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图甲表示“M与 N 的并列关系”,图乙表示“M 属于 N的从属关系”,溶质与溶液的关系属于(填“甲”或“乙”,下同),溶液与悬浊液的关系属于 ,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属于

  • 2、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碘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碘也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 溶剂是
    (2)、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画出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情况(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假设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根据所学知识和题意分析,(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 3、在水中滴加红墨水后振荡,得到液体①,再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乙醇,得到液体②,振荡后得到液体③。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液体①、②、③都是溶液 B、液体②的现象说明乙醇的密度比水小 C、液体③的现象说明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D、该实验说明溶液的溶质可以是液体
  • 4、取新鲜橘子皮,挤出汁液滴在充气的气球上,气球会马上爆炸。这是因为橘子皮外面有一层油脂腺,内含柠檬烯。柠檬烯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同时也能溶解气球表层的橡胶。下列关于柠檬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 B、与乙醇混合后一定形成乳浊液 C、少量橡胶加入柠檬烯中可形成溶液 D、柠檬烯易溶于乙醇、不溶于水是化学性质
  • 5、某航天员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舍难分”的神奇实验:他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让油水充分混合、静置,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太空中水不能作为溶剂 B、在地面,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 C、在不同环境中,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D、在地面上,油水混合物能形成乳浊液
  • 6、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均是固体。

    实例:的溶质不是固体。

  • 7、请在概念图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1)、①处应填
    (2)、若要将牛奶、钡餐、肥皂水、泥水填入图中,则②处为 , ③处为
  • 8、苯酚是一种奇怪的固态有机物,它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常温下微溶于水,但在温度高于65 ℃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将 50g 苯酚投入 10℃的 10g 水中,并保持水温为 10℃,此时混合物为(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下同),加热煮沸时混合物为
  • 9、煮鱼时加些酒,能使产生腥味的甲胺等溶于乙醇并在加热后挥发逸去,经过这样烹饪的鱼就不再有腥味了。下列过程中,与上述原理不相似的是(   )
    A、用钢丝球除去碗上的污垢 B、用水除去衣服上的汗渍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将试管壁上的碘洗掉
  • 10、将下列少量物质加入试管中,充分混合后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
    A、 B、 C、 D、
  • 11、下列选项中的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是    (   )
    A、泥水、肥皂水、碘酒 B、饮用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牛奶、汽水、石灰水 D、酒精、泥浆、汽水
  • 12、炉甘石洗剂是一种常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药剂,有固体颗粒沉在底部,使用时需摇匀,取适量涂于患处。炉甘石洗剂属于(   )
    A、悬浊液 B、溶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 13、关于物质的溶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物质分散到水中都会形成溶液 B、汽油溶解在色拉油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 14、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 15、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2)、若采用升温、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填“a”“b”或“c”)。
    (3)、将t3℃时等质量的a 和b 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____(填字母)。
    A、ma>mb B、ma=mb C、ma<mb D、不能确定
    (4)、R 是a、b、c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现用R作如图乙所示的实验,①②中没有固体析出,③中有固体析出。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
    A、R 是a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①②③中,只有③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D、分别将t3℃下等质量的a、b、c 的饱和溶液蒸发掉等量水后,溶剂质量为a
  • 16、如表所示为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硝酸钾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氯化钠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表示的含义是
    (3)、60℃时,将60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的溶液质量为g。
  • 17、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加入水,充分搅拌后,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

    A、50g B、35g C、30g D、25g
  • 18、如表所示为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由表中的数据可推出氯化铵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是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 50g氯化铵,形成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 60 ℃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 19、风暴瓶内的物质会随着外界气温变化展现出多变的晶体变化。制作时,只需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按一定比例装入樟脑、酒精、硝酸钾、氯化铵、水等物质即可。
    (1)、瓶内晶体会出现形态万千的变化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能力受影响。
    (2)、常温下,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加到水中,观察到有明显的浑浊现象,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
    (3)、瓶底有樟脑固体析出,此时瓶内的溶液是樟脑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20、 t ℃时,向一只盛有0.15g氢氧化钙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t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3g C、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50.15g D、氢氧化钙为易溶物质
上一页 251 252 253 254 2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