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18</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6</span></strong><strong><span>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span></strong>
  • 1.  血浆中胆固醇与某种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可与肝细胞膜表面受体(LDLR)结合,进入肝细胞内被利用。体内的PCSK9蛋白能牢固结合LDLR,导致血浆中LDL增加,积聚在血管壁进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胆固醇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 . 低脂饮食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C . 胆固醇在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形式运输 D . PCSK9抑制剂可提高血浆LDL的水平
  • 2.  小鼠肝细胞的线粒体分裂时,首先内膜向中心内褶形成间壁,然后外膜内褶形成两个线粒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线粒体的分裂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B . 线粒体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C . 线粒体分裂只发生在肝细胞分裂间期 D .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可为线粒体分裂提供能量
  • 3.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分化前后细胞中遗传物质和mRNA种类发生改变 B . 衰老细胞中染色质螺旋化加剧,导致部分基因的转录受阻 C . 分化前后某些管家基因的表达水平不变,细胞数量增加 D . 抑制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能减缓人体细胞的衰老进程
  • 4.  为探究温度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随机选取10份人的空腹全血标本,依据温度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20℃(室温)组,另一组为4℃(冰箱)组。将两组标本放置2、4、24、48 h后分离血清并测定ALT活性(U/T)。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时间 B . pH和全血标本的体积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C . 温度从4℃升高到20 ℃会影响酶的构象 D . 短时间内不检测的ALT标本应置于20 ℃下保存
  • 5.  某雄果蝇精巢内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I产生两个子细胞M、N,经过减数分裂II产生4个子细胞O、P、Q、R。不考虑突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细胞M、N前需进行DNA复制 B . 细胞N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与精原细胞相同 C . 细胞M、N与细胞O、P、Q、R的染色体组数相同 D . 细胞M或N继续分裂时细胞内可出现X、Y两条性染色体
  • 6.  科研人员利用从S2型大肠杆菌提取的DNA,成功地转化了R3型大肠杆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设计遵循了“减法原理” B . 1、2、3号培养皿中只有R3型细菌 C . 4号培养皿中只出现S2型菌落 D . 4号培养皿中S2型细菌比R3型细菌多
  • 7.  某昆虫的长触角(L)与短触角(1)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等比例的长触角雄性纯合体与杂合体,分别与长触角雌性纯合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且雌雄比例等于1: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关于基因L/1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存在纯合致死现象 B . 若位于Z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ZW的胚胎致死 C .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纯合子的概率为3/4 D .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自由交配,F2中昆虫长触角:短触角=15:1
  • 8.  小鼠的毛色实验发现,杂种小鼠(Aa)表现出黄色、黑黄相间的斑点、近黑色3种毛色,且斑点色中斑点的多少也不完全相同。上述现象是由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且这种甲基化及其程度会遗传。如图为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毛色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A基因转录所必需的 B . 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越高,其表达程度越高 C . 可通过杂种斑点的多少判断A基因甲基化的程度 D . 杂种黄色小鼠雌雄交配,子代毛色会出现三种表型
  • 9.  野生型果蝇为正常翅正常眼,果蝇中存在缺刻翅和棒眼突变体。果蝇的正常翅转变为缺刻翅是由常染色体上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如图甲所示;正常眼转变为棒眼由X染色体上的16A区段重复导致,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果蝇缺刻翅和棒眼的出现均为基因隐性突变的结果 B . B和b的16A区段上相关基因的表达剂量相同 C . 正常眼雄蝇的X染色体与棒眼雄蝇的X染色体结构不同 D . 野生型雌果蝇和缺刻翅棒眼突变体杂交,子代雌雄个体的表型相同
  • 10.  MNS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发现的第二种血型系统,该系统受控于4号染色体上的M、N基因和S、s基因,M和N、S和s是两对等位基因。科研人员随机调查了某地122人的MNS血型,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MM

    MN

    NN

    SS

    Ss

    ss

    人数(个)

    31

    76

    15

    0

    9

    113

    A . 考虑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MNS血型有6种基因型 B . 基因M、N和S、s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 所调查人群中MM基因型频率约为56.6% D . 所调查人群中S基因的频率约为3.7%
  • 11.  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体内前列腺素含量升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鼻塞、流鼻涕(鼻黏液),鼻涕中含有抗体、吞噬细胞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B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鼻塞与组织水肿有关 C . 只有血浆才会直接影响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代谢活动 D . 感染流感病毒后,机体只通过激素调节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 12.  如图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3类神经传出示意图,图中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主要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发挥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方框X可以代表人体内脏器官和腺体 B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生理效应相同 C . 骨骼肌的收缩受意识支配,而X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D . 周围神经系统不只由图中传出神经组成,还应有传入神经
  • 13.  冬泳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体脂,还能避免骨骼肌流失,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冬泳人员上岸之后,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会在下丘脑产生凉意 B . 寒冷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 C . 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寒冷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D . 冬泳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 14.  桑黄多糖主要通过提高身体健康细胞活性、增加健康细胞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对抗身体中的癌细胞和肿瘤。研究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检测了相关指数,结果如下表[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分别为胸腺(mg)、脾(mg)与体重(g)之比,用以评估免疫能力的强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各组S180肿瘤小鼠免疫脏器指数比较

    组别

    剂量

    胸腺指数

    脾脏指数

    空白对照组

    2.65±0.51

    6.46±0.93

    多糖低剂量组

    1.25

    3.31±0.34

    7.64±0.87

    多糖中剂量组

    2.50

    3.76±0.69

    8.35±0.84

    多糖高剂量组

    5.00

    4.04±0.50

    10.37±1.02

    A . 实验组应使用肿瘤小鼠,对照组应使用健康小鼠 B . 较高剂量的桑黄多糖有利于小鼠免疫能力的提高 C . 若要探究桑黄多糖对肿瘤的抑制功能,可以瘤体的大小为检测指标 D . 由桑黄多糖对胸腺指数的影响推测,桑黄多糖可能提高小鼠的免疫监视功能
  • 15.  在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及酒精浓度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O~M时期酵母菌种群消耗装置内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B . M点后发酵瓶中无氧气,酵母菌只进行酒精发酵 C . N点时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此时限制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为非生物因素 D . P点后酒精浓度基本不变,酵母菌种群数量可能比N点时低
  • 16.  某生态系统中有柳树、合欢树、蔷薇(植株较为矮小的灌木)等植物。将柳树与蔷薇砍伐后,食物网的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砍伐后,流入食物网的能量增多,提高了合欢树的生物量 B . 砍伐后,寄生蜂的营养级未改变,但同化量可能发生改变 C . 砍伐后,蛇种群所处的营养级发生改变 D . 砍伐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 17.  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为避免杂菌污染,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等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接种、倒平板等环节也都要防止杂菌的污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煮沸消毒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细胞和部分芽孢 B . 培养基在分装到培养皿前需先进行灭菌处理 C . 某些微生物能以无机物作为碳源,也能以无机物作为能源 D . 为保证超净工作台无菌,接种操作时应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
  • 18.  治疗性克隆对解决供体器官缺乏和避免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具重要意义。下图为治疗性克隆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是核移植,需要在显微镜下通过PEG诱导二者融合 B . 用合成培养基进行过程②时需严格控制其化学成分,还需加入天然成分 C . 进行过程②时需将培养皿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气体环境中 D . 若将图中获得的组织器官分别移植给个体A、B,都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64</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9.  科学家用非转基因水稻和转Z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分别喷施蒸馏水、一定浓度的寡霉素和一定浓度的NaHSO3 , 24h后进行8h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得胁迫前后水稻光合速率如下表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酶的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胁迫前

    胁迫后

    非转基因水稻

    1组

    喷施蒸馏水

    16.31

    5.93

    2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1.27

    4.51

    3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18.29

    9.43

    转Z基因水稻

    4组

    喷施蒸馏水

    18.37

    12.14

    5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寡霉素

    16.03

    10.98

    6组

    喷施一定浓度的NaHSO3

    20.34

    16.81

    1. (1) ATP合酶能催化合成ATP的作用机理是。寡霉素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分别是
    2. (2) 实验中实际测得的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若要获得水稻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
    3. (3)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喷施NaHSO3能够;植物吸收的NaHSO3中的S元素可用于合成等(至少答出1种)生物大分子。
    4. (4) 研究发现,一种名为Steptomyces-d-m的土壤放线菌能产生大量的寡霉素,推测(填“非转基因”或“转Z基因”)水稻更能适应富含Steptomyces-d-m的土壤,判断的依据是
  • 20.  红腹锦鸡是我国特有的鸟类。一般生活在秦岭地区,为山地雉种,主要取食植物的种子,偶尔也会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科研人员为研究气候变化对红腹锦鸡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调查了红腹锦鸡的适宜分布区,并预测未来红腹锦鸡栖息地将向甘肃、陕西等山区不断迁移。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红腹锦鸡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法。研究人员发现在红腹锦鸡数量较多的区域,草地的物种多样性更高,试用“收割理论”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山区生物群落区别农田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2. (2) 科研人员推测红腹锦鸡会向更高纬度地区迁徙,生境碎片化程度加剧。为更好地保护红腹锦鸡生境,可以在彼此孤立的生境间建立生态廊道,提高红腹锦鸡生境连通性,以利于红腹锦鸡种群间进行
    3. (3) 研究人员为进一步探究保护红腹锦鸡的方式,对红腹锦鸡秋季繁殖期能量收支及采食量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忽略性别差异,以下均为平均值):

      体重(kg)

      每日摄入能量(J)

      每日粪便能量(J)

      每日体重增加对应能量(J)

      0.66

      62300

      52930

      400

      ①红腹锦鸡平均每日同化量为J,呼吸作用耗散量为J。

      ②进一步研究表明,红腹锦鸡的呼吸作用耗散量明显小于以上计算量,推测计算量与实际量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4. (4) 由于资源有限,该区域的不同物种之间会争夺。山区中的红腹锦鸡和其他动物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食物选择,占据了不同的,从而能在同一区域中共存。
  • 21.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活动,根据家庭成员遗传病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系谱图,假设甲病受基因A/a控制,乙病受基因B/b控制。已知Ⅲ-4是甲病的致病基因携带者,基因B、b的酶切位点及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调查甲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中调查。调查乙病的发病率时,应做到取样并且样本数量要足够大。
    2. (2) 不考虑致病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甲病遗传方式是。Ⅱ-3的基因型为,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在基因(填“B”或“b”)上。
    3. (3) Ⅲ-3的B、b基因经酶切和电泳后能出现的条带有。图中Ⅱ-2可能的基因型有种。若Ⅲ-3和III-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4. (4) 经调查发现,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600.Ⅳ-4与健康女子结婚,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 22.  为了获得抗蚜虫转基因棉花植株,研究人员分别从雪花莲和尾穗苋两种植物中提取了凝集素基因GNA和ACA,经PCR扩增(如图甲所示),连接成GNA-ACA融合基因,再与质粒(pBI121)构建成重组载体(如图乙所示),再经一系列操作将融合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A过程调节至95℃,目的是通过高温破坏,使双链DNA解聚为单链;B过程中需要两种引物,引物是。配制PCR反应体系时需在冰上预冷,等程序设置完毕后再放入PCR仪中,预冷的目的是
    2. (2) 分析图乙可知,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GNA基因和ACA基因,可获得GNA-ACA融合基因。将GNA-ACA融合基因导入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目的是
    3. (3) 利用含重组载体的农杆菌感染棉花细胞的方法称为。为筛选出转基因细胞,可将感染农杆菌的棉花细胞接种在含的培养基上,选取能在培养基上生长的棉花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可获得抗蚜虫转基因棉花植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