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有学者认为,拉美独立战争没有改变旧的社会经济基础,大庄园制长期存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政治上盛行考迪罗体制,军事独裁导致有些国家战争不断。美英等国竞相角逐,加强渗透。造成拉美独立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大地产制的束缚 B、考迪罗体制导致战争不断 C、帝国主义的干涉 D、未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
2、1905年,俄国颁布《10月17日宣言》,沙皇表示进一步发展普选法原则,召开国家杜马,任何法律未经国家杜马认可不得生效。《宣言》公布以后出现了100多个政党,社会主义政党都浮出水面公开活动。沙俄的上述举措( )A、有利于保障沙皇政府长期统治 B、引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客观上推动了革命力量的积蓄 D、表明立宪主张成为现实
-
3、1916年7月1日,英法陆军沿法国索姆河向德军发起进攻。每个士兵携带70磅装备,“行军和漫步 差不多”。德军机关枪一开火,英法陆军“如同野草一样倒了下来”。6个月的战斗过后,英军前进 了5英里。据此可知( )A、战争移到东线进行 B、一战处于胶着状态 C、德军获得最终胜利 D、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
4、15世纪以前,欧洲人对东亚、中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知之甚少,对美洲、澳大利亚几乎一无所知。自15世纪末起,欧洲人不仅在不同程度上摸清了美洲大西洋沿岸、南美的太平洋沿岸、非洲的轮廓以及南亚和东南亚的海岸线,随即,对各大洲内陆的认识也加深了。这一变化( )A、是世界市场形成的表现 B、与殖民扩张互为因果 C、是科学革命兴起的先声 D、得益于交通工具革新
-
5、1453年奥斯曼占领君士坦丁堡之后,苏丹成为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合法继承人,他自称是“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和国内所有事务的领导者,也是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有权制定沙里亚法(伊斯兰教法)未提到的相关事务的法律。据此可知,奥斯曼帝国A、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 B、注重对人的思想控制 C、赋予了人民无限的权利 D、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区示意图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巴拿马主权国哥伦比亚看到了开发运河的经济利益,打算修建运河。
1881年哥伦比亚与法国签署协议,法国获得了运河建设许可权,1月运河破土动工。
1903年巴拿马政府宣布独立,美国迫使哥伦比亚政府承认巴拿马独立,并与巴拿马签订条约,以1000万美元一次性支付及每年25万美元补偿为条件,永久获得巴拿马运河区的控制权及司法、军事管辖权。
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1920年起正式向全球开放。此后的60年时间里,美国收取到高达461亿美元的通关费用,而分给巴拿马的则仅有11亿美元。
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巴拿马人民不断开展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64年1月9日一名巴拿马学生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时被美军枪杀,随后巴拿马宣布与美国断交,要求美国归还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1977年美国与巴拿马重新签订了美巴运河新条约。
1999年12 月31日,巴拿马运河正式回归了巴拿马共和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拿马运河开通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99年巴拿马共和国新闻人的身份撰写一篇“运河主权回归”的新闻短评。(要求:自拟标题,结构清晰,语气恰当,表述成文。)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建立后,未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很快便陷入种种混乱中。对于这段历史,某革命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摘编自鲁迅《南腔北调集·自序》
材料二 人就是这样,想创造新世界的时候,都会把旧社会说得无比黑暗。实际上,任何一个所谓旧社会的真面貌都不是革命者控诉的那个样子。要想探索文明的兴衰,尤其是通过长历史、大脉络去发现文明的内在逻辑,就必须放下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大而化之扣帽子的办法会让思想变得简单粗暴,很难深入文明的底层。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者控诉旧社会”时的认识误区。(2)、根据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以“我眼中的北洋政府时期”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时任户部尚书李汝华提议加派辽饷筹措军费以抵御辽东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辽饷银锭加派及银锭铭文表(部分)
名称
背景
史料记录
银锭铭文
辽饷
辽东战争
加派时间
征收标准
总额(两)
地区
名目
地区
万历四十六年
每亩三厘五毫
二百万
贵州地区除外
辽饷银、地亩辽饷银、加派、地亩银、地亩加派银
贺县、石门县、四川、云南
万历四十七年
每亩七厘
/
万历四十八年
每亩九厘
五百二十万
崇祯三年
每亩一分二厘
六百六十万
天启元年
杂项
无定额
/
新饷杂项银
云南
崇祯八年
捐助
无定额
五省
助饷
京山县
——摘编自付宛璐等《明末“三饷加派”补证——以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水银锭为中心》
材料二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灭掉大明后,曾评价“前朝(明朝)弊政,厉民最甚者莫如加派辽饷,以致民穷盗起,而复加剿饷(为了消灭农民军,旧额田赋的基础上,每亩加粮六合,称剿饷),再为各边抽练,而复加练饷(练边兵而亩加赋银一分,称练饷)。惟此三饷,数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远者二十余年,近者十余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辽饷”下个定义,归纳明代辽饷加派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
9、如图为2025年3月20日刊登在《中国日报》上的一幅漫画。这一漫画反映出美国贸易政策( )
A、能有效降低民生商品价格 让鸡蛋 B、以合理手段维护经济利益 再次便宜 C、陷入贸易保护的逻辑悖论 D、推动了全球贸易秩序优化 -
10、1921年法国将“停战车厢”移入荣军院,并在“停战空地”树立“倒伏德国黑鹰”的纪念碑。1950年后,复制的“停战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纪念活动转向“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强调“平和、包容、理性”。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抗弱化 B、欧洲一体化背景下的历史反思 C、战后德国对历史罪行的深刻忏悔 D、法国民族主义情绪从高涨到消退
-
11、马克思提出:“劳动权就是支配资本的权力,支配资本的权力就是占有生产资料,使生产资料受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支配,也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资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马克思这一思想意在( )A、改造社会经济所有制结构 B、建立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制 C、推翻资产阶级的专制统治 D、号召国际无产者联合起来
-
12、1520年春,西班牙国会对国王提出:不许离开卡斯提腊、禁止黄金出国、撤销外国人的高级官职,遭到国王拒绝。同年,以自治城市为主体的起义爆发,起义失败后,国王转而与上层贵族联盟。这可用于( )A、佐证西班牙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B、佐证西班牙自治城市开始兴起 C、研究西班牙重商主义政策的起源 D、研究西班牙社会转型失败的原因
-
13、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前27-前22世纪),确立了以法老为首的君主专制政体。在这一阶段,埃及对邻近区域进行了多次远征,并大规模兴建了金字塔和水利工程。这一时期的埃及( )A、初步实现国家统一 B、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C、遭受赫梯帝国入侵 D、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
14、1979年《人民日报》首登四川宁江机床厂广告遭反对,后被官方媒体肯定为“有意义的改革”。1985年上海“国际饭店”东芝广告被部分市民形容为“鬼子进村”,官方媒体刊文回应“允许和欢迎外商做广告”。这些现象反映( )A、民众普遍抵制外来文化 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经济观念转型过程曲折 D、政府放弃计划经济体制
-
15、为解决“两弹一星”理论研究、实验和研制的难题,国家组织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科研力量,协同作战。在发射“东方红一号”时,动用了全国近60%的通信线路,守卫通信线路的群众多达60万人。这反映了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科教兴国”的成果显著 C、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世界 D、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实力
-
16、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标志着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D、加速国民党战略进攻走向低潮 -
17、1929 年10月后,闽浙赣根据地土地政策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富农出租土地及公共土地,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与私有。该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绝对平均主义瓦解封建经济基础 B、革命彻底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C、通过土地国有化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废除土地私有制以满足农民均分诉求
-
1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媒体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刻画满清政府对汉族的压迫,宣扬战争是对中国百姓的“救赎”。中国媒体则常以“东夷之邦”“撮尔小国”等话语讽刺日本。这反映出( )A、中日两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着差距 B、民粹主义成为东亚国家政治主流 C、媒体舆论推动中日文化彻底割裂 D、汉族与满族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
19、下表是道光年间史地学代表著作(部分)。这些作品( )
著作
作者
撰写或刊刻时间
《新疆赋》
徐松
道光四年
(1824)
《西域释地》
祁韵士
道光十六年
(1836)
《圣武记》
魏源
道光二十六年
(1846)
A、反映近代中国边疆危机日益加深 B、表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影响深远 C、讴歌了西南群众抵抗侵略的爱国热情 D、赓续了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传统 -
20、蒙古兴起时,儒学在蒙古统治者眼中,与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并无二致。而在定鼎中原之后,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儒家经典为科举取士标准。这些举措旨在( )A、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 B、促进民族交融 C、缩小蒙汉之间的差异 D、维护儒学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