王朝当时正在逐渐兴起一场经济变革,而四川经济很好地适应了这场变革,更深远的是,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场货币革命,此后金属货币逐渐被取代。这一场“经济变革”指的是( )
    A、江浙地区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C、山西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 D、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劝学诗》

    材料三: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宋太祖为了防止“君弱臣强”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产生了何种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这些措施对宋朝产生的不利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南方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半壁江山。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三: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存在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 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项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 18.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某盟约内容:(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中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二)以 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驻军旅费,银十万两,绢 20 万匹。(四)双方与边界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

    朝代

    北宋 1045 年

    南宋 1196 年

    项目

    赋税

    赋税

    南方

    358110000

    600000000

    北方

    45095000

    14319000

    南北比例

    44:56

    81:19

    (1)、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是什么政权?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盟约的内容?如何评价这一盟约?
    (3)、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了什么历史信息?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结束的?
  • 19.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两宋时期政权并立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1004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来城集》

    材料三:元朝建立后的最高统治者宣布,它继承了汉、唐、宋、金的法统,把本政权看作自汉、唐延续下来的正统谱系的接续者。事实上,今天的中国绝不仅仅是靠着汉民族、汉文化绩造的。元朝创造了唐以后又一次大一统的局面。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中的①、②分别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据示意图指出该历史阶段的发展趋势?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是在什么盟约签订后?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该盟约的评价?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加强区域管理开创性地建立了什么制度?在对边疆进行管辖时,在台湾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自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对哪里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 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