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一)(浙江专版)

试卷更新日期:2018-05-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文知识积累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历史上,湖州因湖而兴、以湖为名,凭借美丽的自然景色、富(ráo)饶的风味特产,成为文人墨客的流连之地。如今湖州人逐(lǜ)而行,永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大道。“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旎风光得以重现,高端民宿远近闻名……

    (1)、划线字“旖”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B、
    (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ráo

    而行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战争是古代文人书写不尽的题材。“黑云压城城欲摧,①”,描写了战争形势的紧迫;“② , 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③”,风雨飘落的夜晚,诗人梦想一身戎装,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④ , 长河落日圆”,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⑤”,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正面刻画了将士们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⑥ , 必以情”,则是理性分析作战的先决条件。

  • 3. 下列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办法选拔官员,候选人必须冒着跌断脖子的危险来表演绳技,以达到爬上去的目的。 B、《骆驼祥子》中,祥子买第一辆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第二辆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三辆车为虎妞办丧事卖掉了。 C、《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他用毕业精力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中,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逐渐成长为坚强勇敢、充满爱心的人。
  • 4.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A)波莉姨妈一把揪住他的耳杂把他拽起来,还用顶针狠狠地敲他头,敲得砰砰响。

        “我的小祖宗,你干吗要这样对待那个可怜的家伙,它又不会说话?”

        “我是可怜它才给它吃药的。你瞧,它又没有什么姨妈。”“你说什么,它没有姨妈!傻瓜!那和这事有什么关系?”“关系多着呢。它要是有姨妈,那肯定会不考虑它的感情,给它灌药烧坏它的五脏六腑不可!”

        听到这,波莉姨妈突然感到一阵难受,后悔不已。汤姆的说法让她开了窍。猫受不了,那孩子不也同样受不了吗?她软下来,心里感到内疚。

        (B)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在法院外面转来转去,心里有种无法克制的冲动,想闯进去,可他还是强迫自己留在外面。

        ……

        看见印第安·乔那张冷酷的脸,汤姆舌头僵住了,讲不出话来。听众们屏息敛气静听,可是话还是没有说出来。然而,过了几分钟,这孩子恢复了一点气力,勉强提高了声音,但仍然只有部分人能听清楚他的话:

        ……

        说到后来,汤姆心中积压的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他说:

        “……医生一挥那木牌,莫夫•波特就应声倒在地上,印第安·乔拿着刀,跳过来,狠狠就是一下……”

        “哗啦!”那个混帐闪电一般,朝窗口窜去,冲开所有阻挡他的人,跑了!

    (1)、下列对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姆之所以把药喂给猫,他是想解脱波莉姨妈对他不停的“折腾”。 B、汤姆患上了麻疹,所以波莉姨妈用各种土方给他治疗,给他喝药。 C、印第安·乔杀了年轻的医生鲁滨逊,被汤姆和哈克贝利发现。 D、汤姆和哈克贝利多次想揭发印第安•乔却不敢,是因为怕印第安•乔没上绞架会要他们的命。
    (2)、选文(B)中说“汤姆心中积压的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联系原著和选文(B),说一说汤姆心中积压的是什么情感?
    (3)、班级要举行“我喜爱的名著人物评选”活动,你们组准备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请你参考下面的推荐语,结合选文(A)(B)写一段关于汤姆的推荐语。(不超过100字)

    孙悟空:他在我心目中是正义的化身,喜欢“戴高帽”和恶作剧,丝毫不损他敢于反抗、行侠仗义的本性,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的高大形象。大闹天宫,让我佩服他的勇气;三打白骨精,让我感叹他的爱憎分明。

二、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叔叔,你的手真好。”

        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手指上的天分最高。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①,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②,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③包围。

        (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文章第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的内涵。
    (2)、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应”,请仔细阅读上下文,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5段划线句(A)的伏笔。
    (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划线句(B)的表达效果。
    (4)、文章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5)、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结合你对小男孩的认识予以探究。
  •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的法律三问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机器人?”

        “索菲亚”回答:“你不必担心我们机器人,你们人类又怎么知道自己就是人类呢?”去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成为全球首位被赋予法律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当前,科学技术巨大进步推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给法律制度带来哪些挑战?现行法治体系又该如何调整和应对?

        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知识产权?

        “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可爱的土壤,使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这段诗句的创作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是人工智能产品“微软小冰”。2017年5月,“微软小冰”创作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它的出版带来一个新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知识产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认为,根据现行法律,知识产权成果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成果”,人工智能并不能成为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权利主体。“但是,如果将‘人工智能’创造活动类同于科学研究的‘电脑’,即把人工智能生成物视为通过人工智能创造的智慧成果,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又确实具备‘知识产权作品’的某些属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定性。”曹新明表示,目前学界对这一问题主要有“工具”和“虚拟人”两种观点。“工具”即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的创造物和权利客体;“虚拟人”是法律给人工智能设定一部分“人”的属性,赋予其能够享有一些权利的法律主体资格。

        “即便承认人工智能生成物具有知识产权,其权利归属也是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曹新明认为,如果将人工智能视为“工具”,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可归属于设计开发者,或者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以及多个权利人共有。如果将人工智能视为“虚拟人”,则可以把人工智能生成物看作民法意义上的“孳息”,比如将人工智能视为“母鸡”,那么人工智能生成物就是“母鸡”下的“蛋”,“蛋”自然归“母鸡”所有者拥有。

        此外,创造人工智能生成物,往往会通过一些程序进行“深度学习”,其中可能收集、储存大量的他人已享有的知识产权信息,这就可能构成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害。曹新明认为,“在这种涉嫌构成侵害知识产权的情形下,究竟应当由谁承担责任,也是一个新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替代司法者吗?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2016年12月,名为“睿法官”的北京法院智能研判系统上线,为法官提供办案规范和量刑分析等精准信息,用大数据推进法律适用和裁判尺度的统一;2017年5月,全国首个“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在上海诞生,在对上海几万份刑事案件的卷宗、文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后,已具备初步的证据信息抓取、校验和逻辑分析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司法者得到类似案件的全部先例以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裁判规则,从而减轻他们的工作负累、促进准确适用法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认为,通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综合,人工智能在促进司法者依法、全面、规范收集和审查证据,统一司法尺度、助力司法公正等方面,的确大有可为。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将替代司法者,实现独立断案?显然不可以。

        “人工智能只是实现司法正义的辅助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始终应该铭记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看来,如果过分依靠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判决、根据大数据矫正法律决定的偏差等,难免形成审判主体的多重结构,事实上形成程序员、软件工程师、数据处理商等主体和司法者共执司法的局面。

        “此外,如果让人工智能超出辅助性手段范畴,全面应用于审判案件,那就有可能把司法引入歧途。”季卫东认为,在案件事实曲折、人际关系复杂、掺杂伦理和感情因素的场合,如何依据法理、常识和人情做出判断并进行妥善裁决,其实是一种微妙的艺术,需要依靠法官的理性综合分析。“即使人工智能嵌入了概率程序,具有深度学习能力,也难以保证做出公正合理、让人信服的个案裁判。”

        支振锋也认为,就目前的发展情形看,人工智能还没有取代司法者的可能,尤其是作为涉及情感与理性、规范与价值的法律诉讼,如果交给人工智能,这在法律和伦理上,都很难得到支持。“应防范对人工智能形成‘路径依赖’,人工智能越发达,越应强调司法者的职业伦理。”支振锋说。

        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如何认定?

        2016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一台名为“小胖”的机器人突然发生故障,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自行砸坏了部分展台,并导致一人受伤。

        人工智能应用范围的日益普及,其引发的侵权责任认定和承担问题,是对现行侵权法律制度提出的又一个新的挑战。

        “从现行法律上看,侵权责任主体只能是民事主体,人工智能本身还难以成为新的侵权责任主体。即便如此,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认定也面临诸多现实难题。”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看来,侵权发生后,谁是人工智能的所有者,就应当由谁负责,在法律上似乎并不存在争议。“然而人工智能的具体行为受程序控制,发生侵权时,到底是由所有者还是软件研发者担责,值得商榷。”

        与之类似的,当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他人损害侵权时,是由驾驶人、机动车所有人担责,还是由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者担责?法律是否有必要为无人驾驶汽车制定专门的侵权责任规则?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现实中,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可能更多涉及危险责任或无过错责任。”程啸认为,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致害,无论从产品责任还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上看,都可以适用无过错责任。但未来需要考虑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其本身是否属于高度危险作业(如无人机),从而决定了是否适用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

        “当前,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过错等要件的判断也变得日趋复杂。”程啸还举例说,此前曝光的一些APP“大数据杀熟”和“算法歧视”,由于代码的不透明,加之算法本身的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使得“将算法歧视归责于开发者”变得很困难。

        在程啸看来,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法律制度的研究方面未雨绸缪,将为以后的司法实践赢得主动。“人工智能已经到来,只是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分布不均。我们不应等到未来分布均匀、人工智能已完全融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才想起来从法律进行规范。”程啸说。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02日   18版)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现行法律,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权利主体。 B、人工智能已具备初步的证据信息抓取、校验和逻辑分析能力,是实现司法正义的辅助手段。 C、就目前的发展情形看,人工智能有可能会取代司法者。 D、针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在法律制度方面,我们可以遇到具体问题随时进行研究制定。
    (2)、文中举了“小胖”的机器人,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为什么认为人工智能侵权责任的认定比较难?

三、古诗文阅读

  • 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北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这两首诗都是感慨光阴,前者说“谁道人生无再少”,后者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你觉得苏轼和朱喜的说法是不是有矛盾,为什么?
    (2)、“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两句诗的表达好在哪里?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浦阳郑君仲辨 , 未尝有疾也。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 , 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 , 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 , 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节选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释】①浦阳郑君仲辨:浦阳县有位青年叫郑仲辨。②疹:皮肤上起的红色小颗粒。③粟:指像小米粒那么大。④滋甚:更加。⑤握:即今所谓一把,这里指拳头。⑥膂(lǚ):脊梁骨。⑦瘳(chōu):病愈。⑧艾:艾草。⑨肝膈(gé):肝脏和膈膜,这里泛指人体的内脏。⑩傅:涂。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天 下 之 事 常 发 于 至 微 而 终 为 大 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未有疾也             ②旬可愈

    服汤剂               ④旦夕之力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层次清晰,构思谨严。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后半部分阐发道理,叙事贵在简练而又生动,哲理则富有警策,有独到之见。同时两者间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B、本文取譬设喻,借喻立论。文章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阐明“防微杜渐”的道理:天下之事,常发生在至微之处,因为忽略轻视,终成大患。 C、本文不以文采词藻炫耀,不发空泛的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同时又有因小见大的深度发掘。从小事发端,深意在于治国,文意深远。 D、本文含有针砭时弊的意味。国家处在“疲敝之余”,官吏又“戕摩剥削”,更加速了小患的发展,这样的问题只能是“幸其未发”。对于这一切,作者把针对的矛头直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四、语言表达

  • 9. 【新闻故事】前不久,罗马机场上演了一段“快闪”。当天,从罗马飞往上海的一架飞机延误,在大家焦急等待时,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拿起乐器,奏起了《我的祖国》。此前,他们刚刚在意大利举办完自闭症慈善音乐会,准备回国时,因为候机时间太长,为了充实大家的等待时间而进行了这场即兴表演,94岁的指挥家曹鹏更是在轮椅上“坐镇”指挥。视频被传上网后,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一致点赞。

    【人民日报点评】当计划突然遭遇变化,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还是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一段随性优美的“快闪”表演,一曲悠扬婉转的《我的祖国》,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____________。其实,由小观大,那些在小事小情中涵养的耐心、豁达,在遇到真正的考验、挑战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网言网语】网友“豁达青年”在新闻故事下面留言说:

    音乐给人们力量,音乐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精彩。——@豁达青年

    (1)、你有什么启发和感想呢?请你也在下面发表一则留言,表达对这则新闻故事的看法。
    (2)、在材料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话,让语句变得完整。

五、写作题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年67岁的赵日初,是黑龙江省穆棱市的普通农民。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位油画家。他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学三年级,却凭着热爱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自学30多年,创作了500多幅反映中国乡村生活与劳动图景的油画作品。即将迈入古稀之年,赵日初最大的心愿是在国外办一场画展,“向世界证明,中国农民拿锄头的手也能画出好作品”。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要求: 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