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试卷更新日期:2018-05-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题

  • 1.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áo)眼      蝙蝠(biān  fú)   比(jiào)      强不舍(guā) B、恨(zēng)      使(chāi)       祷(qǐ)        形(qí) C、(fēn)       堵(sè)         然而止(jiá)   热(chì) D、(jié)       溅(bìng)       粗(kuànɡ)     人不倦(huì)
  • 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人为地把经典割裂开来而断章取义 , 那样做会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 B、“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参赛小选手,聪明伶俐,贻笑大方 , 小小年纪就记得很多汉字和词语,深受观众喜爱。 C、记者重访地震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 , 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D、在这么好的天气里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 4.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②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③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④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⑤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① D、④③②①⑤
  • 5.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湾。 B、“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两者都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C、“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二、默写

  • 6.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句子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2)、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征蓬出汉塞,。(王维《使至塞上》)
    (7)、 ,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明月”历来是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思之所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牵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则蕴含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之不能尽其材         ②执而临之

    ③臣古之君人           ④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文学为“中国梦”助力

        ①曾几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吹暖了中国知识分子再一次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而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春风吹拂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腑。作为文学工作者,我们更加心潮澎湃。毫无疑问,文学应当为我们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讴歌与助力。

        ②文学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与经济、科技、民主、法治等一样,很直接。文学能够繁荣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必将不断丰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现代文化、人学文化等。文学能够提升国民的素养,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文学能够激发国民干工作、干事业的热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学要“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学作品更多地表现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体现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伟大创造,以文学的力量为13亿人民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③因此,文学需要不断创新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评判价值。无论是表现社会和国家的题材,还是反映个体情感和生活的题材,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只要能给读者以共鸣、激励向上,就是发挥了作品的应有能量。文学的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社会影响力。只有全方位、综合性地运用文学形式,才能更好地激励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应有的功效。

        ④文学还需要增强主流意识,发挥独特社会功能。主流意识并不是一种脱离群众、冠冕堂皇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与时俱进、与国家和人民同进步的价值观念。实现“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所在、意志所向,对于文学来说,就需要作家的创造有主流意识,反映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进行伟大创造的精神。文学有其独特社会功能,一部好的书能够影响一代人,而一部坏的或不健康的作品,也能抵消许多正能量。因此,凡是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中国作家,都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惜我们的真情与真力。

        ⑤文学也需要发扬新学风、新精神,提升作家自身素养。时下,相当多的作品浅薄、粗俗、水分多,这与作家自身的能力、知识和素质不够有直接关系。文学创作不是一般性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精神行为,作家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水平和对社会的感悟能力。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作家们需要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大的清理和更新,不断从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土壤中挖掘和吸取营养,认认真真写作,而非随心所欲地码字。文学要出精品,出人民满意的作品,就需要作家动真情出真力,方能“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围绕论点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证的?
    (2)、阅读选文第②段,简要分析文学能助力“中国梦”的原因。
    (3)、结合第②段画线句,请从习近平所说“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诗句,谈谈古诗词对你的影响。
  • 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母亲连我也不记得了。

        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儿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

        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然,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给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按到怀里搂了一会儿,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那天,母亲的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功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十三岁那年,红枣刚刚收获下来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上学了。母亲伸手擦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出来气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叭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了,地上落满树叶和树枝。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

        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用来骗人的话。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同老枣树上结了一只兔子一样让人震惊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

        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被一阵冷风吹醒。这时我才发现,院子里已撒满月光。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弯身去拾,一眼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叭嗒嗒掉下来。

    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然而,越是这样的时候,母亲对我的爱就越浓烈,越茂盛。

        后来,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棵老枣树。然,无论我到哪里,每年收枣的季节,母亲总会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打枣的事儿。这让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哒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儿,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和味道。

    (1)、文中说“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也有破例的时候”。试概括母亲为“我”破例的几件事,并说说作者写这几件事的用意。
    (2)、请赏析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摊坐在地上。

    (3)、请找出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呼应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选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四、名著导读

  •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

        自从有了这辆车,她的生活过的越来越起劲儿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1)、以上文段中的“他”是 , 节选自名著 , 作者是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五、写作

  • 11. 作文题目:________那天,阳光好暖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或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