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图片能够反映明清时期“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主题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2、“刚柔并济”是清朝管理边疆少数民族政策的特点之一。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有( )
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中央设立宣政院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在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出现新形势,即进行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下列史实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马可·波罗来华 B、戚继光抗倭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郑和下西洋
-
4、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的项目化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
①设立西域都护府
②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设置伊犁将军A、东北 B、西藏 C、新疆 D、台湾 -
5、国情影响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引读》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数据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两图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一图,指出其粮食产量变化与哪一农业政策密切相关。(3)、中国共产党擅长在复杂形势下做出符合国情的选择。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述。 -
6、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阅读学习成果,回答问题。(1)、依据成果一,列举促进英国A 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 阶段中国“衰”的影响。(2)、当数轴中x=2050时,我国将实现中国梦。 结合成果二,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3)、完成本次项目化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
7、最适合右图中第三单元的标题是( )目录第三单元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9课 对外开发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8、2022年10 月 16日,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报告中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9、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A、开放14 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10、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 以下两组照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体系 C、包干到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打开“窗口”引领对外开放潮流
-
11、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下面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2、对下图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图1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B、图2 反映的事件激励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C、图3反映的事件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D、三个事件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
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的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文件发布使( )A、自愿互利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推广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C、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
-
15、以下史料和评述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料
评述
①
是老百姓的“千层底”送我们过了雪山草地……是人民的“伟力”让
我们赢得了战争。
——《人民日报》
该材料反映了人民在北伐战争中彰显的“伟力”
②
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群众》杂志
该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解放战争
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序号
史料
评述
③
斯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王进喜参与建设大庆油田,他说:“宁可少活
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解放日报》
该材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
模范人物的伟大精神力量
④
是18位小岗村村民,按下了开启农村改革大幕的红手印。
——《人民日报》(海外版)
该材料反映了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的伟大
创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6、下图数据可用于研究(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顺利推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土地改革大力开展
-
17、在宁波市档案馆,有一份 1984年的文档这样记载:“四月份以来,宁波共接待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十三家商社、一百七十七位客商,签订了各种协议书、意向书、合同书七十一份,洽谈项目八十多个。”关于该文档的历史背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③中国进一步开放14 个沿海城市
④中国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8、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学校开展的“学习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之“党史知识竞赛”。 以下他收集整理的资料中,正确的有( )
①遵义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中共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某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项目化学习。以下是其部分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表,根据表中内容推断,最合适的“驱动性问题”是( )
驱动性问题
教科书内容
红色文化
项目化学习设计
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第
7—11课)
①人:邓小平。
②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讲述故事:小岗村、南方谈话等。
②社会实践:寻找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
革历程中身边百姓的生活故事
A、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为什么说“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 C、如何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D、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
20、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事件与影响的搭配,正确的有( )
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在此之后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原则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