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连下“开捐输(将财物捐助缴纳给公家)”“裁浮费(不必要的开支)归公”等一大串的搜刮命令。这表明《南京条约》的签订( )
    A、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B、加重了清政府财政负担 C、损害了中国关税主权 D、提高了清政府行政效率
  • 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3、从下面结构图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B、结构图反映出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深渊 C、英国对中国资源的掠夺推动英国率先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D、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西方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 4、《盛世危言》中写到: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钉、洋针入中国,而冶业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也。这说明洋人的入侵(   )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迎到破坏 B、使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开始瓦解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 5、“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与所述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虎门条约》 D、《天津条约》
  • 6、我国把6月3日作为禁毒日是为了纪念历史上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的领导者是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邓世昌
  • 7、下列关于中国人口与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为分界线,西密东疏 B、我国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C、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 D、我国各民族大聚居小散居
  • 8、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出现在南方的是 (    )

    ①一月均温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②种植水稻,内河航运发达

    ③以种植小麦和甜菜为主,冬季河流结冰        
    ④湿润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9、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根据右图,判断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①处主要地形为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③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区牧民冬季会喝青稞酒暖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0、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合理利用网络。
  • 11、“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告诉我们,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 12、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 13、在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将香港割给英国。
  • 14、鸦片战争中,英军进犯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身负重伤仍力竭抵抗,直至牺牲。
  • 15、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1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有利于海洋湿润水汽进入内地形成降水。
  • 17、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经度跨度较大。
  • 18、绍兴市上虞区倪梁村是明末名臣、著名书法家倪元璐的故乡。某校开展“探寻倪梁村共富新路径"的主题研学游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党建引领】材料一:倪梁村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依托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倪梁村还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多层次基础协商格局。倪梁村开通“掌上三务”。主动接受村民监督,人人都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电视了解村务、财务、党务,第一时间知晓村里大事小事的村民们,主人翁意识待续提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倪染村民主共治的经验。
    (2)、【文化赋能】材料二:倪梁村修书香文化礼堂,挖掘历史文物、民间故事、剪纸文化中的“倪元璐”元素,为村民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涵养成了文明乡风。把剪纸、竹雕、书法这三颗散落在村内的“文化珍珠”串珠成链,把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治理。

    根据材料二,分析倪梁村文化措施的意义。

    (3)、【多元共治】材料三:

    倪梁村还倡导“以法治人,以德育人,以理照人,以情感人”,体现社区的多元共治。

    爱心义警队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邪教宣传”“扫黄打非整治”“一带一盔文明出行倡导”等活动,以治安信息员、法治宣传员等角色,助力基层普法工作。

    倪梁村把倪元璐“忠诚孝义"的品格深化为可听、可视、可感、可触的传播形式,国学堂内,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吸引着孩子们耕读倪氏家谱家训,延续传统美德。

    倪梁村的社区多元共治模式值得推广,结合材料三,请以“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为主题为肯定该模式写一篇新闻宣传稿。

  • 19、【关注生活 共创和谐】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的“用”与“治”折射文明与法治之光。

    材料一:近年来,我省的电动自行车数量急剧上升,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880余万辆。随之而来的超标问题、非法改装、无牌无证、乱停乱放问题也日益突出。

    材料二:电动自行车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某市因未佩戴安全头盔导致颅脑损伤死亡的比例超过78%。2018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将《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纳入立法工作。在省人大网上公布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研究广大公民意见基础上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2023年7月1日起,电动车新国标开始实施。浙江各地交通部门开展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格管控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佩戴头盔、非法加装遮阳雨棚、无牌或非标等违法行为。百姓对电动自行车要不要限行观点不一。

    甲: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非法改装等现象屡禁不止,给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应该限行。

    乙:电动自行车是老百姓便捷出行的刚需,还可能影响部分人的谋生,需要更灵活、人性化一些,不要“一限了之”。

    (1)、面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公民可以如何行使民主权利?请说出两种形式并提供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从法治要求的角度,分析《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出台的必要性。
    (3)、从建设法治政府角度,你认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20、浙江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护变革有效度】 材料一:在浙江省委统一领导下,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着眼于为群众、企业服务的“浙里办”,从民生小事到家企大事,实现网上一站办,让政务服务更贴心;在全国率先探索地方创制性立法、互联网司法等一系列法治建设实践,为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浙江样本”。

    【惠民生有温度】 材料二:浙”里的社保卡真好用!群众主要有六个方面社保卡使用场景: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政务服务跨领域用卡;医保就医跨地域用卡;交通出行全区域用卡;文旅场馆全国卡通用;民生补贴通过社保卡发放,让群众尽享“一卡通”便捷。此外,全国群众凭社保卡可在浙江省583家特约商户享受同等优惠,覆盖商超、酒店、餐饮、加油站等场所,形成社保卡服务商圈。

    【夯基石有力度】 材料三:浙江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加快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出台《关于扶持我省十大产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每年择优选取100项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每个最高500万元的补助。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山区26县,引导技术、资本、市场等与山区生态资源结合。

    (1)、材料中浙江省的治理举措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2)、从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以及共享发展成果的角度,分析推出浙江社保一卡通的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浙江省“夯基石”的两大措施,并分析采取该措施的必要性。
上一页 559 560 561 562 5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