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 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 B、将pH 试纸浸在待测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颜色变化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D、测得该溶液的pH为3.4
-
2、实验测得生活中四种液体的 pH如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
液体种类
橘子汁
食醋
蒸馏水
苏打水
pH
5
3
7
9
A、橘子汁 B、食醋 C、蒸馏水 D、苏打水 -
3、小科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的作用时,归纳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 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
4、已知盐酸是 HCl气体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往往观察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现有一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装置的作用是 , 实验后向 B 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写出 B 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3)、能否将浓盐酸换成稀硫酸?(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5、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已知: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俗称盐酸。
(1)、在充满 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浸泡成紫色并晾干的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向盛有锌粉的试管中通入干燥的 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写出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由(1)中现象可知,HCl气体和盐酸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请根据图中 HCl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完成右边盐酸的微观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
6、 洁厕灵(含 HCl)、“84”消毒液(含 NaClO)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物质:2H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产生的有毒物质是 NaCl B、洁厕灵不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NaClO是氧化物
-
7、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如图所示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厕所用的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氧气
-
9、鉴别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时,可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和足量 , 若观察到有产生,说明样品中含离子。以稀盐酸为例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在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常会发现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些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气泡是怎么产生的?
(1)、[猜想假设]猜想:。(2)、[实验过程]为了验证猜想,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试管1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如下表所示,请将试管2中的现象填入表格。
试管
现象
结论
试管1
有气泡产生
猜想正确
试管2
(3)、[反思]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于是他们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对照实验,这样设计实验的目的是。(4)、还有同学想:气体会不会是铁锈与水反应产生的?他认为还要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如无必要,请说明理由:。
-
11、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实验,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试管(填序号)。(2)、试管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小烧杯①中盛的是紫色石蕊试液,②中盛的是浓盐酸。片刻后,可以观察到①中液体的颜色变成()
A、紫色 B、红色 C、无色 D、蓝色 -
13、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A、浓盐酸电离出氯离子 B、浓盐酸挥发出的水蒸气形成了白雾 C、浓盐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小液滴 D、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
14、盐酸是工业上常用的酸。下列关于盐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放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B、纯净的浓盐酸是黄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D、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
15、如图所示,关闭弹簧夹 K2 , 缓缓打开活塞K1 , 氢氧化钠溶液流入平底烧瓶,轻轻振荡,发现溶液仍显红色;然后,关闭 K1 , 缓缓打开K2 , 发现 C中溶液沿导管慢慢流入平底烧瓶,观察到立即有气泡产生,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16、在科学实验中,有时试剂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试剂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 A 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试剂,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试剂(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广口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2)、BC 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CD 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7、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甲中软塑料瓶变瘪,乙中“瓶吞鸡蛋”。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共同原理是。(2)、小雯同学提出疑问,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3)、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 , 观察到的现象,从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
18、 一定温度下,向 agFeCl3溶液中加入 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 NaOH 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OH)3 沉淀完全时,消耗 NaOH 的质量为n g B、P 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 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 Fe(OH)3的质量为(n-b+a)g -
19、氯气(Cl2)能与水发生反应: HCl+HClO,其中 HClO 是一种酸。则将Cl2 通入 NaOH 溶液中,反应的生成物有( )A、NaCl、H2O B、NaClO、H2O C、NaCl、NaClO D、NaCl、NaClO、H2O
-
20、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sOH 溶液能与 Fe2O3反应 B、CsOH在水中能电离出Cs+、OH- C、CsOH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CsOH 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为 Cs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