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上册)2.2.2 气象万千(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选择题专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9-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30年前增长变慢 B、2030年增长率达到峰值 C、2060年后基本为零 D、2030~2060年基本不变(2)、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 )A、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B、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酸雨发生的频率 D、雾霾发生的频率(3)、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③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④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 东南亚居民服饰以单衣为主,而我国北方居民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单衣,这种穿衣习惯主要是受( )A、气候的影响 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经济条件的影响3. 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增多 B、全球海平面上升 C、海洋垃圾日益增多 D、火山地震频发4.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能做到的是( )A、就餐时用一次性筷子 B、超市购物用塑料袋 C、夏季常开空调减暑降温 D、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 在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百内国家公园旅行时,导游介绍说格雷冰川近30年缩减了19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格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减少 B、土地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板块碰撞挤压(2)、为减缓冰川缩减,公众应参与的行动是( )A、衣服洗净后用烘干机烘干 B、公交、汽车等绿色出行 C、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点外卖时多要几份餐具6. 共享单车的最大意义在于( )A、为了省交通费 B、为了锻炼身体 C、降低工作效率 D、低碳出行,保护环境7. 近年来,由于海平面上升,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因面临被淹没,计划全民搬迁。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洪水引发 B、自然规律 C、地震破坏 D、全球变暖8. 近年来,北极地区卫星图像显示,“白色”面积逐渐减小,“蓝色”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震、海啸 B、板块运动 C、注入的河水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9. 东南亚居民以单衣薄裙为主,我们这里冬季穿棉夏季穿单。这种衣着习惯方面的差( )A、经济条件的影响 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气候的影响10. 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C、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11.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逐年升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旅―平均每十年向上转移十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一致的是( )A、我国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B、我国人口由乡村迁移到城市 C、北极海冰正在大面积融化 D、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2)、为了控制类似现象频繁发生,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D、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2. 碳的耗用量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13. 下列行为能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提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出行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全球许多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大量砍伐森林14. 中国民间谚语九九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九九歌中“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反映了气候影响人们的( )A、日常生活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风土人情15. 当出现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早晨跑步锻炼身体 B、开汽车高速行驶上班 C、出门戴口罩,小心慢行 D、打开蔬菜大棚草毡,促其快速生长16. 下列减少雾霾天气的措施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B、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C、露天焚烧垃圾 D、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17. “碳中和”主要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2060年将达到“碳中和”目标,实现“碳中和”有利于( )A、减少沙尘暴 B、减少酸雨侵蚀 C、防止臭氧层空洞 D、防止全球气候变暖18. 我国预计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合理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倡导绿色出行 C、大力推广燃油车 D、杜绝化石燃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