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0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共48分)
-
1. 古代德州以发明“赢"而闻名于世,称“有赢氏"。这一时期,天下为公,人们“各尽其能,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角度,这直接说明当时该地( )A、氏族内部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B、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 C、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氏族成员平等行使表决权2. 《共产党宣言》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3. 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 C、人们建立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D、生产工具极其简陋4. 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是( )A、获取大量的货币资本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获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5. 历史上,尽管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发展中出现了挫折,但社会主义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没有改变。这表明( )
①资产阶数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
④个人的自由发展最终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 西方文学的滥觞《荷马史诗》不仅记录了古希腊英雄时代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对普通战士和家庭婢女也有着生动的细节描写,堪称一部古希腊社会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文化风俗百科全书。以下对奴隶制生产关系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④生产工具改进,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B、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矛盾 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8.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最终被奴隶社会所取代。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的分析,排序正确的是( )①生产工具改进
②私有制确立
③个体劳动盛行
④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⑤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③—②—⑤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⑤9. 同学们在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时提出:"为什么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通过学习,他们明确了判断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这个主要标准是( )A、劳动者是否能够享有人身自由 B、是否存在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C、生产资料是否归全体劳动者共同所有 D、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0. 1929—193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11. 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继出现,三者之间有区别又有共同点,以下属于共同点的是( )①生产目的一致
②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和压迫③生产关系的后者替代前者是一种进步
④被压迫阶级毫无自由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2. 古代社会的变革发展,既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又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性质的有(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③画图恰似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④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 15世纪后,资产阶级化的地主、贵族使用暴力,拆毁农民的房屋,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将农民的耕地圈围起来;对外抢劫金银,贩卖黑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这些罪恶行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提供了大批雇佣劳动者
②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
③提供了大量的货币财富
④提供了必要的国际环境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4.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法被发明,直接促进了相对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下列对私有制的出现认识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的出现是由阶级分化决定的
②个体劳动的出现是私有制产生的标志
③私有制出现是剥削社会产生的重要前提
④生产力的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恩格斯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中人们平等互助、平均分配产品,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 B、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退步 C、在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D、资产阶级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6. 如图显示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大量工人失业。对于经济危机,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经济危机中工人失业
①由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能力绝对过剩引发
②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③表现为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生产迅速下降
④大量工人失业是其爆发的基本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
(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18. 晚唐时曾有人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生产关系?简要谈谈其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你简要谈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由此确立。墓葬之间也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大墓墓穴宏大,陪葬品种类繁多,小墓墓穴十分简陋,只有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些工具和陶器。
材料二:在典型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生活极端奢侈,生前住在高大的宫殿里,并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墓,准备死后继续享受。奴隶的辛勤劳动为奴隶主贵族创造了大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他们本身却被剥削了一切财富和权利,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法律确认奴隶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随意奴役、杀害和买卖。奴隶主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任何自由和权利,奴隶的后代也世代为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原始社会为什么会向奴隶社会转变。(2)、奴隶社会奴隶主对奴隶残酷剥削,可为何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加以说明。20. 距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虽已13年,但其影响至今仍然困扰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将走向何处,是不是在走向衰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主义中国不仅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协调推进。如此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2)、分析说明资本主义走向衰落,终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