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理污染、恢复生态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来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是当前生态学发展的热点方向。如图是利用恢复生态学原理改造盐碱化草原的简化技术流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了生物群落理论,恢复后的草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土壤中的有机物增加可以改良土壤,试分析其原因:(至少写两点)。(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看,种草的目的是。(4)、草原生态恢复使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大大增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使用价值,该价值明显(填“大于”或“小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你认为“绿水青山”的生态学意义是(答之有理即可)。
-
2、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中国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中和”时,生产者吸收的CO2总量不等于消费者和分解者释放的CO2总量 B、温室效应会导致我国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农业生产力下降 C、CO2增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屿被淹没,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 D、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3、 人参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干扰素在慢性乙肝、丙肝及部分肿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如图为科研人员制备能合成干扰素的人参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EcoRI、BamHI为限制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①②④ B、在过程③中T-DNA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C、为方便后续的剪切和连接,可在两种引物的一端分别加上GAATTC和GGATCC序列 D、过程④中,科研人员最终未能检测出干扰素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干扰素基因未能导入人参愈伤组织细胞
-
4、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可以用于对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但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图是利用蛋白质工程设计生产干扰素的流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构建新的干扰素模型的主要依据是蛋白质的预期功能 B、图中新的干扰素基因必须插入质粒上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表达 C、图中改造干扰素结构的实质是改造干扰素基因的结构 D、若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也可以直接获得有生物活性的干扰素
-
5、 下图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即将病毒RNA逆转录后再进行PCR扩增)”技术检测2019nCoV核酸的基本流程,1~2h内即可得到检测结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是逆转录过程,不属于中心法则的内容 B、过程②表示扩增DNA片段,需使用RNA聚合酶 C、荧光标记法还可以用于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D、过程②反应体系中加入的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
-
6、 如图表示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流程图,目的是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获得人乳铁蛋白。已知细胞甲是来自雌山羊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完成图中①过程用到了质粒、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等 B、筛选出的细胞乙是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成纤维细胞 C、该重构胚发育至囊胚时需要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 D、图示流程中,②④⑤过程都用到了显微操作技术
-
7、 大肠杆菌经溶菌酶和洗涤剂处理后,拟核DNA就会缠绕在细胞壁碎片上,静置一段时间,质粒分布在上清液中,利用上述原理可初步获得质粒DNA。用三种限制酶处理提取的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质粒的粗提取和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DNA时可加入酒精,使溶于酒精的蛋白质等物质溶解 B、将提取的DNA溶于2mol/LNaCl溶液后,加入二苯胺试剂溶液即呈现蓝色 C、电泳鉴定DNA利用了DNA在电场中会向着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原理 D、根据电泳结果可知质粒上有限制酶Ⅲ的切割位点,可能没有限制酶Ⅰ和Ⅱ的切割位点
-
8、 研究人员将结核杆菌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A与B的培养基中(“+”代表含抗生素,“+”的多少代表抗生素浓度,“-”代表不含抗生素),对两种抗生素的药性进行分析。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后,细菌生长情况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家利用厌氧发酵技术使抗生素中青霉素的生产实现了产业化 B、与单独使用抗生素A相比,联合使用抗生素B的抑菌作用更强 C、为排除杂菌的影响,倒平板前可对培养基采用煮沸灭菌或者湿热灭菌 D、该实验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结核杆菌,待菌液被吸收后方可倒置培养
-
9、 研究发现,小鼠四倍体胚胎具有发育缺陷,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胎以外的结构。ES细胞能被诱导分化形成所有类型的细胞,但很难分化形成胎盘。四倍体胚胎与二倍体的ES细胞的嵌合体则会使二者的发育潜能相互补偿,发育为ES小鼠,其中的四倍体胚胎只能发育成胎盘等胚外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二倍体小鼠2细胞期胚胎中的细胞用电融合法融合,可得到一个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B、嵌合体中的ES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只能分化为胎盘等胚外组织 C、嵌合体胚胎发育至原肠胚过程中只进行细胞分裂,不进行细胞分化 D、嵌合体发育形成的ES小鼠的基因型与供体ES细胞的基因型不同
-
10、 研究者用酸笋开发具有降低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先将酸笋发酵液接种到含有CaCO3的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出乳酸菌。然后将乳酸菌接种到含有胆固醇的培养液中,筛选出能够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腌制酸笋需要水封,为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 B、将酸笋发酵液用稀释涂布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 C、溶钙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落为目标菌落 D、胆固醇属于脂质,主要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源
-
11、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
①对于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理性看待
②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产品不需要安全评估
③禁止进行任何形式的基因检测活动
④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播、伦理道德教育和立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⑤我国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其扩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
12、 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工程将细菌纤维素酶的第137、179、194位相应氨基酸替换为赖氨酸后,纤维素酶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下列有关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纤维素酶的改造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 B、对纤维素酶的改造是通过直接改造mRNA实现的 C、改造后的纤维素酶和原纤维素酶是同一种酶 D、改造前后纤维素酶的性状不可以遗传
-
13、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是基因工程的工具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酶即能切割双链DNA片段,又能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 B、—CATG↓—和—G↓GATCC—序列被限制酶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数相同 C、DNA连接酶能催化任意2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用限制酶切割DNA分子中部,获得一个目的基因时被水解的磷酸二酯键有2个
-
14、 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PCR过程每次循环分为3步,其中温度最低的一步是延伸 B、PCR复性过程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使引物结合在DNA模板链的5'端 C、PCR所用的缓冲液和酶从冰箱拿出之后,迅速融化 D、在循环过程中,引物Ⅰ延伸而成的DNA单链会与引物Ⅱ结合,进行DNA的延伸
-
15、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图a、b、c表示现代生物工程技术,①②③表示结果。根据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a是核移植技术,①反应了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B、若c是胚胎分割技术,③中个体的表现型也可能不同 C、①②③中作为受体的动物品种是珍稀的或存量少的雌性动物 D、若b是体外受精技术,则②为良种家畜快速大量繁殖提供了可能
-
16、 图1表示DNA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某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作用位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所示部位即图2中箭头所示部位 B、图2所示的DNA片段被限制酶切割后获得的末端形式与图1末端相同 C、E.coliDNA连接酶可以将两个图2被切割后的结构连接成为一个DNA片段 D、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有图2所示的碱基序列
-
17、 进行生物工程设计时,下表各组所选择的实验材料与实验目的搭配,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材料特点
①
动物细胞核移植
卵(母)细胞
细胞体积大,细胞质能有效
调控核内基因表达
②
体细胞诱变育种
愈伤组织细胞
分裂能力强,易诱发突变
③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
花粉粒
易于获取,易于培养
④
烧伤患者皮肤细胞移植
自体皮肤生发层细胞
分裂能力强,且不会引起免疫排斥
A、① B、② C、③ D、④ -
18、 软骨发育不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基因型为HH的个体早期死亡。一对夫妻均为该病患者,希望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辅助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从桑葚胚中分离少量滋养层细胞,培养后检测基因型 B、经超数排卵处理后进行体外受精,再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C、从羊水中提取细胞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淘汰基因型为hh的胚胎 D、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三个胚层将逐渐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器官等
-
19、 下列关于体内受精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开始
②释放第二极体
③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并释放多种酶
④精子穿越卵细胞膜外的结构
⑤雌、雄原核的形成
⑥两个原核靠近,核膜消失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④⑤⑥① C、④⑤②①③⑥ D、③④②⑤⑥① -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应用的是( )A、保护濒危物种 B、试管婴儿的成功 C、获得组织器官异体移植的供体 D、促进家畜优良畜群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