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B、当抗原侵入人体后,可以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起作用 D、一种抗体只能对一种抗原起作用
  • 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清除病原体的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 B、第二道 C、第三道 D、第一道、第三道
  • 3、人类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抵御病原体的一道又一道防线。图是关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图解,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一道防线的图示是(填字母)。
    (2)、表示人体保卫自身的第二道防线的图示是(填字母)。
    (3)、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因此叫免疫。
  • 4、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发明了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8 世纪末,琴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19 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4)、近年来,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染病,例如,1981 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图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5)、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青蒿素,荣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其
    (6)、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席卷全球,引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从免疫的角度看,注射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属于 , 注射后体内会产生针对该病毒的。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不可有丝毫懈怠。
  • 5、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 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 6、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被蛇咬伤的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的抗体
  • 7、大多数人自身具备健康的免疫系统,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存在各种免疫方面的疾病。下列四种生理反应依次属于    (   )

    >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病症

    >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不仅向该细菌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

    ①正常免疫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病    ④过敏反应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 8、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 )
    A、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 B、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异常、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C、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功能出现异常 D、自我稳定功能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
  • 9、人体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要产生大量衰老、死亡的细胞,这些细胞都能得到及时清除,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属于免疫的 ( )
    A、抗感染功能 B、自我稳定功能 C、免疫监视功能 D、特异性免疫功能
  • 10、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   )
    A、特异性免疫功能 B、自我稳定功能 C、免疫监视功能 D、抗感染功能
  • 11、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这种免疫属于( )

    ①非特异性免疫 ②特异性免疫

    ③自然免疫 ④人工免疫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 12、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 13、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到100%。对被狗咬伤的人,应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对咬伤严重者同时注射狂犬病血清。对被狗咬伤的人采取的这些措施是通过(填“自然”或“人工”)免疫,使人体获得抗体。其中狂犬病疫苗属于(填“抗原”或“抗体”),狂犬病血清属于(填“抗原”或“抗体”)。
  • 14、膳食纤维被称为人体的“第七类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探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某探究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30 只、葛根膳食纤维、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

    ①随机选取10 只小白鼠作为甲组,将另外20只小白鼠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并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②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③甲组和乙组小白鼠每天灌喂5 mL 蒸馏水,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的葛根膳食纤维,连续灌喂17 天(其间各组小白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④17天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组别

    实验开始时/(mg·L-¹)

    17天后/(mg·L-¹)

    914

    910

    3234

    3139

    3247

    1182

    (1)、该实验选取的30只小白鼠的要求是(至少写出两点)。
    (2)、将实验步骤②补充完整:
    (3)、有同学认为本次实验只需要乙组和丙组相互对照进行实验即可,科研人员表示甲组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设置甲组的目的主要是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15、胰岛素的发现经历了百余年时间。

    材料一 1776年,马修通过实验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和血液都是甜的。

    材料二 1889 年,科夫斯基发现狗的胰腺里含有一种能维持血糖浓度的物质。

    材料三 1921年,班廷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到低浓度的胰岛素溶液。在之后的胰岛素提取研究中,科利普将捣碎的胰腺与一定浓度的酒精混合,发现原先溶解在溶液中的胰岛素析出,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胰岛素。

    材料四  1965 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马修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尿液是甜的,原因是患者尿液中含有
    (2)、从科利普的实验推测,胰岛素的溶解能力与有关。
    (3)、通常一次注射的胰岛素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为24h左右,只能暂时性控制血糖。为达到根治糖尿病的目的,下列研究方向合理的是( )。
    A、研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机理,以确定治疗方案 B、研究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的基因技术,以提高胰岛素的产量 C、研究诱导普通细胞分化成胰岛细胞的技术,使患者胰岛素分泌增加 D、研究延长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减少注射胰岛素的频率
  • 16、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因无法被鼻腔、咽喉等呼吸器官屏障阻挡而沉积在肺部。PM2.5会携带有害物质进入血液,由此会产生血管内膜增厚、血管狭窄等症状。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 B、会直接损害呼吸系统 C、可被人体免疫功能消除 D、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
  • 17、“过劳死”是一种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在对“过劳死”人群深入研究时发现,猝死的直接原因的前五位是冠状动脉疾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上述病因归结起来都属于(   )
    A、恶性肿瘤 B、烈性传染病 C、遗传病 D、心脑血管病
  • 18、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和进食后的对应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血糖含量不正常的是 , 他得了 , 依据是
    (2)、血糖含量最高处是在进食后小时,原因是此时
    (3)、根据图示,治疗上述病人的有效方法是。该药物的口服效果和注射效果相比,更好,原因是。你对该病人在饮食上的建议是
  • 19、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高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进入成年后,物质会在动脉壁上沉积而逐渐形成
    (2)、如图所示,贴在心脏外面的主要血管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的作用是 , 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疾病称为
    (3)、下列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是(填序号)。

    ①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

    ②只喜欢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

    ③不抽烟、不酗酒

    ④容易激动,脾气暴躁

    ⑤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

  • 20、癌症致人死亡的原因是    (   )
    A、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中毒死亡 B、癌细胞侵入人体细胞内,使细胞死亡而导致人死亡 C、癌细胞不断恶性增殖,耗尽患者营养,使人衰竭而死 D、癌细胞能分泌毒素致人死亡
上一页 238 239 240 241 2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