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铁粉和硫黄反应”的改进实验,将铁粉和硫黄混合物置于两块石英玻璃片之间并固定。在酒精灯上加热,产生红色火星,固体由棕灰色变为黑色。

    (1)、铁粉和硫黄在两块玻璃片之间,反应时几乎接触不到氧气,减少了(填化学式)气体的生成,更加环保。
    (2)、向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滴入稀硫酸,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H2S)气体产生,说明铁粉和硫黄发生了反应。H2S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3)、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紫红色物质,说明黑色固体中有剩余。
  • 2、铁可以转化为多种含铁化合物,请写出如图所示的转化过程中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反应②表明:金属和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③④两个反应表明:铁和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物中铁的化合价通常为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并总结相应的规律。
    (1)、CaCaOCaOH2CaCO3

    (2)、已知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和金属钙相似,也能发生类似金属钙的转化过程。

    NaNa2ONaOHNa2CO3

    (3)、根据上述两个转化过程,请归纳出金属及其相关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填字母)
    A. 金属
    B. 碱
    C. 金属氧化物
    D. 盐
  • 4、铁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它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铁与硫反应实验中有关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铁在与硫反应前能被磁铁吸引 B、铁与硫一旦混合就会剧烈反应 C、硫化亚铁是一种黑色的固体 D、硫化亚铁是一种盐
  • 5、如图是部分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转化有。(填序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反应④无明显现象,要检验生成物,可加入的试剂是
    (3)、进行⑥的转化,实验室常用物质的化学式是
    (4)、实验室常用反应⑦来制取CO2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过程,并总结相应的规律。
    (1)、CCO2H2CO3CaCO3

    (2)、SSO2H2SO3CaSO3

    (3)、根据上述两个转化过程,请归纳出非金属及其相关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填字母)
    A. 非金属
    B. 酸
    C. 非金属氧化物
    D. 盐
  • 7、有关非金属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SO3 , 发出淡蓝色火焰 B、跑步比赛的发令枪是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P2O5气体 C、木炭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气体,发出白光 D、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 8、小金为了测定某生锈的生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编号及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天平

    称量生锈的生铁片的质量

    生锈的生铁片的质量为m

    ②装置甲

    先 通 入 一 段 时 间CO,然后加热;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室温

    生锈的生铁片变成光亮的银白色

    ③装置乙

    将②中生成的光亮的银白色铁片放入稀盐酸中至完全反应

    试管中____;测得室温下产生氢气的体积为V

    (1)、装置甲存在缺陷,其具体的改进方法是
    (2)、装置乙的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若室温下氢气的密度为ρ,生锈的生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用字母表示)。
    (4)、有人认为:“②中所得光亮的银白色铁片的质量,即为此生锈的生铁片中铁元素的质量,没有必要进行③的操作。”判断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9、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如图甲所示为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其主要过程可用图乙表示。将铁矿石与煤炭捣碎加入炼铁炉中,鼓入空气,使两者在高温下相互作用,生成的生铁水(含碳量4%左右)流入方塘中,撒入潮泥灰(主要成分是 CaCO3)并反复搅拌形成钢(含碳量0.1%以下)。

    (1)、该过程中,煤炭在高温炼铁炉内的作用是(写出一点)。
    (2)、向方塘中撒入潮泥灰的主要作用是在高温条件下,将生铁水中含有的 SiO2 杂质转变为炉渣(主要成分是 CaSiO3)和一种氧化物,生成炉渣的反应中没有化合价的改变,请写出生成炉渣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炒钢”过程中,需反复搅拌翻炒方塘中的生铁水才能获得钢,反复搅拌生铁水的主要目的是
  • 10、北宋张潜在其《浸铜要略》一书中对铜的冶炼有如下记载:“山麓有胆泉,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

    (1)、书中提及的“胆泉”为硫酸铜溶液,“浸铁”即将铁放入其中,写出此冶炼铜的方法中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属于反应。
    (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0”“◯”“●”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表示(填离子符号)。
  • 11、 如图为 CO 还原CuO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已省略)。已知: HCOOH=热浓硫酸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所需CO 可现制现用 B、“微型”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C、“微型”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危险系数小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 12、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铁及其矿石。
    (1)、图中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2)、某钢铁厂要生产含杂质3%的生铁1120 t,那么需要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
  • 13、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中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通入氢气 B、在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 D、该实验装置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14、常见的还原剂有碳、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完成相关的还原反应。
    (1)、木炭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C+2CuO=O2+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 ,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的气体。

    (2)、氢气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 H2+CuO=+Cu

    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紫红色,试管口有生成。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

    现象:红棕色的粉末逐渐变 ,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15、金属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变成。在高温条件下,等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作反应。能从氧化铜、氧化铁中夺取氧的性质叫作性,具有此种性质的物质可作剂。
  • 16、科学家常根据物质性质及相互之间的反应,制造出许多新物质。
    (1)、请在图的框中填写不同类别的物质(填化学式)实现 Ca(OH)2 一步转化为CaCO3

    (2)、某 Ca(OH)2 样品部分变质为 CaCO3(假设其成分均匀)。科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测定该样品中 Ca(OH)2 的质量分数。

    ①实验测定:称取10.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烧杯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烧杯总质量/g

    280.0

    278.9

    277.8

    27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 CO2 气体的质量为g。

    (3)、数据处理:计算该样品中 Ca(OH)2 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 17、图是小科建构的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1)、写出图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2)、要一步实现图中 CuCu2+,的转化,可将铜加入适量的某种常见盐溶液中,则该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根据图中的转化关系,利用硝酸铜溶液制备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试剂。

  • 18、物质王国举行一场趣味篮球赛。某队由CO2、 Ca(OH)2、CuCl2、HCl、 Fe五名“队员”组成,“队员”只能将球传递给可以与自己发生化学反应的“队员”。比赛中,由CO2“队员”先发球,其他“队员”间传接球,最后由CuCl2“队员”投篮进球完成一次有效进攻。场上“队员”位置及传球路线如图所示。

    (1)、B位置“队员”代表的物质是
    (2)、为实现“快速进攻”, Ca(OH)2 除传球给 A位置的“队员”外,还能直接传球给(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队员”。
    (3)、写出连线④两端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人们常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所需要的物质。如图 是 Mg(OH)2、MgCl2、 Mg(NO3)2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加入氯化铜溶液或稀盐酸可实现①的转化 B、通过一步反应无法实现②的转化 C、通过一步反应可实现MgNO32向 MgCl2的转化 D、通过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可实现③的转化
  • 2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CO2+H2OH2CO3 B、Fe2O3+COFe C、S+FeFeS D、CuOCu(OH)2+H2O
上一页 321 322 323 324 3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