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 1. 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要求正确、端正、匀称。
  • 2. 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句子填写完整。

    新冠病毒kǒng bù袭来,防疫形势异常yán jùn。中国政府动员各lǐng yù积极行动,迅速dǐ yù病毒入侵。然而个别zì ào国家为nuó yí国内视线,bō nòng中国是非,其险恶用心bào lù wú yí

  • 3. 下面四组词语,每组都有一个不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
    A、(lǚ) B、恶(zēn) C、(yē) D、(liǎn)
    (2)、
    A、人(sēng) B、(dào) C、强(mián) D、兵(xiàn)
    (3)、
    A、(jù) B、怅(chóu) C、绳(jiāng) D、热(zhì)
    (4)、
    A、(shì) B、沫(tuò) C、(kuǐ) D、夷(bǐ)
  • 4. 下面四组词语,只有一组是完全正确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A、袭击    残爆    防御    锲而不舍 B、空虛     会意    唯恐    饶有趣味 C、剥削    灵感    领域    无瑕顾及 D、僻静    依偎    溺水    滔滔不决
  • 5. 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过年了,大人们忙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好在新年时显出的气象。

    (2)、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王亮说他喜欢看《骑鹅旅行记》, , 这也是我喜欢看的。

  • 6.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北京的春节》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以“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其中,详写了腊八、除夕、初一、元宵这四天,人们的活动。
    (2)、“勇夺桂冠”“喜获金牌”“拔得头筹”三个词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3)、《腊八粥》通过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八儿的馋样。
    (4)、《匆匆》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这是一篇刻画时间流逝踪迹的记叙文。
  • 7.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名言和古诗文。
    (1)、我们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
    (2)、我们不但要学会交流,也要善于倾听:与智者交谈,我们会有“听君一席话,”的收获。
    (3)、穷则变,
    (4)、“ , 近山识鸟音。”你不去实地考察,仅凭想象怎能获得真知?
  • 8. 课外阅读,用“正确”“错误”表示。
    (1)、作品梗概就是主要内容,读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后我知道小说主要写了鲁滨逊海上遇险漂落荒岛,为了能活下去,他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8年后成功回到了英国。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课文共记叙了汤姆的三次历险故事。

二、阅读理解(40分)

  • 9.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遗忘与记忆

    [材料一]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他根据实验的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材料二]

    下面是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学习者在24小时以后还能记住多少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

    (1)、两天以后的记忆量仅剩多少?(    )
    A、44.2% B、30% C、27.8% D、25.4%
    (2)、下列最快忘记的一项是什么?(    )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无意义音节
    (3)、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
    A、小组讨论 B、听老师讲解 C、操作练习 D、给他人讲解
    (4)、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 D、时快时慢
    (5)、科学课上,要记住金属的特性,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
    A、亲自试验 B、反复的记忆 C、死记硬背 D、看动画演示
    (6)、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突袭。各个学校纷纷开展防疫宣传,其中A学校组织学生背诵防疫童谣,B学校组织学生收看防疫宣传片,C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防疫实践演练。你觉得哪所学校教育效果最好?为什么?
  • 10. 课内阅读。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④夏天,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⑤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____;____。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⑥云,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1)、文章介绍了通过观察天空中云的可以辨识天气。
    (2)、全文采用的结构来写的。文章第1句中“姿态万千”说明了云的 , “变化无常”则说明了云的
    (3)、依据文章第自然段的内容,我可以梳理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云的种类

    云的形态

    云的位置

    天气情况

    卷云

    丝丝缕缕

    最高

    阳光明媚

    高积云

    扁球状云块像羊群

    2000米左右

    云块间露出碧蓝天幕

    卷层云

    像白色的绸幕

    天气转阴

    雨层云

    厚厚地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降临

    积雨云

    高大的云山

    更低了

    电闪雷鸣,顷刻下暴雨

    (4)、细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请将意思补充完整。
    (5)、“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个语段可以插在 , 起到作用。
    A.①和②
    B.④和⑤
    C.⑤和⑥
    D.②和③
    (6)、“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段话中的“象征”和“预兆”能删除吗?为什么?请在文中找到与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摘录下来。
    (7)、学校安排明日秋游,但将视天气情况决定出行。放学王军看到高空中漂浮着一朵朵的花花云。请你替王军预测明天的秋游可以成行吗?为什么?
  • 11. 课外阅读。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①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②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③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⑤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⑥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⑦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⑧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⑨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的塑像。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 ,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文章围绕观点例举了个事例进行具体叙述,请梳理概括以上事例用标题形式把下图有序补充完整。
    轻蔑嘲笑 
    (3)、文章第4自然段共9句话,都是围绕第句来写的。其中第③句话体现了詹天佑的精神,第④至第⑧句则体现了詹天佑的精神。
    (4)、请联系文章内容标明隧道地点并用箭头符号(→或←或↓)在图上示意出开凿方法。

    (5)、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叫京张铁路,那么从北京到上海的铁路叫。中国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干线,被称为“天路”的是
  • 12. 文言文阅读。

    一概明日

    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斗而行。为一债家所识,弹其斗曰:“嘶约如何?”忙应曰:“明日。”已而雨大作,斗上点击无算。其人慌甚,急曰:“一概明日。”

    [注释]①斗:斗笠。②嘶:答应、承诺。③无算:无数。

    (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
    A、为一/债家/所识,弹其斗/曰:“嘶约/如何?” B、为/一债家/所识,弹/其斗/曰:“嘶约/如何?” C、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斗/而行。 D、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斗而行。
    (2)、“有避债者,偶以事出门,恐人见之,乃顶一斗而行。”这个句子里的“之”与(    )句的用法一样。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处士笑而然之。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请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已而雨大作,斗上点击③无算。

    (4)、这则文言通过欠债人的可笑行为讽刺了那些的人。

三、写作运用(30分)

  • 13. 亲爱的同学,值此小学毕业之际回顾六年的校园生活必定心潮起伏:喜悦、悲伤、懊悔、愤怒……五味杂陈。请选择亲身经历过的两三件事写下来,以反映校园生活带给你的不同感受(至少反映出两种心情)。

    注意题目自拟(如《忘不了那些事》《成长记忆》、《小学里的喜怒哀乐》等),详略得当,能用合适的表达方法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允许出现同学或老师的姓名,可以用字母替代,如A老师,B同学等),字数以500字左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