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Ⅲ卷)模拟考试卷(二)

试卷更新日期:2018-05-0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据《左传》记载,齐国面临危难,景公询问晏婴有何良策。晏子回答:“唯礼可以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濫,官不酒,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    )
    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 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D、稳定小农经济的保障
  • 2. 在宋代之前,周世宗由于开封仓储不足,而下诏允许在汴河上设立邸店;宋太祖即位后,在965年下诏允许开夜市。景祐年间,宋朝廷正式下令允许商人只要缴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店铺。据此可知,这些诏令(    )
    A、逐步突破了汉唐的坊市制度 B、改变了之前重农抑商的政策 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 D、满足了仓储不足的现实需要
  • 3. 朱熹认为,“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所不及”。材料体现了朱熹(    )
    A、融合佛、儒创立理学 B、重视佛教超过儒学 C、欣赏佛学的思辨义理 D、肯定佛教排斥儒学
  • 4. 史载,秦汉时期宰相相对较少,如汉高祖在位12年丞相仅1人。到了唐朝,任职宰相的人越来越多,唐太宗在位23年,宰相29人;武后掌政共21年,宰相78人。唐朝时期宰相人数增多的目的在于(    )
    A、加强中央集权,宰相轮番执政 B、限制世家大族,控制地方政府 C、顺应科举需要,整顿官吏队伍 D、分割宰相职权,调整中央官制
  • 5. 下面为19世纪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户)。下列各项与该乡居民迁居谋生状况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时期

    迁出总数

    迁至他乡务农

    迁至城镇从事工商

    出国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A、社会长期动乱不宁 B、阶级斗争变化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传统文化没落
  • 6. 1903年前后,俄国企图独吞东三省,中国在日本的留学生发起拒俄运动,被清政府拒绝。谣传拒俄义勇队特派员向袁世凯请愿遇害,此后《苏报》文章“革命其可免乎”在留日学生中流传开来。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沦为沙俄的附庸 B、日本支持中国留学生的呼声 C、清政府助推了反清革命运动 D、不明真相的知识分子被利用
  • 7. “暴动为实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即没收大中地主的土地,杀尽土豪劣绅及一切反动派,没收其财产,实行乡村一切政权归农民协会,城市民选革命政府,消灭一切非农民非工人革命的武装。”这说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北洋军阀实现独立 B、以农民阶级为革命主力军 C、未能贯彻民主革命纲领 D、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8.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应该给予地方和企业以足够的自主权;应该充分利用经济组织、经济手段、价值规律的作用。材料信息(    )
    A、表明中国开始探索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改革 B、揭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序幕 C、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起点 D、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 9. 《十二铜表法》规定:“伤害他人的四肢或使之分离、若不能成立和解时,准予报复。”公元前3世纪《阿奎利亚法》则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者,应对其所有人赔偿被害物于杀害前一年内与最高价额相当的金额。”以上变化反映了罗马法主张(    )
    A、借助惩罚报复手段维护私有财产 B、按律判决以保护平民利益 C、通过文明法治形式打击侵权行为 D、轻罪轻罚以尊重基本人权
  • 10. 下图是十五、十六世纪的一条重要海上运输线。下面对这条航线的正确理解应是(    )

    A、主要运输中国的丝绸、瓷器、中药 B、奉行了自由贸易的交往准则 C、成为连通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纽带 D、便利欧洲列强对亚洲的殖民
  • 11.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论借助自然选择的方法的物种起源》,虽然此后历经多次修订,迫于宗教压力达尔文也仅在私下承认:自然选择同样适用于人类自己。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达尔文不是人类起源理论发现者 B、生物科学进步伴随着宗教斗争 C、宗教神学一直充当社会进步阻力 D、达尔文著作尚未冲击宗教神学
  • 12. 下图所示是1958年、1962年苏联出口石油降价情况。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阵营已名存实亡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资金 C、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D、美苏结束了意识形态的对抗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的政治思想,包括民主观念对中世纪欧洲影响甚微,直到126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译成拉丁文,希腊人的政治思想才为中世纪欧洲人所知。……但到这时欧洲的议会政治已经形成,英国法学家布拉克顿也已提出“王在法下”的政治主张。……中世纪欧洲的政治传统对近代民主有重要的孕育作用。

    ——摘编自《中外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二:代表名单初步产生之后,又经过筹备会反复协商,征求各方意见,最终确定了参加1949年新政协的662位代表名单。其中,共产党精英占44%,工农和各界的无党派代表占26%,各民主党派的成员约占30%。……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1953年召开由人民普选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国内开展人口普查和选民登记。

    ——摘编自秦立海《民主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英国为例,说明近代民主制中的中世纪因素。近代英国又从其中孕育出哪些民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协确定的代表比例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比较1949年和1953年代表的产生方式有何根本不同?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为18世纪东西方美术代表作,据图提炼出一个不同之处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准确;总结和归纳完整;解读分析逻辑清晰)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周公其人,堪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主持完成了周初的改革,其关于“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方面的创举,着实当得起“万世之谋”四个字。在平定“三监”之乱以后,周公亲自谋划落实分封,主要分四个层级进行:第一层是周天子,第二层是分封的“姬姓”王族子弟,第三层是分封的功臣子弟,第四层主要分封的是殷商旧族后裔。钱穆先生对此的评价是“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迫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现。”西周以前,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多具有原始氏族的特征,总体上是很松散的。周公对宗法制的完善,结下了一张由“个人——家庭——家族——国家”织成的比较严密的社会网络。周公还认为“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要让整个社会形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总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变革,周公改制无疑是成功的。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天下治式、社会模式、行为范式三个方面说明周公改革的创举。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周公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此美国社会的反应是既愤慨又感到耻辱,民众和海军强烈要求对日复仇,决策层有人主张把主要兵力和资源用在太平洋战场。然而,罗斯福总统和军方高层最终决定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于美国来说,“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最早出现在美西战争之前。由于此时美国与日本争夺夏威夷以及美国越来越难以容忍西班牙在古巴的殖民统治,1897年5月美国提出:“首先对付西班牙,同时在太平洋进行防御作战,直到将西班牙打败再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其给出的理由是:美国的人口、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位于美国东海岸和东北部,相对于日本,西班牙地理位置上更靠近美国。当法国败亡,欧洲只剩下英国独自抵抗时,罗斯福清楚,英国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欧洲法西斯主义胜利的必然结果,不但意味着美国本土将受到威胁,而且对美国赖以立国的民主价值观也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尽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更严重,但从长远看,最终的强敌还是德国。自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数年之内日本并没有将赢弱的中国彻底征服,这多少也让美英低估它的军事力量。方人对日本人成亚洲人存在“普遍的种族傲慢”,这种贬低日本或亚洲人的种族观念,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这一战略无疑使中国成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中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曾纪泽(1839—1890),晚清外交家,“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子。1878年出任驻英、法公使。曾纪泽热衷学习西学,突破林则徐、魏源时代“坚船利炮”的范畴,其涉猎领域涉及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他认为:“西人一切局面,吾中国于古皆曾有之,不为罕也。”曾纪泽在出任驻英、法公使前后,为尽量避免在外交活动中出现差错,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国际法。他曾援引国际法,成功改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特克斯河流域两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他曾在拜见慈禧太后时说:“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

    ——摘编自蒋跃波《试评曾纪泽的近代外交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纪泽的主要外交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纪泽的外交理念进行简要评价。