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分)

  • 1.  知名人士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尝到了民主的滋味。”与此相关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1951年西藏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材料反映西藏和平解放的(  )
    A、原因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3. 如表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

    我的祖国

    电影《上甘岭》插曲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 4.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农具……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说明土地改革( )
    A、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C、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 5. 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公布,长春“一汽”红旗文化展馆入选。与“一汽”建成投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公私合营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6.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为新中国诞生奠定基础 C、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D、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 7.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采用世纪纪年法,应是(  )
    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 8.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9.  如图所示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助人为乐 B、勇攀高峰 C、身先士卒 D、艰苦奋斗
  • 10. 1976年《人民日报》标题中“阶级斗争”一词出现205次,但在1980年的《人民日报》中仅出现4次,且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这体现了(    )
    A、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B、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C、对外开放地区范围逐步扩大 D、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11.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 “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彭德怀 B、刘少奇 C、林彪 D、江青
  • 12.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13.  如图所示为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B、对外开放实行及不断深化 C、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行 D、相对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
  • 14.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
    A、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B、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 C、稳定  企业  国企改革 D、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召开中共十四大
  • 15.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 C、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 16.  下表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较为合理的是(  ) 

    提纲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改革后中国的经济变化 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D、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 17.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追求民族独立 B、建立新中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实行改革开放
  • 18. 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使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发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我国(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思想文化建设取得进展
  • 19. 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 20.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人口变化统计图,这种变化与某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关。该制度为(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 21. 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文化传承 C、科技创新 D、民族平等
  • 22. 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23. 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时间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24.  1971年11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联合国总部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源于(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 25.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 26. 20世纪70年代,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屠呦呦领导团队发现青蒿素
  • 27. 下列两幅图呈现出我国交通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们对国家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交通网,改善民生 B、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 C、发展高科技,巩固国防 D、有利于海峡两岸交往
  • 28.  与“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相关的航天员是(  )
    A、翟志刚 B、杨利伟 C、叶光富 D、王亚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见图1和图2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历史人物的姓名。
    (2)、 小历同学阅读上述材料,认为科学家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成功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民日报》社论: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波兰《人民论坛报》社论: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战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转引自杨兆麟《时间开始了》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简述报纸社论所评价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2)、 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根据材料二,简述图1、图2史料的所属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
    (3)、 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包干合同书上留下手印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在希望的田野上》(歌词节选)

    注:歌词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

    ​材料二: 

    时间

    对外开放的内容

    1980年

    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

    1984年

    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开发上海浦东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图的因果关系。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变化。
    (3)、 根据材料一、二,得出一个历史结论。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年

    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1997年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997年1997年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年

    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2008年

    中国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 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1978-2017年中国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历史事件2: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