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2022年第二次适应性检测化学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2-05-0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披荆斩棘 C、死灰复燃 D、百炼成钢
-
2. 某物质在空气里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物质可能是( )A、木炭 B、硫粉 C、红磷 D、镁条
-
3. 重庆小面是山城特有美食,选材精细制作考究。下列食材富含蛋白质的是( )A、瘦牛肉 B、粗面条 C、豌豆尖 D、辣椒油
-
4. 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A、限制燃放烟花 B、倡导公交出行 C、分类处理垃圾 D、发展燃煤发电
-
5.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用自来水扑灭 B、磷矿粉【Ca3(PO4)2】属于复合肥 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D、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6. 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氯酸钾属于氧化物 B、钢、黄铜、硬铝属于合金 C、钙、铁、锌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属于碱
-
7. 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D、苏打能与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
8. 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2CH4:表示两个甲烷分子
-
9.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质量分数约为21% 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C、工业上利用物理性质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D、食品在空气中因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
10.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强烈的腐蚀性 B、可作炉具清洁剂 C、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D、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
-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固体,收集
B
鉴别棉线、蚕丝、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固体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变质程度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
12. 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
13.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A、A B、B C、C D、D -
14. 下列每组中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FeCl3、NaCl、Na2SO4 B、K2CO3、NaCl、H2SO4 C、BaCl2、Na2SO4、NaOH D、MgCl2、Na2SO4、HCl
-
15.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g氢气与9g氧气混合点燃一定生成10g水 B、常温下,酸性溶液的pH<7,所以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16. t℃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关系绘制成如图所示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B、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N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10% D、图中4个点所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N<M<G=Q
二、填空题
-
17. 学习化学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1)、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上可以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2)、天然气使用后关闭阀门即可灭火,其原理是。(3)、2021年1月1日起,全国餐饮行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该禁令可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A、白色污染 B、酸雨污染 C、臭氧空洞 D、噪声污染
-
18.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请回答:(1)、从宏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组成的。(2)、由图1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图2为的结构示意图(写粒子符号)。(4)、图3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9.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2)、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①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防止锈蚀的原因是。
(3)、钛合金具有很多优良性能,工业上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是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 -
20. 化学兴趣小组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并回收Ag。(1)、铁、铜、银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2)、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利用含有Fe(NO3)2、Cu(NO3)2、AgNO3的废液回收Ag。
①滤液A的溶质是。
②要确定滤液C中有AgNO3 , 可取滤液C于试管中,滴加少量观察现象。
A.稀硫酸 B.稀盐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③若将步骤I中的“加入略过量Cuag”改为“加入略过量Feag”,最终得到Ag的质量m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综合题
-
21. 中国政府承诺:力争CO2的排放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的开发、CO2的“捕集”与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1)、新能源开发。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答一条)。(2)、CO2的“捕集”。如图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捕集”CO2的主要技术流程。
①“捕集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整个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aO和(写化学式)。
(3)、CO2的利用。①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分子个数比是。
②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与压强达到一定值时,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研究发现超临界CO2流体和水相似,溶解能力强,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关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它是混合物 B.它的化学性质与普通二氧化碳相同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 D.它可代替许多有毒、有害、易燃的溶剂
-
22. 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MnO2作催化剂)制取少量氧气。(1)、配制5%的H2O2溶液。
市售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通常为30%。配制150g5%的H2O2溶液,需要30%的H2O2溶液质量为g。
(2)、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①若用D装置干燥氧气,则D中盛放的试剂为。
②实验室利用上述装置,以5%的H2O2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选用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3)、拓展延伸。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所示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字母)。
-
23.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物质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钾溶液
硝酸银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能否反应
能反应
不能反应
能反应
能反应
【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溶液呈无色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向步骤①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呈无色
(1)、【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2)、【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I)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
(Ⅱ)验证是否消失。
(3)、【拓展迁移】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4)、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种情况。
四、计算题
-
24. 将40g由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100g足量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m=。(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