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想利用一个电压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 R0测量电阻 Rₓ的阻值。小明选择了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且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2)、实验步骤:
    (3)、表达式: Rx=(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2、如图甲所示为小强测电阻的电路图,如图乙、丙所示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那么待测电阻R=Ω。为了培养小强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老师介绍说,其实电压表是一个电阻很大的仪表,电流表是一个电阻很小的仪表,两表均有电流通过,你认为小强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的电阻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待测电阻的真实值。

  • 3、小明练习“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若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电压表按0~15 V 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 A 量程读数 D、电压表按0~15 V 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 A量程读数
  • 4、如图甲所示为“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电路。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充完整。
    (2)、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电阻的阻值为Ω。
    (3)、为减小实验误差,需进行多次测量。完成第一次测量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 5、“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大小,另一种是测小灯泡阻值的大小。测定值电阻阻值的大小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小灯泡阻值的大小时,不能求平均值,原因是 ,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6、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有两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画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对于图像的分析,下列说法中,错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Ω B、由图甲可知,该实验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由图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将该定值电阻和小灯泡并联接在电源电压恒为3 V的电路中,干路电流为6 A
  • 7、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 的阻值,为了改变电阻 R两端的电压,有三种方案可选:

    甲:改变接入 MN 的串联电池的个数。

    乙:将电池与不同阻值的电阻串联接入MN。

    丙:将电池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 MN,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其中可行的方案是    (   )

    A、 B、 C、甲、丙 D、甲、乙、丙
  • 8、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甲、丙 B、乙、丙 C、甲、乙 D、甲、乙、丙
  • 9、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控制电源电压,以免损坏电压表 B、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 C、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更加准确 D、只能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电阻中的电流变大
  • 10、下列选项为某同学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A、连接电路时,应先闭合开关 B、连接电表时,应先选用小量程 C、闭合开关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D、计算电阻时,应先计算电压平均值与电流平均值
  • 11、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电阻和电流 B、电压和电阻 C、只需测电阻 D、电压和电流
  • 12、小明为了比较萝卜、土豆、番薯的导电能力,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方条,分别接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a、b之间。

    (1)、该实验探究的目的是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的关系。
    (2)、实验设计中,小明想通过观察比较来比较三者导电能力的大小。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明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他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有一种电波感应器(如图乙所示)能向物体发射电波,并根据物体反射回来的电波的强弱来判断物体的导电能力,物体对电波的反射能力越弱,则导电能力越强。若向萝卜、土豆、番薯发射相同强度的电波,反射回来的电波结果如表所示(“+”越多表示电波越强),则萝卜、土豆、番薯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种类

    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

    萝卜

    ++++

    土豆

    +++++++

    番薯

    ++

  • 13、常温下的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当温度上升时,其电阻会减小;金属则刚好相反,当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临界温度)时,其电阻会消失,从而变为超导体。如图所示为两种物质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其中表示玻璃的是 , 表示金属的是

  • 14、现在市售的纯净水大多是由自来水经过多层过滤后得到的,矿物质较少,导电能力差,而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导电能力较强。小明根据这两种水的导电能力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他家购买的饮用水是矿泉水还是纯净水。甲、乙是两根相同的细长玻璃管,玻璃管甲内装满已知矿泉水,玻璃管乙内装满待测的饮用水。单刀双掷开关S从1拨到2时    (   )

    A、若电流表示数不变,则乙内是纯净水 B、若电流表示数不变,则乙内是矿泉水 C、若电流表示数变大,则乙内是纯净水 D、若电流表示数变小,则乙内是矿泉水
  • 15、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金属丝时,灯泡变暗。如图乙所示,将玻璃芯加热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热金属丝会使其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B、加热使玻璃芯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图甲中,灯泡和金属丝的电阻不同,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也不同 D、不加热时,甲、乙两个电路在闭合开关后都没有电流
  • 16、我们在考试时会用到2B铅笔填涂机读卡,电脑可以直接读取机读卡上的答案,是因为2B铅笔中的石墨是(填“导体”或“绝缘体”)。若使用了不合格的2B铅笔,可能会导致电脑无法识别,这是由于不合格的铅笔芯的导电性(填“强”或“弱”)。
  • 17、如图所示为白炽灯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下列现象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示例〕白炽灯灯丝用久了会变细:灯丝在高温状态下升华。

    (1)、灯座外壳用塑料制成:
    (2)、灯丝用钨制成:
  • 18、如图所示的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其内部的发光材料    (   )

    A、具有良好的导电特性 B、具有良好的绝缘特性 C、是超导体 D、导电性能随外接电源正、负极的改变而改变
  • 19、下列关于物质导电性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导体都是依靠自由电子导电的 B、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是其内部没有电荷 C、半导体是制作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 D、日常生活中我们实现了用超导体进行远程输电
  • 20、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    (   )
    A、可以自由移动的正电荷 B、较多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 C、可以自由移动的原子核 D、较少的自由电子
上一页 254 255 256 257 2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