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过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

    空气 , 使空气的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从而使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这个实验将能转化为能。

  • 2、如图所示,夏天,我们常常将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制作“冰镇饮料”。这是因为饮料和冰块的不同,两者之间发生了 , 冰块温度(填“高”或“低”),热量,内能 , 饮料温度(填“高”或“低”),热量,内能

  • 3、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物体的内能改变,它的机械能也一定改变 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一定发生变化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 5、如今,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如图所示,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在冬季有效日照时间段里,能将8 ℃、100 L的水加热到38℃。[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

    (1)、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能。
    (2)、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若此期间太阳辐射到热水器的热量为4.2×107J,则该热水器的效率是多少?
  • 6、室温为 10℃时,小宁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小宁用平均为50 N的力将活塞压下12 cm,发现底部浸有0.001 kg乙醚的棉花并没有出现燃烧现象。请回答:[乙醚的比热容约为 1.8×103J/(kg·℃),着火点为160 ℃]

    (1)、小宁对活塞做的功为J。
    (2)、0.001 kg乙醚温度从 10℃升高到着火点至少需要吸收热量J。
    (3)、小宁的实验没有成功,请帮助他分析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 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300

    20

    40

    21

    食用油

    300

    21

    41

    10

    (1)、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停表、温度计和
    (2)、本实验中,用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3)、由实验数据分析知: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 8、如图所示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 9、植树造林既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又可以调节气温。假设 10000 m2 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 1.2×105J,如果这些太阳能被初温为26 ℃、质量为50 kg的干泥土全部吸收,可使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干泥土的比热容为 0.8×103J/kgC]
  • 10、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所示。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 11、质量为200 g的沙子,吸收 9.2×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 50℃,则沙子的比热容为J/(kg·℃),其科学意义是
  • 12、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如图所示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图甲: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图乙: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图丙:暖气片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图丁: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 13、根据下表中的数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¹]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砂石

     0.92×103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 14、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数值上等于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比热容与热量有关 D、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 15、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材料一 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驱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汽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

    材料二 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汽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

    ①汽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汽缸;

    ②通过汽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汽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

    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

    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汽缸中排出。

    材料三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如图丙),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冲程的原理相似。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
    A、科学与技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B、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C、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 16、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的水火箭。发射时,先在瓶内装适量水,再用打气筒往瓶内打足气。打开阀门,水从尾部向下喷出,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向上飞向空中。

    (1)、向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水从尾部向下喷出时,瓶内气体对水做功,该过程相当于内燃机的冲程。
  • 17、喜欢思考的小科用塑料矿泉水瓶进行了如下游戏:瓶中留有少量水,盖上瓶盖(图甲);扭转瓶子(图乙),轻轻扭动瓶盖,瓶盖被瓶内的气体冲出,同时瓶内出现白雾(图丙)。图乙和图丙所示的过程,分别与四冲程内燃机连续的两个冲程相似,这两个冲程是  ( )

    A、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B、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 C、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D、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
  • 18、为实现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某汽车集团研发了一款新型汽车。与某款汽车同样油耗和使用条件下,发动机工作时,尾气中“汽油味”明显降低,动力更强劲。如图所示为其发动机某一冲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尾气中“汽油味”降低,是因为汽油在汽缸中燃烧比较完全 B、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汽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发动机效率可达100% D、该发动机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
  • 19、为了缓解能源紧缺问题,提高热机的效率变得越来越重要。下列有关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尽量减少热机内部各部件间的摩擦可提高热机效率 B、使用的燃料热值越高,热机的效率越高 C、目前有些新型燃料汽车实现了“零排放”,它们的热机效率可达到100% D、柴油机的效率一般低于汽油机的效率
  • 20、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如图所示。内燃机的效率为    (   )

    A、7% B、28% C、31% D、34%
上一页 329 330 331 332 3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